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诊室偶遇之启示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诊室偶遇之启示
王树宾||海南
一天,去一家医院的内科诊室看病,偶遇一次令人捧腹的场景。
医院是当地有些名气的医院,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挂号窗口排着长长的队伍。
挂号后,来到候诊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心血管科等各类患者均在此候诊,等待广播叫号进入各自诊室。内科诊室排在我前面的有十几人。开始,秩序井然,叫一个,进一个。后来,一位性急的患者将这种秩序给打乱了。
这是一位60多岁的大爷,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将诊室门推开一道小缝往里瞧了瞧。见医生并无反应,便试探着侧身溜了进去。正在候诊的几位患者见此情形,稍后也陆续进了诊室。不一会,叫到号的没叫到号的有五六个人聚集在诊室。除轮到就诊的患者外,其余人站立于医生周围,仿佛是医生的保镖。此时,诊室门已处于敞开状态了。于是,我亲眼目睹了奇葩的一幕。
值班医生约30多岁,男性,职称为主治医生。正坐在医生面前的求诊者为一位50多岁的男人。这位医生态度和蔼,问诊很仔细。
患者诉说胸口常有痛感,医生问其在什么情况下痛。患者诉说有时白天痛有时晚上痛。医生问其是刺痛还是胀痛,患者想了想说,说不清楚,反正是痛。
站在边上候诊的一位大爷替医生问道:“饭前痛还是饭后痛?”患者竟也很配合,说大多是吃饱了痛。另一位候诊的大姐认真地说:“吃饱了撑的”。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候诊的大爷接着问道:“有没有吐酸水?”患者答道:“有时有”。
“胃炎”。大爷很麻利地作了“诊断”。
“你做过胃镜吗?”终于轮上医生问话了。滑稽的是由于医生是在大爷作出“诊断”之后问的这话,这让大爷觉得是医生认可了他的“诊断”,因此便有些得意。
“没做过胃镜,但吃过胃药。”患者说。
“用药多久了?有效果吗?”医生问。
“三天了,效果不明显,真要是胃病倒还好说,我怀疑是不是心脏有问题。”患者忧虑地看着医生。
“那做个心电图看看。”刚才那位把大家逗乐的大姐又说话了。
“我给你开些胃药,你吃完一个疗程再看看吧。”医生边开处方边对患者说道。
真是先民主,后集中,医生的一张处方,宣告一次令人捧腹的“会诊”至此结束。
捧腹之余,觉得这事其实给人至少有三点启示:
不能轻信概率,不能忽视偶然。一位没脾气的医生,一位没规矩的大爷,一位不甘寂寞的大姐,一位老实本分有问必答的患者,这4个人,能凑巧走到一起的概率是极小极小的。但不管概率多小,他们今天居然就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组完整的链条,在本该严肃寂静的诊室演绎了一个荒诞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小品。偶然变成必然,0.01%变成了100%。因此,切不可由于概率和偶然而掉以轻心,疏于防范。
对不良行为不能没脾气。医生对患者热情和耐心是应提倡的,但维持正常就医秩序则是必须的。如果那位没脾气的医生在第一位患者试探性地推开诊室的一道门缝时就能及时制止,后面的一切断然不会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是这场“集体会诊”闹剧的主角。因此,对任何不良行为的沉默和姑息客观上是一种默许和鼓励。
要有角色意识。如果说社会是个大舞台,则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候,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各司其职,各守本分,才能把戏演好。如果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越界越位,越俎代庖,必然砸了场子,闹出笑话。
作家简介
王树宾,江苏海门市人,曾在海军某部服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居海南,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海南日报》《新华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约30余万字,并数次获奖。著有小说、散文集《寻找儿时的月亮》等三部专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一周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