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记忆:过年之前,那些埋在雪堆里的肉和鱼 2024-07-30 09:55:00 年关将近,很多人家的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吧。在胶东地区,常见的年货就是大鱼大肉、各种海鲜产品以及大枣饽饽等。 年货的数量,需要根据家里的人口以及可预见的来客数量进行准备。今年为了配合防疫,正月走亲戚肯定会少很多,因此年货也可以相应地少准备一些了。要在以往,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此时的冰箱里、窗台上以及屋子里其他阴凉的地方,都会堆放起大量的年货。当然了,这里的“以往”,指的是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乡村地区的冰箱普及率还不是太高,但那时走亲戚的习俗还很浓。因此,腊月时节如何储存这么多的年货?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借冰箱”成为当年一度很流行的情况。所谓“借冰箱”,不是把别人的冰箱借到自己家,而是把自己的年货送到别人那里,在冰箱的某个格子中借一处空间进行存储。“借冰箱”属于乡村邻里互助的一个体现。但主人家毕竟也有很多年货需要冷藏,因此能借给邻居的冰箱空间很小。而邻居们也深知这一点,一般只把最重要的年货,比如“包饺子的肉”储藏在借的冰箱当中。其他的普通年货,只能自己想其他办法。 灌肠、咸鱼等干货比较好说,挂在院子里即可;大枣饽饽也比较耐储藏,一般都放在厢屋家(平房下面)的阴凉处;只有鲜的鱼虾以及肉类不太好放。不过,充满智慧的农家人也摸索出一个因地制宜的方法——找个雪堆把它们埋进去。胶东半岛是有名的“雪窝子”,冬季时常降雪。在农村,人们把院子里的雪清扫之后,通常会临时堆在门旁。遇到雪大的年份,这些雪堆一时半会儿都不会融化。而到了腊月,它们就派上了特殊的用场。在笔者的记忆当中,本家的一位爷爷就习惯用此方式储藏年货。每年等到腊月二十几的集市之后,他就会把买来的肉和鱼用塑料袋包好,在门前的雪堆上挖个比较深的坑,把东西放进去之后再原样盖好。到了大年三十的上午或者正月来客之前,他就会把雪坑挖开,取出年货使用。 这虽然是个“土方法”,但就冷藏效果来说,也不算差。对比冰箱来说,它可以存储的东西更多,关键还不耗电。因此,生活一向节俭的老一辈人,当年都很愿意用此方法。当然了,有利就有弊。此方法贵在简便、节约,但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卫生条件显然不太理想。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容易丢失。因为雪堆毕竟是在门外,虽然埋的具体位置只有自己知道,但雪堆总共这么大,翻一翻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在当年生活普遍不富裕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有人“顺手牵羊”的现象。实际上,这些雪堆里的鱼和肉不仅可能被人“拿走”,也可能被“猫和老鼠”盯上。 记得有一年,那位爷爷用红色塑料袋包了一块肉埋在了雪堆里。十多天之后,他去取的时候,挖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最后不得不动用了铁锨,将雪堆一一铲开,但也只是找到了一些塑料袋的碎片。他据此判断:是被“老鼠”偷吃了。虽然很是心疼,却也无可奈何了。到了新世纪之后,农村的家用电器普及率大大提升,一般的家庭都有了冰箱或者冰柜。“借冰箱”或者“埋雪堆”的现象才逐渐少了起来,如今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然而,除了生活条件的改善之外,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忍提及的原因,那就是:习惯把年货埋在雪堆的那一代人,很多已经故去了。 赞 (0) 相关推荐 过小年乡村赶集,好多年货城市里见不到,有一种菜别地方没有 过小年乡村赶集,好多年货城市里见不到,有一种菜别地方没有 王秀山:年夜饭的记忆 文/王秀山 年夜饭的变化映射出社会的变化,映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夜饭的形式内容还会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割舍不断的亲情,是梦牵魂绕回家过年的思恋,是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人们把年 ... 胶东乡村记忆: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地带的过年讲究 "孩子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这是多年前流行的一句话. 旧时候的年关,对贫穷人家和年老者来说比较"难过",因为过年不仅需要花钱,也意味着又老了一岁,总有一种五味杂 ... 胶东乡村记忆:老辈过年之前要“糊墙”,这算是个技术活 "二十四,扫房子."