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霞 | 咕噜哼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编者按:

时代以加速度的方式前行,一些在记忆里的东西渐渐模糊,甚至消失,当有人重提,那些画面卷土重来,这就是优秀传统的魅力。咕噜哼,伴随一个时代的物什,在作者笔下获得重生,激荡着人的心灵。文字内容详尽,开合有度,有说明有抒情有议论,无不昭然揭示为文者良苦用心和文笔卓越。唤醒沉睡在记忆里的美,唤起一种文学写作形式,将遗失的美好捡拾。滴点汇聚,能成海洋;诚恳作文,必然得到丰硕。过去的会消失,消失的能重现,重现的可以点燃掩映在内心的激情,亦能点醒浮躁灵魂里暗哑了的纯良品性。从前,纯朴的老艺人别具声色的演绎,给年少青春时光渡上色彩斑斓的一抹;如今,有心的作者用葆含真挚的情愫传递文化遗产,将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镌刻成画幅,悬挂在钟摆的某个定点。使光阴无悔,人事无憾。使代代绵延,时时流传。

咕噜哼

文|焦玉霞

提起咕噜哼,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可对于六零、七零后的人可是一个亲切的字眼。

咕噜哼也叫鼓儿哼,也叫说书,还有好多种叫法,根据各地的习惯,叫法也各不相同。

咕噜哼,是一种民间艺术。唱法上,一般句尾多用鼻音哼唱拖音,有点像现在唱歌用颤音拉长,以衬托情景词句的优美动听,再加上轻奏击鼓,轻触鸳鸯板,人和乐器相合而唱,故而叫鼓儿哼。

咕噜哼,是我童年时代的乡村文艺活动。那时候,科技不发达,农村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机,更别提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农闲时,乡里的老艺人,就会挨乡串村的给村里人说上几段书。也给单调的农村生活带来了愉悦,增添了不少生活色彩。让闭塞的人们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知识。不得不说,老艺人们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与精神食粮。

咕噜哼,一个简单而高深的艺术。据说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发明的。最早从山东兴起,然后传到河南南阳。咕噜哼,包含说、学、逗、唱,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有。

咕噜哼,是一个人的舞台艺术,一人,一鼓,一对半月型如小柿叶大小的铜板,也叫鸳鸯板,一个如指头粗细有筷子那么长的小鼓棒,还有一个简单的三角架,这便是一台说咕噜哼的道具。

说书前,老艺人把秀竹做的三脚架放在地上,三角架上面用一条细绳穿连在三跟竹子上,这样鼓放在中间就不会掉下来,敲起来也有弹性,声音也清脆,鼓还稳当。一个简单的布置便成了说书的舞台。等村民们来了,就围着说书人周围而坐。

村里的人们听说说书的要来,个个都高兴的不得了,人们相互转告,你传我,我传你,一会,全村都知道了。女人们早早的泡上一大把掐辫子的麦秸莛,等着晚上听书时,边听书边掐辫子。

男人们也早早把烟叶撮好,烟窝磕干净,准备晚上安心的听书。孩子们也乐坏了,早早吃了饭,搬上椅子板凳叫上小伙伴,去抢好位置,等大人收拾完家务就来听书。

吃过晚饭,人们便陆陆续续,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向说书的地方走去。

说书一般要找村里面空间比较大的地方,这样容纳的人多,也便于乘凉。

等人们都来的差不多了,老艺人看是时候了,便准备开始。

老艺人和村民们打个招呼,幽默的聊上几句,便进入正题。只见老艺人右手拿鼓棒,左手拿鸳鸯板,双手并用,一手敲鼓,一手打鸳鸯板。说时迟那时快,说着说着,鼓声便响起来了。咚咚,咚,咚咚,咚,吧嗒吧嗒,吧,吧嗒吧嗒,吧。那节奏,真是珠联璧合。轻重缓急,把握得当。开说前,先敲鼓打鸳鸯板来开场,接着便开始说起来。只听老艺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情节他都表演的惟妙惟肖。男人,女人,文人,武人,大人,小孩,没有他演不了的,简直就是孙悟空七十二变,样样精通。村民听得是叫好不绝,时而大笑时而安静。

老艺人说过很多小说,有《水浒传》《杨家将》《三国演义》等等名著。记忆最深的是听老艺人说《岳飞传》。只听老艺人说,话说岳飞宋朝人,是个抗金英雄,人高马大,英俊威武,文武双全……。骑着马和众将士准备出征,说着便听到,哒哒,嘶嘶,的马蹄声和嘶鸣声,感觉真的是千军万马到了跟前。那个嘴,说是迟那是快,千军万马都在他那张嘴里表演的雄壮威武,听那阵势,敌军也会落荒而逃。

村民们听的入神,就连艺人准备一段结束时,还意犹未尽,不愿离去。

眼看时辰不早了,老艺人准备结束时,就叙上两句,今天暂且到这,想听下次分解,明天继续。

老艺人到一个村说书,一般要连续说几个晚上,每天说上一段,人们也每天按时去听书,每个人都听的津津乐道。就连孩子们听的眼皮直打架,还不愿回家。大人们也不耽误事,听着书还能掐两挂辫子,等攒上几天拿到街上能卖个块八几毛钱,也能贴补家用。

