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会玩,不服不行。
「潮流」,一个时不时就能火一把的词。
有人说,潮流是一种「狂热」,对每款上市新品了若指掌。
有人说,潮流是一种「在场」,各大地标网红店全勤打卡。
还有人说,潮流是一种「创新」,打破常规,独一无二。
你呢,你对潮流怎么看?
对话三位潮流工作者,在他们身上,或许会有答案。
01
YOYO 26岁 时尚博主 坐标北京
“潮流并非束之高阁,它也可以贴近生活”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拒绝了父母安排的工作,想往时尚圈发展。
我妈当时说的话我现在还记得:在北京的人太拼了,妈就图你一辈子安稳。
我知道,大城市的洪流里,小虾米活不起。
但我就是…...不想认命。所谓的“安逸”,一眼到头的人生,太没劲了。
听过古龙里有句话么?誓要去,入刀山。我当时的状态大概就是那样。
豪情上头,然后留在北京一家MCN公司做时尚博主。
潮流、前卫、先锋是别人给我的标签,但我本人并非那么桀骜张扬。刚当博主时并没有很快适应这个赛道,走过不少弯路,也曾在深夜辗转反侧质疑自己。可我不想就这么放弃,换个角度想:所谓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为了提升自己的时尚素养,我每天都会在工作之余做大量功课。比如疯狂阅读时尚杂志,与业内小伙伴交流,用尽方法了解粉丝诉求,走进他们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时尚并非束之高阁,它也可以贴近生活。
在快节奏的行业待久了,人会变的浮躁,因为你被流量和数据裹挟着前进,忘了自己在现实的生活。
所以每逢休息日,我会尽可能地“逃离”互联网,就带着相机在北京城里逛吃逛吃。
我最喜欢故宫、天坛,还有国子监。踩着新款球鞋,砖瓦上的裂纹会提醒你,这是几百年前的痕迹。这种感觉矛盾又神奇。
风雨任来,屹立不倒。黄瓦红墙上落着对面世纪大厦的影子。
我想,这些历史建筑可能就是潮流的具象吧。无关时间先后,更多的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对过去保有思考,对未来永远期待。
02
小天 19岁 电竞达人 坐标上海
“潮流无谓标榜,它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每当逢年过节,我都会经历一次社死。
总有亲戚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是打电竞的。”
他们那种,带着三分疑惑,四分欲言又止和五分意味深长的眼神,能瞬间让空气中充满尴尬的气氛。
外人眼里,这或许是个充满争议的职业。尤其是我们这一代,跟着互联网一起长大。玩电脑、打游戏直接和不务正业挂钩。
我文化课成绩还算不错,上游水平吧。所以当我说要以电竞为职业的时候,我爸是哭笑不得,“这年头打游戏都成正常职业了?”
我没有反驳,因为事实就是,电竞已经职业化很多年了。它不是单纯的玩游戏,而是对天赋、技术和心态的综合考验。
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战术分析和实战训练。每天还要看很多对手的视频,研究新版本的更迭。说实话,备战过程挺枯燥的,有时打开电脑都成了一种负担。可没办法,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把这句话印在了鼠标垫上。虽然现在和那些顶尖选手之间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自己的潜能。
这两年随着电竞的火热,别人听到我的职业会来一句,你小子挺潮啊。
但在我看来,潮流无谓标榜,它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放在每个人的事业里,潮就是不断突破自我能力边界。如果有一天,我能打进世界赛,为国争光,那时候的我就是最潮的。
03
申豪 27岁 潮牌主理人 坐标深圳
“潮牌不应该有鄙视链,
真正的潮流适合所有人穿着。”
在潮牌圈,鄙视链有很多。
美潮的看不起日潮的,主线的瞧不起支线的,奢品鄙视高街,越小众就越个性。虽然有些人可能连设计师名字都念不出,但他就是能自带优越感,你说奇怪不。
甚至有人会说,潮流是极少数人的狂欢,与大多数人无关。
我也挺无奈的。
刚创业那会儿,我们的设计师也会堕入这个怪圈。设计思路天马行空,采购面料小众又稀缺,连品牌主页的设计也都是,要么没几个字,要么一堆花,名曰“高级感”。可这些所谓的高级审美,消费者并不买账。
为此,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找到原因。
有时欧美流行的设计,并不适用于中国人的审美;为了奢华所营造的夸张款式,反而会给消费者带来负担;那些昂贵且难以保养的面料,也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
消费者需要的是穿着的舒适感和实用性。从消费者实际诉求出发,结合国人的穿衣场景,才能做出符合期待的设计。
更重要的是,在时尚话语权被欧美垄断的当下,作为本土设计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做自己的国潮,体现中式美学的韵味和深刻。
如果一个设计只在概念上获得成功,那它就失去了衣服最本质的意义。
真正的潮流,应该适合所有人穿着。
04
潮流,不是乌合之众的人云亦云。
它无法被几个粗暴的概念定义。
潮流是一种态度。
在很多长者眼里,种种所谓潮流,不过是套壳的叛逆。
但每股潮流的背后,是年轻人用热血和汗水为自己坚守的价值辩明。
在汽车界,也有一群人,走在这条名为“潮流”的荆棘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