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期:柳林冲记事(梅运全作品专辑)
梅运全:笔名梅鑫泉。男,生于1963年6月,松滋市斯家场镇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国家公务员。1996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出版个人小说集《春去冬来》,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老乔的家事》、《瑜儿的婚变》。系荆州市作协、市作协会员。市作协刘家场分会主席。《山鸣》杂志社社长、主编。刘家场镇文教卫战线党总支书记。
柳林冲记事
梅运全
松滋市刘家场镇柳林冲村,地处鄂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之中。沙渔线公路从村横穿而过,东与全国文明村三堰埫接壤,南与本镇吴家包村、卸家坪乡卸家坪村相连,西与五峰仁和坪隔村相望,北与宜都松木坪镇古水坪村相连。
柳林冲是省级贫困村,2001年由山峰、险桥寺、柳林冲三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土面积21.2平方公里,总户数858户,总人口3012人,耕种面积3774亩,山林面积2229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8%。这里除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石、林、溪、涧、洞、崖六大类自然旅游资源外,更有厚重的人文历史。
母子银杏与百年古寺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村部门前右侧的一棵古银杏树,市林业局的挂牌显示,树龄634年。这棵树五人伸手臂围都围不拢,树高30多米。大银杏树左侧旁还有一棵小银杏树,树围50公分以上,树龄也有了六十多年,当地人称之为子母银杏。我在险桥寺包村期间,拜访过孙庆瑞的父亲孔宪表(已病故),听他老人家讲这棵近千年的银杏树的故事。
这棵银杏树原先有三根旁枝,分三层排列有序,最长的一棵伸到古险桥集镇开办的一家客栈上,有位湖南的客人在此留宿,根据树枝伸向的方位判断,发现这棵银杏树的樟气已印到了湖南他居住的地方,真是一棵神树。岁月的年轮、雷击等原因,如今这棵银杏树紧靠沙渔线路旁底下凹陷许多,成了人们敬拜的地方。
1930年,贺龙率领红三军和红四军联合改编的红二军团,为创建洪湖革命根据地,多次进出刘家场、险桥,到五峰县,在古银杏树上拴过马,住在险桥寺小集镇石板街上孔鲁生家里,其弟孔兆绘跟随贺龙参加了红军,改名孔东海。
到了解放初期,险桥寺兴办学校,没有课桌课椅,人们把这棵银杏树的一根横枝锯下,打了30多套课桌椅供当时的学生读书,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都知晓这件事。
关于险桥寺,据民国县志记载,古险桥寺始建于明未,有“租谷100石”(石:音担,一石十斗,稻谷一斗15斤),据当地老人讲寺大殿内有老君神像,神座下与险桥下的溶洞相通。从自生桥溶洞进去,可以从神像肚子中出来,在神座下溶洞的穹顶十分壮观美丽,如一把撑开的大伞,故得名伞桥寺,后演变为险桥寺。古寺香火十分旺盛,1968年一场大火将险桥寺三重宝殿毁于一旦。
2006年7月,湖北省优秀组干部何文银,担任柳林冲党支部第一书记,为了做好乡村旅游的探索,组织人员到自生桥下的溶洞探险,我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参加的人员有何文银、胡仁超、张先林,从自生桥的出水口朝右洞的溶洞行进近1000米,正好与现柳林冲的村部相吻合,可惜有30多方新土将溶洞阻隔,我们未能到达与村部相通的地方,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究竟是不是人们传说中的一把伞,有待今后开发论证而已。
为此,我即兴还作过一副对联:千年银杏路边敞露胸怀,百年古寺痕迹荡然无存。
石板步行街与孔家三兄弟
但凡慕名来访的游人,都会去看柳林冲的石板街遗址,这里是千百年来茶马古道的要冲。过去这里是一条长近200米的石板街,这在当时的山区也算得上是一个小集镇,当年的石板街两旁曾有客栈、饮食店、骡马行、山货交易、百货等十多家商铺,还有私塾。听说极盛时还曾有过粉楼(妓院)。2001年我第一次到险桥村,到孔庆瑞家拜访他父亲时,两边的民房还保好完整,住着十多户人家,以孔、胡、杨三姓为主。
在过去的古险桥寺集镇,孔家是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孔兆经(号名全府),孔兆纬(号名鲁生),孔兆绘(号名炳岚),三兄弟都是出名的个性人物。老大孔兆经在俊西乡(民国刘家场地区为俊西乡)当过乡长,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叫孔宪表,以种田为生,小儿子孔宪林是教书先生,其孙子孔庆瑞、孔庆伟现居住在险桥石板街上;老二孔兆纬育有一儿三女,儿子孔宪西以种田为生;老三孔兆绘则是革命烈士,其子名叫孔宪礼。孔兆绘参加红军时改名孔东海,贺龙军长亲自给他妻子杜双秀20个银元。半年后,在一次战斗中孔兆绘光荣牺牲,解放后国家落实政策,他妻子杜双秀按烈士遗孀对待,直到去世一直享受国家补助。
