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正月的猪,五月的牛”,有何特殊之处?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立春之后,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将如期而至。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小时候总盼着新年早点来到,因为过年不仅可以穿新衣服、吃上许多寻常吃不到的美味,还可以与家人享受团聚的欢乐时光。不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如今的春节再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
之所以会觉得年味儿淡了,一来是如今生活质量高,平时也不缺吃穿,二来是人们更加忙于工作赚钱,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安逸氛围。
说到吃的东西,老祖宗留下了一句俗语,“正月的猪,五月的牛”,猪和牛都是平时常见的家禽,有何特殊之处?老祖宗的这句话蕴含了什么道理?
一、正月的猪
猪是所有家禽中最早出现在人类食谱中的动物之一,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家猪,可以追溯至距今9000余年的贾湖遗址中。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家猪的样子总是肥肥胖胖、好吃懒做,似乎没有什么攻击力,但其实这是被人类驯化之后的结果,早期的家猪与野猪看起来没有区别,成年后攻击力较强,所以即便是白白胖胖的猪也是会咬人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吃猪肉的国家,我国每年的家猪产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约49%,不过在过去,家里即便养了猪也不会随便宰来吃,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猪肉。
以前农村里几乎家家都会养猪,有的养得多有的养得少,因为猪不挑食,像剩饭剩菜或者粮食的边角料都可以用来喂猪。
在经济不如当今发达的年代,家里的猪、羊等牲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贴家用。每当春节临近的时候,农户就会把家里养了一年的肥猪赶到集市上去卖,得来的钱不敢乱用,一部分要留着给孩子支付来年的学杂费,还有一部分要留给家里的日常开销,当然还有一些要留着过年买东西、发红包。
寻常百姓即便平时过得朴素,春节期间总会买上几斤猪肉包顿饺子、打打牙祭,所以过年的时候猪肉最好卖,价格也会比寻常高一些,因此老祖宗才说“正月的猪”与众不同。
如今猪肉的价格虽然涨了不少,但这并没有阻碍人们对猪肉的热情,即便不过年不过节,只要想吃了也会买一些。
二、五月的牛
在人们心目中,牛与猪的形象又有些不同。猪只能养来吃,并没有其它用处,但牛就不一样了,牛的全身都是宝。
牛肉可以用来吃,牛皮可以用来做鞋子、皮具等,就连内脏也不浪费,涮火锅的时候几乎必点牛百叶。除此之外,牛在旧社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充当劳动力,一只牛可能比三四个壮汉还有力气。
在农用机械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牛简直是农民家里的命根子,地里的活有一大半需要它来干。春天的时候牛要耕地,秋收之后牛要拉磨将粮食磨成面,寻常的时候,牛还可以用来拉车。
作为家里的重要财产和生产资料,老百姓会把家里的牛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因此在宋朝时,朝廷立法规定寻常人不准杀牛,否则以犯罪论处。
俗语中说得“五月的牛”,意思是这时候的牛最累、干得活最重。因为农历五月已经到了夏季,小麦等庄稼将迎来收获,收获之后紧接着就是播种,所以正是农忙的时候。这段时间不光农民要忙,家里的牛也要跟着劳累,所以五月的牛是最惨的。
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机器普及之后,牛便从农业生产的环节中分离了出来,它的价值不再与劳动有关,人们饲养牛主要为了吃牛肉、喝牛奶、用牛皮等。
所以现在的牛虽然不那么金贵了,但牛肉的价格还是要比猪肉、羊肉等高出许多,当然这并不会阻碍人们对牛肉的向往。
由此看来,“正月的猪,五月的牛”这句俗语其实在阐述过去的一种社会现象,即正月的猪最金贵、五月的牛最劳累。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俗语显然已经不那么适用于如今的社会了,现在畜牧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老百姓不仅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猪肉、牛肉,还可以买到进口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肉,不得不说如今的生活确实有了很大变化。
结语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虽然现在我们平时也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穿起喜欢的衣服,但春节承载的团圆气氛是独一无二的。不过今年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在享受节日喜庆氛围的同时,大家也不要忘记防护,‘过一个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