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同时遭遇肺结节,到底该不该手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女性高发癌种乳腺癌,已经一跃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人数更多的疾病,平均每8例新发癌症中,就有1例是乳腺癌。
女性乳腺癌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癌症主要原因
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现状不容乐观,发病率年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人,占据了全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头把交椅。
今天分享的案例主人公吴女士(化名),确诊时只有39岁,是多年轻乳腺癌患者中的一员。
患者:吴女士
左乳乳腺癌,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ER、PR强阳性,her2阴性
左肺存在磨玻璃结节
当乳腺癌遭遇肺结节
起初发现左乳存在乳腺结节时,吴女士并未太过在意。谁知几个月后复查,却在报告上赫然出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怕字眼。
经过穿刺活检,医院确诊了吴女士的确罹患了乳腺癌,且多发的淋巴结转移,表示她的分期已经不再是早期。
不过由于存在激素受体ER和PR两项指标强阳性,这表示吴女士在后续的乳腺癌治疗中,适合通过内分泌治疗这种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疗法控制病情,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确诊病情后,国内医生判断应当尽快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然而术前准备阶段的肺部CT结果却显示,吴女士左肺存在磨玻璃结节,这让她产生了动摇:
结节是不是肺转移?自己到底还该不该手术呢?
来源:摄图网
此时,国内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不管肺部的结节问题,先尽快实施乳腺癌手术,之后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心生疑虑的吴女士,不愿意匆忙接受手术,而是她找到了盛诺一家,希望得到国外专家的远程会诊意见,帮助自己确定后续治疗方向。
乳腺癌转移、原发肺癌还是良性结节?
据人民网介绍,女性头号高发的乳腺癌中,肺属于常见转移部位。因此,已经确诊乳腺癌的吴女士,肺部磨玻璃结节存在是乳腺癌肺转移的可能。
除此之外,也存在乳腺癌同时合并原发肺癌或结节为良性的可能性。
而每一种情况对应的治疗方案,都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吴女士没有因为压力和医生建议就匆忙接受手术。
来源:摄图网
因为在抗癌过程中,很多重大医疗抉择一旦做了便不可逆。一旦出现错误,轻则平白受到不必要的损伤甚至残疾,重则病情快速进展,进而影响到患者总体预后。
通过盛诺一家,吴女士很快预约到了国外乳腺癌的权威专家,并得到了清晰、明确的解答。
国外专家意见:
国外专家根据吴女士提供的资料,详细分析后,针对吴女士当前的疑虑给出了下列建议:
01
明确肺结节的性质非常必要
国外专家表示,吴女士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肺部结节的性质。
根据影像资料判断,吴女士肺部结节为实性及磨玻璃混杂密度结节,加之代谢轻度增高,肺原发癌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肺部病灶进行活检明确性质非常必要。
无论结果是乳腺癌肺转移还是乳腺和肺双原发肿瘤,都需要活检结果来支持,以便制定下一步的精准治疗方案。
02
如果是原发性肺癌,肺部治疗更优先
国外专家表示,如果活检后确定肺部病灶为原发性肺癌,那么考虑到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和预后远比乳腺癌凶险,应更优先治疗。
来源:摄图网
不仅如此,在对肺部病灶进行治疗的同时,由于吴女士激素受体强阳性,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控制乳腺癌,待肺部术后,身体恢复到良好状态时再进行乳腺癌手术也是可以的。
但反之,如果患者肺部病灶在乳腺癌术后发生明显进展,此时刚经受了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将不得不承受副作用较大的肺癌治疗,对患者来说,负担非常大。
03
如果是乳腺癌转移灶,则不可手术
国外专家认为,如果活检后发现肺部病灶为乳腺癌转移灶,则乳腺癌的分期已进入IV期(晚期),暂时无法通过手术根治,整体方案应当调整为全身系统性治疗。
会诊小结:
1、乳腺癌属于预后相对较好的癌症类型,尤其是吴女士此类激素受体强阳性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是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的。
但由于同时存在可疑肺结节,这让吴女士当前的病情变得较为复杂,分期也难以明确。在这个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刻,吴女士没有草率手术,而是借助国外专家远程会诊,获得了关键的第二诊疗意见。
来源:摄图网
2、双原发癌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在现实中,医生容易将双原发癌症误判为晚期癌症转移,或者将癌症晚期转移误判为双原发癌。
这两种情况对患者来说都异常糟糕,要么错失宝贵的手术根治机会,要么误切晚期肿瘤导致术后快速进展。因此,在出现病情不明的情况,患者一定不要因为焦急就盲目开展治疗,而应该尽可能借助更多专业、权威的专家来为自己保驾护航,明确病情,降低误诊误治的发生风险。
3、远程会诊后不久,吴女士的肺部病灶确诊为原发性肺腺癌,与国外专家判断一致,吴女士对此感到非常庆幸。
如果您也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像吴女士一样获得国外专家远程会诊的帮助,在重大医疗抉择时有专业人士为您保驾护航,请联系我们:
参考来源:
https://www.iarc.who.int/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0503/c14739-2996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