花石洞与上自生桥
说起柳林冲的洞,人们知晓最多的莫过于黑风洞,松滋很多人都到黑风洞探险过,而柳林冲村部的险桥寺是溶洞群的集中地。方园五公里以内就有出水洞(又名樟树洞)、风洞、花石洞、硝洞。黑风洞与出水洞相连,花石洞又与风洞相邻,硝洞与卸甲坪的欧家河相连。
花石洞紧靠自生桥的右侧,洞深近3000米,据说与刘全波屋后的天坑相连,从进洞口到“瑶池洗手”的地方,两旁石花尤为壮观。从“将军守门”开始,最美的钟乳石有近200米,洞内景观可命名为“阴阳对奕、瑶池洗手、将军守门、天门洞开、八仙戏海、鱼跃龙门、双狮献瑞、石花盛开、今世牵手、双龙戏珠、孔雀开屏、仙女散花、洞府谜宫”等景观。
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进入上自生桥峡口,目前有两处可进,一处走自生桥顶端阳面天坑攀岩而下30米左右,到拍摄《聊斋》外景一线天幽谷的河床,另一处从刘全海屋旁走小路300米下到红岩河的源头,再从自生桥顶端蓄水坝攀岩壁进入峡谷,峡谷分上下两层,峡谷有100多米长。
乡土作家艾立新先生在他的《山魂,呼之欲出》一文中写道——自生天桥悬跨头顶,到了下面才知道它的实际高度,四十米,还不包括幽谷口前的天坑。桥身与幽谷陡壁浑然一体,千年青岩,天工凿就。巧在桥处山之险处,远观非桥似洞。桥下也是幽谷的出口处,往下有一段很大的落差,天桥谷底的河水到此便形成一道数米宽的银瀑,飞流直下,跌落到下游水潭中。岩石溅起的水珠浪花,如同飞溅的珍珠一般。蒙蒙的水雾给天桥谷口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古人曾叹: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
黄龙进洞与名人孔玉阶
在柳林冲的险桥寺,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沙渔线未修之前,现刘巧玲屋旁有一条土埂望着花石洞的洞口,若隐若现貌似一条黄龙。修沙渔公路时,人工开挖把险桥寺地脉挖断改变了形状,让一条形似进洞的黄龙就再也看不到了,不过黄龙是真是假都是老人传说而已,但有一点这是千真万确的,修沙渔线把孙玉阶的坟墓迁移后就再也找不到踪迹了。
孔玉阶是从险桥寺走出去了不起的人物,县志记载孔玉阶,又名誉阶,原名孔璿。1873年(同治癸酉年)8月23日(农历)出生。1902年(光绪壬寅年)入文庠生(类于秀才)。1903年于家设私塾教馆,1905年入湖北省文科普通学校;省师范学校,于校期间,未毕业,即入选官费留学日本,1911年毕业。辛亥革命后,民国推为湖北省临时参议员。传说他后来还到甘肃省任教育行政官员,死后葬于老家险桥寺旁大坡上。
新时期柳林冲村的文化开发与旅游振兴
柳林冲村携亿万年武陵山脉之秀美奇险与千百年的茶马古道风情引乐乡文人竟折腰。
松滋文化名人覃章海先生把柳林冲称之为松滋的十里画廊。
现任《湖北日报》报业公司总经理胡思勇先生曾写过《险桥的夜》《险桥的雪》《险桥的石板街》。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发现了险桥这个美丽的地方,将险桥的夜景、雪景、古老的石板街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幅乡村美景图。
作为刘家场镇宣传文化干部,我相继邀请辈覃章海先生在为该村制定了一整套自然资源开发的策划书;组织文化旅游爱好者两进黑风洞进行实地采风活动,并撰写了游记《魅力险桥》和小说《险峰轶事》在松滋《洈水》杂志上进行了刊发;组织了四进花石洞进行探险活动,了解钟乳石的分布情况,为乡村旅游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组织松滋乡土作家到柳林冲实地采风,写出了柳林冲山水系列美文,如郑令琼的《十里画卷红岩河》、邓继琼的《花石洞探奇》、张丹的《怀想花石洞》、袁萍的《大山深处有人家》、杨玉兰的《神秘的柳林冲》、梁军的《梦飞柳林冲》,为柳林冲村自然美景增添了新时期的人文色彩。
柳林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何文银至今还在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市规划局、市旅游局的支持,开发柳林冲自然旅游资源,为柳林冲村扶贫造血,让省级贫困村早日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柳林冲已纳入松滋市乡村旅游文化圈,随着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和松滋全域旅游开发的推进,这块古老的风水宝地必将焕发活力,魅力四射!
(本文摄影: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