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新高下再突破 中国皮卡“硬派”起来仍需努力 | 卡车之友网

卡车之友网原创  www.ecv360.com

微信公众号:ecv360

作者:张久英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年汽车销量超过2531万辆,同比降幅在1.9%。其中,皮卡全年销量49.1万辆,同比增长8.6%。

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皮卡销量478,434辆,同比增长9%。

相对汽车市场大盘走势,皮卡表现值得称道;相比细分领域历年情况,2020年皮卡也是扬眉吐气,几经曲折终于迫近50万辆关口。

只是,看尽繁华,摒弃喧嚣,于冷静之中再回首会发现自从2010年皮卡市场以同比增长48.1%惊人之势创下378,960辆的神迹以来,虽然迅速超过40万辆(2012年销售42.9万辆),却在50万辆关口前徘徊至今。

何也?

产品局限·皮卡因归入3.5吨以下“多用途货车”,与微卡、轻卡等车型均按照轻型货车管理,受到城市限行政策约束,且有15年或60万公里强制报废规定。

限行约束·既然被定义货车属性,路权自然要依照货车规定。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刚刚发展起来的皮卡在城市发展中遭遇到限行政策制约。虽然自2016年2月份开始推行皮卡限行解禁试点,并且持续扩大解禁范围,皮卡市场的区域性并没有被彻底改变。

消费需求·皮卡被定义的“多用途货车”是指具有长头车身和驾驶室结构、核定乘坐人数小于或等于5人(含驾驶人)、驾驶室高度小于或等于2100mm、货箱栏板上端离地高度小于或等于1500mm、最大设计总质量小于或等于3500kg的货车。事实上,皮卡之于消费者是宜商宜乘宜乘旅的“多用途车辆”,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关注皮卡,并选择皮卡,依然限于“玩家”的小众消费。

2020年皮卡市场能够在2018年(47.5万辆)和2019年(45.2万辆)连续两年保持相对高位情况下依然向上冲抵49.1万辆,很大程度得益于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特别是越来越多地区和城市对皮卡限行的解禁,极大促进了市场需求的释放。2016年对皮卡解禁的试点地区只有云南、河北、河南、辽宁,以及湖北和新疆。进入2020年,随着吉林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若干举措》,提出全省范围内放开皮卡进城的政策,“解禁”利好接连传来。重庆市对登记在本市范围内的渝籍号牌皮卡车放宽通行管理限制,从而成为首个皮卡可畅行的直辖市。

2020年7月10日,上海宣布允许新购皮卡直接登记沪C号牌。其登记同客车沪C号牌登记保持一致,满足条件的个人和单位均可申请,车辆使用性质登记只限“非营运”。

伴随各地对皮卡限行的解禁,皮卡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主动营销对销量提升也起到关键作用。

长期以来,皮卡被片面视为“工具车”。现实情况,在企业追求技术进步和创新进程中,皮卡车型在2000年之后,技术提升助力产品迭代,制造工艺日趋先进,设计理念与国际潮流高度契合。具体到产品,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皮卡的外观设计,以及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全面提升,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皮卡爆款,无论外观颜值,还是配置、性能、舒适性,堪比SUV,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目前,国内皮卡行业主流车企基本具备有充分满足生产、建设、工程、电网、邮政、商配等需求的产品,也有满足休闲旅游、超野娱乐等多元化出行需求的产品。伴随越来越多地区及城市的解禁,结合消费者观念转变,皮卡市场前景似乎不可限量。

未来固然可期,仍须直面现实!无可否认,中国皮卡市场已经开辟出良好局面,突破50万辆,并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步伐也不可阻挡。然而,在市场一片向好形势下,皮卡行业在聚焦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同时,必须对我国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引起足够重视。上述具体目标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国家工信部将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制订汽车工业执行路线地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发布相关标准等,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天下大势之所趋,从来都是顺势而为者引领潮流。显然,我国汽车产业新能源发展不可逆转。2020年11月,国家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电动车新车销售占比20%,到2035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之于皮卡行业,迎头再进,既要稳固传统产品对市场的占有,又须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在纯电动技术路线上锐意创新,同时还要加强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的探索,以多元化可持续新能源解决方案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可喜的是,国内主流皮卡车企已经推出相对成熟的新能源产品。2021年或将以新能源产品为先导,皮卡行业开始进入变革时代,由此迎来全新发展,成就汽车行业中日益强劲的“硬派”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