太极拳越练越深,“一丝劲”,仔细读读这篇文章

朝阳洒山川,大瀑落深潭。想要沉,劲就得下去。一是自重,练沉胯,练下裆劲,练深腹股沟。二是整体运势,运动态势要稳,无论快慢起伏,都要稳。稳了,人就能沉。乱了,人就散了。挣劲,就是挒劲。挒,也是一种活劲。前后,左右,上下,不断拧着抻撑。功夫好的人,身上有种小闪劲,不仔细看不出来。

黑云锁长空,暴雨打芭蕉。古人说,虎背熊腰。背能扩张,自然有劲。腰能横撑,当然强悍。金刚捣碓,丹田一抽,暴张后背,重力顺沉脚底。再看披身捶,双肘拧绞,腰间打气,内压鼓荡不停。该合就合,抱着中线把肘撑。该开就开,胛骨下卸肋条张。

一个倒卷肱,君当海阔天空。吊丹,然后抻活后背。催命门,使你助长脊柱。反者劲之道,越不使劲,越有劲,怎么理解?规避憋粗肌肉,顺是两头抻,撑是三维扩,都以松为底衬。胯根时沉时蹬,手臂左右圆撑,别忘了活肩活肋。裆下内角支撑,能激发骶髂关节。骶髂关节,能出挒劲,助长骨盆支撑。

忽闻一句偈,心中山海阔。早上,有个拳友,跟我说了四个字,退劲维形,我很受益。退掉拙力,维持结构,这才是间架的松,也叫松撑。松撑维活,保持松撑,维持关节灵活,这是球劲的开始。懂了这些理念,功夫就会增长。练着练着,感觉劲退没了,但别人感觉你特有劲,这是身上通了。

韧针的心,剥茧的劲。抽丝是个比喻,找到小筋头,或抻或撑,慢慢往出抽。缠丝呢?拧着绕着,轻轻往出摘。你看形意拳,劈钻崩炮横,收下颚,眼球不自觉的,往上瞧,眼睛里也有根筋,能明目,提升泥丸凝聚力。所谓精准,随时能以小劲,激发筋窍。所谓白,没拽到筋头,结构误差大。

抽丝也好,缠丝也罢,咱得先练出那根丝劲。抻到最细的筋,撑开最深的膜。越练越深,必然越练劲越细,这是必然规律。初期练拳,会有或抻或撑的体感,再往后练,慢慢又没了,有人就慌了,以为自己软了。实际没软,只是你要换角度,尺度,速度,再去圈里寻筋。

心真万法现,脱胎换骨去。纵观一个人的拳架,从初期到后期,不可能一样,都会不断校正,劲体内深处练,这就是修拳。抻不到时,就放一寸,或沉一分,收一厘,继续搜寻。反复若干年后,那一丝劲就出来了,越来越稳定。说是一丝劲,其实是很多细线,是这个体感。

抬头见天网,回头是故土。活劲像网兜,盘根错节。安下心来,一举一动,找到你的轨迹。轨迹不是不变的,随着时间,也在不断进化。起初大圈,大圈抻不到了,调为中圈,中圈通了,又渐渐收成小圈,越练越精密,一丝劲感就有了。

千古长夜,悠悠燃灯。这种深层细劲,不仅在手臂,后背前胸,肋间,腰腹,腹股沟,腿脚,无处不在。打坐高手,即使不动,静心端坐,也能微调结构,使自身搭到那根劲上,激发潜能。站桩也如是,看似不动,都是小调整,小交错,一点点的抽,一层层的摘,几年之后,都捋通顺了,达到了节节贯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