正如这句民谚所说,年关将至,不少人家也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辞旧迎新.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里都有了装修,所谓"扫房子" ...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有种快乐,叫做“走五子” 前段时间,笔者来到烟台一处乡村,准备参观当地的老房子. 在街巷里转了一圈儿之后,一条石块斑驳的胡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条胡同两侧的房子不仅"老",而且"空".路 ... 胶东乡村记忆:生产队时期用镰刀割麦子的一段往事 民谚曰:"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忙不及麦上场."麦收,是北方农事的重头戏.而如今,随着端午节的到来,胶东半岛的麦收又要陆续开始了. (端午之前,莱阳莱西交界处已可见到收麦子的场景) 现 ... 胶东乡村记忆:往年农家用织布机织土布的点滴往事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度过的.那时,母亲经常给我做"椤梭袄"和"椤梭裤子"穿. 所谓"椤梭",就是把织好的布匹头剪下来( ... 胶东乡村记忆:元宵节之前,重温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三,距离元宵节只有两天的时间.按照民俗,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了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过年的气氛就会就此淡化,新一年的征程也将正式开启. 元宵节前后的气氛差别,在 ... 胶东乡村记忆:正月初二思祖父 今天是正月初二,按照胶东民俗,是拜姑姑或者拜舅舅的日子.我的父辈,就是姑家表弟的舅舅.表弟今日登门,我作为表哥,自然也要陪着张罗一番. 觥筹交错之间,不知不觉已有醉意.待到清醒之际,已是夜半时分.此时 ... 胶东乡村记忆:当年蒸饽饽时剩下的枣核,吃起来也很甜 此前发过一篇介绍胶东大枣饽饽"枣眼"数量差异的图文,吸引了不少朋友讨论.在留言当中,多数朋友都在讲述自己家乡的枣饽饽做法,不过也有朋友把重点放到了"童年糗事"上 ... 胶东乡村记忆:童年寒假“拆放鞭炮”之趣 此前我们讨论过不少胶东乡村"腊月大集"的话题,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不如几十年前热闹了." "腊月大集"之所以没有过去热闹,原因有很多, ...
年关将近,很多人家的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吧。在胶东地区,常见的年货就是大鱼大肉、各种海鲜产品以及大枣饽饽等。 年货的数量,需要根据家里的人口以及可预见的来客数量进行准备。今年为了配合防疫,正月走亲戚肯定会少很多,因此年货也可以相应地少准备一些了。要在以往,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此时的冰箱里、窗台上以及屋子里其他阴凉的地方,都会堆放起大量的年货。当然了,这里的“以往”,指的是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乡村地区的冰箱普及率还不是太高,但那时走亲戚的习俗还很浓。因此,腊月时节如何储存这么多的年货?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借冰箱”成为当年一度很流行的情况。所谓“借冰箱”,不是把别人的冰箱借到自己家,而是把自己的年货送到别人那里,在冰箱的某个格子中借一处空间进行存储。“借冰箱”属于乡村邻里互助的一个体现。但主人家毕竟也有很多年货需要冷藏,因此能借给邻居的冰箱空间很小。而邻居们也深知这一点,一般只把最重要的年货,比如“包饺子的肉”储藏在借的冰箱当中。其他的普通年货,只能自己想其他办法。 灌肠、咸鱼等干货比较好说,挂在院子里即可;大枣饽饽也比较耐储藏,一般都放在厢屋家(平房下面)的阴凉处;只有鲜的鱼虾以及肉类不太好放。不过,充满智慧的农家人也摸索出一个因地制宜的方法——找个雪堆把它们埋进去。胶东半岛是有名的“雪窝子”,冬季时常降雪。在农村,人们把院子里的雪清扫之后,通常会临时堆在门旁。遇到雪大的年份,这些雪堆一时半会儿都不会融化。而到了腊月,它们就派上了特殊的用场。在笔者的记忆当中,本家的一位爷爷就习惯用此方式储藏年货。每年等到腊月二十几的集市之后,他就会把买来的肉和鱼用塑料袋包好,在门前的雪堆上挖个比较深的坑,把东西放进去之后再原样盖好。到了大年三十的上午或者正月来客之前,他就会把雪坑挖开,取出年货使用。 这虽然是个“土方法”,但就冷藏效果来说,也不算差。对比冰箱来说,它可以存储的东西更多,关键还不耗电。因此,生活一向节俭的老一辈人,当年都很愿意用此方法。当然了,有利就有弊。此方法贵在简便、节约,但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卫生条件显然不太理想。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容易丢失。