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专访丨当北大荒版画来到贵阳,与于承佑聊“净途”
凝雪之三
皑皑无垠的雪山
随风涌动的牧草和广阔天地之间
充满着他对那片土地的深情
小屯之夜
雪乡的傍晚
茫茫积雪覆盖住屋顶
炊烟袅袅
劳作了一天的夜归人
正走向屋内那温暖而明亮的灯光
上面的这两幅画美吗?他们都来自北大荒版画的代表人物于承佑先生之手,其中《小屯之夜》于198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不仅如此,他的版画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版画展和全国美展的金、银奖,代表了当今中国版画创作的至高荣誉和最高水平。
9月3日下午3点
于承佑版画作品展——净途
在贵州美术馆里
正式开幕
开幕现场
此次展览由
贵州版画协会会长曹琼德策划
今日起至9月18日
市民可免费参观
喜爱绘画艺术的小伙伴
不要错过哦!
展厅现场
记者了解到,于承佑的作品截取了北大荒生活中的片段,通过具体物象呈现给读者画面,并传递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诗情画意。
2018年末,于承佑就开始筹划“净途”版画作品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了他104件版画作品,于承佑作为第二代北大荒版画的代表人物,从当年北大荒版画群中的一位小知青,成长为今天的黑龙江版画的领军人物。在他展出的每一幅作品中,无不显露着对北大荒的敬畏与热爱。
动静记者:您是怎么与版画结缘的?
于承佑:1969年,我去往北大荒“上山下乡”,那个时候在当地就有北大荒版画的创作群体,80年代初期,我加入了这个创作群体,后来便开始了版画创作。
动静记者:您认为版画与其他的绘画方式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
于承佑:版画的制作过程是非常理性的,它会将绘画解剖开来,这个是其他画种不具备的。像国画更多的是即兴发挥,一挥而就,通过笔和纸就完成作品,而版画则先需要做版(媒介),之后通过印刷的方式将画作呈现出来。
动静记者:艺术家都面临着灵感枯竭这件事情,您是如何保持丰沛的灵感呢?
于承佑:创作至今,我几乎走遍了黑龙江,这给我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可能性,我有非常多的题材可以选择。另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保持这样的一个采风习惯,这是每个艺术家都应该要去做的。
动静记者:请您推荐三幅作品,并讲一下它们的创作背景跟创作灵感
净途
于承佑:我的创作过程是先拍照,之后以照片作为参考进行绘画。这幅画的场景是我下乡采风时拍到的,它对我最大的感触有两点,第一是它具有北方公路典型的地形特点,第二是几十年以前都是农村的土道,没有这样的高速公路,像这种高速公路有一种接近现代生活的感觉。为什么会叫净途?这是因为高速路上如果下雪的话,就需要有工人来打扫,打扫后干干净净的高速路,就叫净途。
东方红
于承佑:东方红在建国初期就有了,这是我们国家当时最先进的一款农业机械,它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方红是一代人的记忆,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东方红是一个文物,他们的记忆里基本上都没见过这种汽车。我希望通过版画的方式,将这样珍贵的影像带给年轻的一代人。
跨过江桥
于承佑:这是哈尔滨跨松花江的一个老江桥,目前这座江桥已经成为一个景观,政府后来在它的旁边又立了一座更现代的桥。画中的这只驯鹿是白色的,它就像一个精灵一样,在城市中穿过。我画一只鹿跨过江桥,就是想表达现代文明与自然的碰撞、矛盾和冲突。这个桥也许走过无数辆火车,或者是路过无数的旅客,但却从来没有一个像鹿这样原始的精灵走过。
作者简介:
于承佑,1953年生于山东青岛,1960年随父母迁居黑龙江省, 1969年作为知青投身于北大荒垦区的怀抱,经历了18年北大荒风雨的洗礼,70年代开始美术创作,80年代参加郝伯义在佳木斯农垦总局主持的版画创作班,正式踏上版画之路。于承佑现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黑龙江省版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十佳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