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 平凡的食物

平凡的食物
文|李海波
芝麻叶糊汤面
芝麻叶当菜叶吃,全中国没有几个地方。我们邓州人吃芝麻叶很有传统,有固定的做法和吃法,与别处不同,有必要跟朋友们说说。
这饭做得好吃不好吃,食材的地道与做法的恰当是同等重要的。
先说一说准备食材。
每逢夏天,太阳正毒。芝麻地里的芝麻正节节升高,绿色的芝麻说对对生长,里面成排的芝麻籽正白白胖胖地养着,喇叭状的花只剩下尖顶上的几个了,这时候就是芝麻煞顶的时候,这时候也就是掐芝麻叶的时候了。
掐芝麻叶要选择二三寸长左右的叶,太短的嫩,太长的老,都不好。用左手拉扶着芝麻,用右手依次从上向下掐芝麻叶,掐完一把放入鱼皮袋中。我们邓州人都说,芝麻叶旱天的好吃,我想因天旱,其叶内水份少,故其味淳。人们又说,上化肥的地,芝麻叶不好吃,其味苦。
芝麻叶从地里掐回,要在大铁锅里炸一炸。就是锅里放一些水,煮一煮芝麻叶,边煮边翻动。当满满的一大锅芝麻叶经这一炸,缩小了一半左右的体积时,捞出,沥水,放凉。然后散开在一块平地上,我们邓州人说,要散在土地上而非水泥或塑料纸上才好,因为我们认为,芝麻叶要沾沾土腥味才好。太阳毒晒,晒个半干时又要在地上轻轻地揉上一揉,加速挤出水份,最大限度地接触这土里的腥味。然后再晒一晒,直至晒干,然后用塑料袋装好,扎紧。不吃潮的话,这芝麻叶能吃上一年对头也不会坏。
芝麻叶如果不经过这一炸一晒,也能吃,但味苦而不香,色黑而浓浊。晒干的芝麻叶吃的时候要用开水泡开,泡开需半天时间。泡开后用清水冲水干净,绝无尘沙杂质后,用手挤出水份,放入碗中,加上足够的食盐与小磨香油,拌匀待用。
再说豆面条,绿豆面加入面条的面粉中,是寻求面条的绿豆味,及面条的劲道。加入了绿豆面的面条,耐煮,口感劲道,又有绿豆的清香味。
沸腾的水加入绿豆面条,煮上半熟后,加入拌了盐和小磨香油的芝麻叶,煮熟面条后即可盛碗食用。
但我们邓州人常吃芝麻叶糊汤,而不常吃清汤芝麻叶面。故可在面条熟后,也可加入面糊,搅匀,水滚一滚就可盛碗食用了。
另外,我们在吃芝麻叶豆面条时,碗里常加入蒜汁或辣子佐餐,味道更加鲜美。
这就是我们邓州的芝麻叶豆面条,是不是别有风味呢?
面疙瘩
面疙瘩,是有些技术含量的家常美食。它介于面水与面条之间,不像面水那么易做,也不像面条那么难做,当然,这里的面条是指用擀面杖做成的面条。即便是用轧面机轧面条,比较简单,但那还得有轧面机才行,这得借助于现代科技,已非传统面食的味道了。
面疙瘩,稀稠适中,一般比面水稠,比面条稀。适于快速做成且扛得住饿。先说面疙瘩的做法最难的一步,拌面疙瘩。干面粉适量,一般半碗面做两碗面疙瘩,倒在比较大的面盆里。加水,慢慢地加,也用手拌面边加水,一次要少加水,为的是面不要太湿,面干了可以加水,方便,但太湿了,要加面,一加面,做的面疙瘩量就多了,吃不完,浪费。
慢慢加水的同时,用单手快速地拌面,尽可能地均匀,一会儿逆时针拌,一会儿顺时针拌,一会儿由下往上翻,一会儿由左向右翻。我们这里有一个俗语,叫跟拌面疙瘩一样,指的是收拾某人,十分容易,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也指处于一种无法自主的状态,像被水淹住时,也说拌面疙瘩了。
当面干湿适中时,要用两只手去搓。这已有别于拌面了,这是用手捧起一捧面,用两手使劲儿地搓,让面粒从手指缝间漏下,如漏下一把把的大米粒。搓一把,放在面盆里,搓一把,放在面盆里,直到把面盆里的面搓了一个遍,搓成一盆颗粒如大米粒大小的均匀的面粒,才算成功,这是做面疙瘩最重要的一步。
然后,烧开水,烧滚后,用一只手抓一把拌好的面疙瘩粒,撒在开水锅中,边撒边用勺子搅,彻底搅,不停地搅动,为的是面粒不沉底,不糊锅。就这样,边撒面粒边搅动,让面粒们在锅内上下运动,全方位,多角度地运动。为的是受热均匀,上下一致。待面粒全部撒完,再用小火保持锅滚,慢慢地不停地搅动一会儿,舀起一勺,一尝,面粒熟透,即可关火盛出。到这时,一碗飘着麦香,状如大米汤一样的面疙瘩就算做好了。