因为雪堆毕竟是在门外,虽然埋的具体位置只有自己知道,但雪堆总共这么大,翻一翻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在当年生活普遍不富裕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有人“顺手牵羊”的现象。实际上,这些雪堆里的鱼和肉不仅可能被人“拿走”,也可能被“猫和老鼠”盯上。 记得有一年,那位爷爷用红色塑料袋包了一块肉埋在了雪堆里。十多天之后,他去取的时候,挖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最后不得不动用了铁锨,将雪堆一一铲开,但也只是找到了一些塑料袋的碎片。他据此判断:是被“老鼠”偷吃了。虽然很是心疼,却也无可奈何了。到了新世纪之后,农村的家用电器普及率大大提升,一般的家庭都有了冰箱或者冰柜。“借冰箱”或者“埋雪堆”的现象才逐渐少了起来,如今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然而,除了生活条件的改善之外,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忍提及的原因,那就是:习惯把年货埋在雪堆的那一代人,很多已经故去了。
年关将近,很多人家的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吧。在胶东地区,常见的年货就是大鱼大肉、各种海鲜产品以及大枣饽饽等。 年货的数量,需要根据家里的人口以及可预见的来客数量进行准备。今年为了配合防疫,正月走亲戚肯定会少很多,因此年货也可以相应地少准备一些了。要在以往,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此时的冰箱里、窗台上以及屋子里其他阴凉的地方,都会堆放起大量的年货。当然了,这里的“以往”,指的是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乡村地区的冰箱普及率还不是太高,但那时走亲戚的习俗还很浓。因此,腊月时节如何储存这么多的年货?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借冰箱”成为当年一度很流行的情况。所谓“借冰箱”,不是把别人的冰箱借到自己家,而是把自己的年货送到别人那里,在冰箱的某个格子中借一处空间进行存储。“借冰箱”属于乡村邻里互助的一个体现。但主人家毕竟也有很多年货需要冷藏,因此能借给邻居的冰箱空间很小。而邻居们也深知这一点,一般只把最重要的年货,比如“包饺子的肉”储藏在借的冰箱当中。其他的普通年货,只能自己想其他办法。 灌肠、咸鱼等干货比较好说,挂在院子里即可;大枣饽饽也比较耐储藏,一般都放在厢屋家(平房下面)的阴凉处;只有鲜的鱼虾以及肉类不太好放。不过,充满智慧的农家人也摸索出一个因地制宜的方法——找个雪堆把它们埋进去。胶东半岛是有名的“雪窝子”,冬季时常降雪。在农村,人们把院子里的雪清扫之后,通常会临时堆在门旁。遇到雪大的年份,这些雪堆一时半会儿都不会融化。而到了腊月,它们就派上了特殊的用场。在笔者的记忆当中,本家的一位爷爷就习惯用此方式储藏年货。每年等到腊月二十几的集市之后,他就会把买来的肉和鱼用塑料袋包好,在门前的雪堆上挖个比较深的坑,把东西放进去之后再原样盖好。到了大年三十的上午或者正月来客之前,他就会把雪坑挖开,取出年货使用。 这虽然是个“土方法”,但就冷藏效果来说,也不算差。对比冰箱来说,它可以存储的东西更多,关键还不耗电。因此,生活一向节俭的老一辈人,当年都很愿意用此方法。当然了,有利就有弊。此方法贵在简便、节约,但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卫生条件显然不太理想。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容易丢失。因为雪堆毕竟是在门外,虽然埋的具体位置只有自己知道,但雪堆总共这么大,翻一翻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在当年生活普遍不富裕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有人“顺手牵羊”的现象。实际上,这些雪堆里的鱼和肉不仅可能被人“拿走”,也可能被“猫和老鼠”盯上。 记得有一年,那位爷爷用红色塑料袋包了一块肉埋在了雪堆里。十多天之后,他去取的时候,挖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最后不得不动用了铁锨,将雪堆一一铲开,但也只是找到了一些塑料袋的碎片。他据此判断:是被“老鼠”偷吃了。虽然很是心疼,却也无可奈何了。到了新世纪之后,农村的家用电器普及率大大提升,一般的家庭都有了冰箱或者冰柜。“借冰箱”或者“埋雪堆”的现象才逐渐少了起来,如今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然而,除了生活条件的改善之外,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忍提及的原因,那就是:习惯把年货埋在雪堆的那一代人,很多已经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