男人们干一天农活,趁着听书,也放松放松,惬意的抽两口,疲惫与压力也在笑声里随着袅袅烟雾弥散在天外。

听着书,望着星空,凉风习习的吹过,人们一天的辛劳也随快乐消掉。兴奋与倦意中期待第二天听书。

老艺人在村里说书时,村里安排在谁家吃饭,在谁家住,说完几天,准备走时队里会挨家收一点粮食送给艺人,算是酬劳。

一段咕噜哼,一个时代的文化与艺术。一段咕噜哼给那个单调的时代带来了多少快乐与幸福。一段咕噜哼,一段美好的记忆。咕噜哼是童年记忆里最快乐的时光。

那智慧的老艺人,那故事里的人物,伴随着童年的生活。

每每想起咕噜哼,就会从内心深处由衷的佩服老艺人。他是时代的进步,更是时代的文明。老艺人犹如一本百科全书,脑子里装满了智慧与知识。他是乡村人们期待的快乐与幸福。

咕噜哼,一个被遗忘的乡村艺术。一个抹不去的记忆。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焦玉霞,河南新野人,喜欢与文字伴,安静里捡拾生活的点点滴滴,把四季花落花落寄在自己的小册里。

(0)

相关推荐

  • 每天听本书真的有用么

    前几天母亲买了一个水果榨汁机,我本来喜出望外地回家,以为能喝到最完美的地道的果汁,没想到大部分果肉被分离,结果只得到了很少的液体,很不爽. 联想到很多APP推出每天听本书,看似高大上,其实效果不尽人意 ...

  • 听畅销全球的文学名著系列(1-8)

    上下班路上听书特别充实.每周末,我提前下载好要听的书,不管走路.等车还是坐车,一直听.早晚两个小时的时间,能听很多.工作一天,站在车里,闭目养神,听着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大都市快节奏的生 ...

  • 听书

    (图文无关)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查了查中国评书网,方才知道说书也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隋朝年间有个叫侯白的人,喜欢讲一些幽默段子,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把这门民间艺术推向了巅峰. 我的 ...

  • 如何快速阅读1000本书

    这是本很短的文章,可以叫做小册子. 作者总结了10个阅读秘籍,分别是: 1.听有声书: 2.选择最棒的听书设备: 3.提升播放速度: 4.进行多任务处理: 5.手头始终有几本可听的书: 6.少听点音乐 ...

  • 散文||听 书

    听  书 杨书娟||河南 天冷的时候,年也就到了.我不可遏制地想起我和祖母一起听书的日子,怀念那无比美好的时光. 那时的冬日,天冷得嘎嘣响.农人也只有在这时闲了下来.男人们靠在土墙上,晒着太阳聊着农事 ...

  • 焦玉霞/刷子疙瘩闹元宵(散文)

    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刷子疙瘩闹元宵 焦玉霞 过了春节便是元宵.春节的热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十五除了放鞭炮孩们还要抡刷子疙瘩. 小侯过元宵,不像现在有各 ...

  • 焦玉霞||【散文】 家乡的榆钱树

              家乡的榆钱树 文/焦玉霞 春天来了,万物生发.树木,赶趟似的生出嫩芽. 柳树.杨树.槐树.榆树--是乡村最常见的,也是春季最具诱人的树.刚刚生发的叶子,有眯眼笑的,有含羞欲展的,有 ...

  • 焦玉霞||【散文】乡间的野菜

    发现更多精彩 乡间的野菜 文/焦玉霞 人到中年,回忆总是多起来.乡间地头的花花草草又在我心里铺展开来. 那些五颜六色的花草是童年里的画廊,春季,风轻轻一吹,一幅画把乡村装了进去,人们都成了画中的人. ...

  • 焦玉霞 | 凤 仙 花

      凤 仙 花  文|焦玉霞 指甲花是姑娘.媳妇们的最爱,是北方夏季特有的花. 记得小时候,乡村的田间地头都是指甲花.枣树发芽种指甲,指甲开花到麦罢.春天把籽种上,到了夏季,田里.院落.盆里,一片一片 ...

  • 焦玉霞||【散文】种棉花

     种棉花 麦子黄时,又想起种棉花的事. "清明前去育棉." 这是祖祖辈辈农民们积攒的种棉经验. 清明前先把棉苗育上,等到麦黄时就可以移栽.秋季庄稼时间短,要抢时抢种. 育苗等于提前 ...

  • 初春的激情 | 焦玉霞 (主播:蓝蓝的天)

    初春的激情 作者/焦玉霞  诵读/蓝蓝的天 编辑/云影 我行走在小路 水面依然有一层冰 枯枝败叶 颓废在风中 我却感觉到了 阳光的温存 金色的暖 洗涤着阴霾 洗涤着清冷 春天的脚步 轻得没有一点点声音 ...

  • 焦玉霞 | 叶子花的春天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叶子花的春天 文|焦玉霞  有缕缕芳香弥漫,我突然想起那花枝,是的,不会错,一定是她,她在角落依然绽放,她不会把自己遗忘,她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那不起眼的旮旯,寒冬枯草 ...

  • 焦玉霞 | 王老太太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王老太太 文|焦玉霞 老伴走后,王老太太一个人孤孤单单,冷清,心里也空了. 岁数一天天老去,日子还要过,王老太太的身子骨就更加不如以前了.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她也知道自己 ...

  • 焦玉霞|孕妇的眼泪(散文)

    李霆,焦玉霞,玉,网名小金鱼,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爱好画画,旅游. 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孕妇的眼泪 文/焦玉霞 初秋的午后,烈日贪婪地炙烤着大地,感觉不到一丝秋的凉意.我整理了几天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