这面疙瘩有两种吃法:一咸一甜。在将要起锅时倒入一两个鸡蛋的絮子,然后加盐,加小磨香油,即是咸面疙瘩;加糖,一般是黑糖,即是甜面疙瘩。
面疙瘩是家常主食,一般是不能待客的。但它扛饿,耐饥,做着比较快,方法简单,如同我们家乡里的人们,朴实无华。
葱姜辣面叶
有时候,得了感冒,浑身冷,不出汗,就想起葱姜辣面叶了。过去,农村,缺医少药,或者不想动辄生病就花钱,人们就总结出许多食疗的方法。什么薄荷炒鸡蛋不加盐治咳嗽了,什么白芝麻加白糖也治咳嗽了,皂角烧焦擀成末烙干饼消食积了,等等。这葱姜辣面叶就是治疗感冒的一种食疗的方法,人们口口相传,治好了许多感冒人的病痛,省却了花钱之弊,善莫大焉!
和上一小块面块儿,用擀面杖擀擀,切成薄薄的长长的面条儿,放好,待用。然后,从自家房后的地里薅一把香葱,葱白长长的,直直的,象牙一样的。剥去黄叶,去掉葱胡,露出雪白雪白的一段,洗净,切段。
在锅台后水缸旁边的地下,拣一大块子黄姜,洗净切片切丝。抓五六个干朝天红辣椒,洗净,切段。
烧热大柴禾锅,放一小勺小磨油,把葱段姜丝辣椒段放入热油锅中,嘶嘶喇喇地炒出满厨房的香味后,加入一大碗水,烧滚。然后放入己经擀好的宽面叶,滚上两滚,加适量的盐,搅拌一下,趁热,盛入大碗中。
这时,得了感冒的人要趁热一气儿吃完,筷子不停地,不住嘴地猛吃,连汤带稠的。一直吃到浑身出汗,满头大汗,然后上床蒙头睡上一大觉,这浑身冷的感冒病,八成就会好了。
许多回看见村里得了感冒的人,一个人抱着一个大瓷碗吃葱姜辣面叶,闻到那满满的葱香姜香辣香味,真是羡慕他们得了感冒,常常有一种自己也想得一回感冒,也吃一碗葱香辣面叶的欲望。
绿豆糕
绿豆糕,有些年没吃了,一来不在农村生活了,想磨个面也不方便,二来好吃的东西也多了,不大有做的冲动。但绿豆糕的那个味,还记得。
早些年在农村,家家都会做,家常得很,一点儿都不稀奇。
绿豆有些年贵,有些年便宜,行市年年不一。
逢着绿豆价钱高时,刚从地里摘回的绿豆角,趁着天上的毒日,倒在空场上,晒着,黑色的绿豆角们,啪啪地炸着,绿豆们蹦蹦跳跳地滚着。这时间,就有一个接一个的收购绿豆的贩子们,骑着加重自行车,拨浪着车铃,见人就问,有绿豆吗?高价。更有殷勤的贩子,蹲下身来,拉拉家常,夸夸身边乱跑的小孩子。甚至看到正在捶绿豆的大娘,绿豆贩子们也会抢过木棍,帮助大娘捶起了绿豆,不知道的,还当是来了一个远方的亲戚呢!锤完了绿豆,主人家也不大好意思不把绿豆卖给这个绿豆贩子了。于是,一场生意在说说笑笑中就完成了。主家拿住了几张新钞票,绿豆贩子用加重自行车驮走了一袋沉甸甸的绿豆。
也有绿豆卖不起价的年景。收了许多绿豆,一斤比麦子的价没高多少。顿顿煮绿豆喝汤,吃也吃够了,怎么办?就吃绿豆糕。
绿豆少掺点儿小麦,磨成豆面。取半盆豆面,加酵子粉,加温水,搅拌成稠糊状,发酵后,加适量盐,加切碎的花椒叶,搅拌均匀。烧开锅里的水,然后把盆里的豆面糊平铺在篦子上,注意,篦子的眼儿不能太大,以免面糊下漏,也可在篦子上铺上蒸布,更保险。蒸三十分钟后,揭开锅盖儿,用刀在蒸熟的豆糕上划上几横几竖,切成小块儿,铲起。豆香扑鼻,咸腻可口的豆糕即可享用了。
这也是绿豆贱价时,人们才能享用的美食,绿豆贵时,人们是舍不得的。也算是因时而动,随遇而安了。
锅出溜
锅出溜,邓州民间美食。锅出溜,这三个字,很形象地说出了这种饭的做法。用面粉,鸡蛋,盐,五香粉,葱花,水,搅拌成稀糊状。铁锅(非平底锅)加热,加食用油,锅内涂匀。这时,把稀糊状的面糊沿锅上沿儿一圈儿,均匀地倒下。让面糊自然从高向低溜下,即出溜,最好让面糊布满整个锅里面,如有不均匀,可用锅铲调抹。
继续加热至面皮成形,半熟后,加水,锅铲铲起面皮,截成小块儿。继续加热,待水滚开后,可把刚才和面糊的碗里剩余的面糊底,倒入锅内。搅拌,加热,锅内饭滚后,关火。尝尝咸甜,适当加盐,或加水,调节口感。
这就是锅出溜的做法。现在时兴叫锅上升,名称倒是高大上了,但与实际做法的关系却是相反的。人们说,叫锅上升,有升腾意,升官意,吉利。
这锅出溜,做法简单快捷,食材常见,营养美味,实在是老百姓的快餐饭。
我幼年时,邻居四爷,一人独居,中午晚上,一天两顿锅出溜。他一做饭,香飘四邻。问他,为啥光吃锅出溜?他说,省得蒸蒸馍。他一个人蒸蒸馍吃,蒸少了,麻烦;蒸多了,馍吃不完就干了,发霉出毛了。因此,这锅出溜就成了四爷最常吃的饭,扛饿耐饥。
现在人们把锅出溜当成一种各种复杂美食之外的调节,或者吃锅出溜是想吃出一种往日的回忆。
锅出溜,简单,实在,不求华丽却拥有质朴的内涵,虽时代变迁,但味道永存。
红薯
我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对红薯的吃法很熟悉,现在给大家讲一下。也算是对早年的一些遥远的回忆。
一是红薯稀饭。红薯从地里挖回来,一洗,红薯皮都不用削,直接拿在手里,用刀砍成小块,放在清水锅里,一煮,狠熬,熟后,和入面水或玉米糁,再熬,这就成了甜香的稀饭了。吃饭时,碗里磕下的小半碗红薯皮儿,倒在猪食盆里,喂猪,家家都养着猪。
在家庭困难之家,也有在面条锅里加入红薯块的,这饭有甜味有咸味,不怎么好吃,为的是填饱肚子。
二是蒸红薯,炕红薯。这种做法要用小一点的红薯,一般也就是拳头大的最好。用大铁锅,添上半锅水,架上箅子,把这些半大的红薯放上,平铺开,盖上锅盖,大火蒸半个钟头。那些没有挨着铁锅的红薯们是蒸的,吃着面甜;那些挨着铁锅的红薯们,成了炕红薯,炕的红薯能流出黑红色的糖稀,很甜,有焦香味。
三是烧红薯。可在烧柴的柴火锅下的草木灰里埋一两个半大的红薯,洗都不用洗,直接放进去,埋好。靠着柴火的热,又因在草木灰里埋着,受热均匀,这样烧出的红薯,皮焦里嫩,味道与现在专门用大油桶改装的烤红薯装置烤出来的红薯还好吃。
四是红薯干。红薯经刨子刨成片后,放在地里晒干就成了红薯干。红薯干洗一洗,掰成小块,可直接放在开水里煮后,和上面做成红薯干稀饭,这红薯干很有嚼头儿,与红薯块儿煮着吃的口感大不相同。
五是红薯面锅贴与红薯面馍。红薯干在磨面机上磨成面,可以做锅贴和馍。红薯面用开水烫后放凉,用手拍成巴掌大的片儿,贴在水已烧开的大铁锅上,蒸半个小时,即成劲道甜腻的红薯面锅贴了。但这红薯面锅贴要现做现吃好,再放凉,蒸着吃不好吃,死硬,不柔和。红薯面馍也是红薯面烫后,揉成形,但是放在箅子上蒸的,味道与锅贴相似,也是第二次蒸着吃不好吃。但这比饿着肚子强多了。
也有把红薯面掺合到白面里蒸成馍,或着用红薯面和白面两种面做成花里卷的。
六是红薯尖儿。红薯尖儿嫩的时候,人们常从地里干活回家顺便掐一把,中午做面条时当成菜叶吃。红薯尖儿特别染饭,一把红薯尖儿染得一锅饭都成了紫红色。红薯尖儿煮后易烂,没嚼头儿,味道青气很重,我至今也没什么好感。
七是红薯杆儿。红薯叶儿去掉,一个个不嫩不老的红薯杆儿掐上一把,焯后放凉,加油盐醋一拌,青脆爽口,也算是一道农家特色菜了。
八是红薯叶儿。冬天,经霜后的红薯秧早已在村里的老枣树树杈上架了几个月了,它早已干透,又饱经风雨。这时的农家,再无菜叶儿可寻,就抽下来几根干红薯秧,摘一把干红薯叶儿,用开水泡开,中午的面条锅里就又有菜叶吃了。这干红薯叶儿在寒冷的冬天里,竟变得有了嚼头,劲道了。
这是红薯的味道,也是岁月的沉淀,更是农人的生活。
-End--
审稿: May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李海波,河南邓州人,市二高语文教师。《河南思客》签约作者,南阳诗词学会会员,邓州市红楼梦研究会会员。作品见于《南阳日报》《中华诗词》《今日邓州》等报刊。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李海波  |  抚摸杏山,敬畏自然
李海波  |  我是这样当老师的
李海波  |  难忘我的老师们
李海波  |  《废都》散评

(0)

相关推荐

  • 金佰安‖疙瘩汤

    疙瘩汤其实在我们老家岩峪沟就叫拌汤,小名应该是"泮汤".就这个名不见经传.很不起眼的地方小吃,却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应该说从我记事起就开始吃这疙瘩汤了,那时节家里的生活很困难,面 ...

  • 【灵璧美文】红薯记忆

    红薯记忆 文/胡桃夹子     偶然走过镇子上的街道,闻到一股烤红薯的"香味". 原来前边有一个卖烤红薯的摊点.    红薯在我们这叫"白芋".我对" ...

  • 李金声 | 平凡中的不平凡

    当人们走进商都县西井子镇赛勿素行政村粉家沟自然村就会听到村民称赞74岁的丈夫李志成伺候瘫痪妻子73岁的贾桂香体贴入微,细心照顾的真情故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9年四月的一天,李志成开着 ...

  • 李海波

    李海波 笔名/宗泰 别称/书家宗泰 中国书法家协会 浙江书法考级中心评委 国家一级美术师 李海波 ,1987年8月生于河北邯郸一匠人世家,现居北京.自幼对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及传统手工雕刻艺术由衷热爱 ...

  • 新编《会计学原理》第4-5章课后答案(李海波版)

    回复关键词:会计学原理 即可获取其他章节答案分享 第四章 1 . 批 发 商 品 有 集 中 核 算 方 法 主 要 内 容 是 什 么 ? 进口数 量 售 .进 价 金 额 核 算 方 法 主 要 ...

  • 李海波作品

    李海波 笔名/宗泰 别称/书家宗泰 中国书法家协会 浙江书法考级中心评委 国家一级美术师 李海波 1987年8月生于河北邯郸一匠人世家,现居北京.自幼对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及传统手工雕刻艺术由衷热爱孜 ...

  • 李海波 | 难忘我的老师们

    上了十几年学后,我也当了老师,回想起教过自己的老师,除了感谢,更有一种理解在心中,他们是影响我一生的一群人. 我上的学前班那个时代叫育红班,育红班,顾名思义是培育红色接班人的意思.教我们的是一个高中毕 ...

  • 李海波 | 我是这样当老师的

    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说普通是说我自己既没有多少值得夸耀的荣耀,也没有在学校干出个一官半职.我很自豪,我一直在老老实实地传道受业解惑,我很自豪,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 说起当老师,话得从我爷那儿说起.我爷 ...

  • 李海波 | 抚摸杏山,敬畏自然

    抚摸杏山,敬畏自然 文| 李海波 小时候,夏雨刚过,天晴了,天空是蓝的,极蓝的,人们往村西头的槐树下一立,向着西边极远处一望,一位身穿黑棉袄的大爷感叹一声说:"嗨!西边的山真好看." ...

  • 李海波 | 《废都》散评

    <废都>散评 文|李海波 1.那装有杨贵妃坟上土的花盆开出的四朵奇花,应指本书中的几位女主角(唐宛儿,柳月,汪希眠老婆,阿灿),美丽却也短暂,终被人糟踏而成为悲剧,如史上的杨贵妃一样.这在 ...

  • 李海波参赛作品(199)【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亲母亲诗歌征文】

    作者简历:李海波,1981年生.山东青岛平度人.爱文学,爱书法,爱摄影,爱读书,爱生活里的一切美好事物.闲暇之余,舞文弄墨而不专.有诗歌.散文发表于<黄河驿站文学><曹州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