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感动在身边
感动在身边
2020年的春节过得真是提心吊胆,在对疫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年前元月13号我便踏上回家的征程,到位于鹤岗市萝北县东北端的江滨农场,我公婆家过年。
随着疫情的公开,心里还是有些后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场灾难就会降临在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了解疫情成了每天必修课,每当听到有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感染了肺炎或者是患者死亡数不断增加,都心痛得难已控制。而此时,我却有劲使不上,只能安静地呆在家里。
千里迢迢来到东北,本意就是陪公婆过年,89岁的公公行走已经靠挪,拿东西手都是颤巍巍地,吃饭成了一天最耗时的一项工作,看着渐渐老去的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们。
我和二姐成了家庭美食家,每天从抖音里学到各种美食给老人品尝,水晶饺、比萨饼、面包、蛋糕等等,每天都换着花样给老人改善,时间在充实中度过。在人口不到2万人的江滨农场管理非常严格,一切外来人员不允许进入,而且疑似病例全部隔离,有一个农场职工的儿子在武汉工作,准备过年回家结婚的,农场对这事态度很坚定,不行,疫情结束啥时候回来都欢迎。就在我3月份准备返回山东时,也是层层关卡,如果家人送到机场,就是不下车也得在家隔离14天,就这样二姐夫开车送我们到机场后,返回家中隔离。严要求让这里成了难得的世外桃源,从始到终无一病例出现。
有一天,我看到国先鹏老师在朋友群里发了一张肖形印,是一张孩子和护士相互鞠躬的印章。
“我每天都坚持看新闻,了解疫情发展情况,遇到感动的事情就用手中的刻刀记录下来,当我看到网络上这幅‘相互鞠躬’的画面后,特别兴奋,在灾难面前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温度,很感动。”国老今年69岁,本应是享乐晚年的时候,可他就是闲不住,连夜完成了这张鞠躬的印章。
完成印章后他有一个想法,就是想找到图中的护士,将这枚印章送给她,表示敬意。
国老的行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到电力作家协会的副主席陈富强在浙江杭州还有邱东晓老师也在浙江的嘉兴,或许他们能帮到我,就电话和他们取得联系,求助帮忙找到这位护士。
这好比一场爱的传递,大家都想为这份感动搭起爱的桥梁。
陈富强主席和东晓老师他们先找到权威消息,得知那位女护士是绍兴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名叫曹玲玲。然后就托朋友打听终于找到了曹玲玲,并将联系方式发给了我。
得到电话的国老师,立刻添加了曹玲玲的微信,将直径12厘米,厚5厘米,重量2.5公斤的印章快递寄给了曹玲玲,完成了淄博到绍兴的感动传递。
女儿学的是中医,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学的专业为皮肤外科学,当看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需要医科学生作志愿者时,她果断地报了名,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团队的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1号方病情随访志愿者。
其实女儿性格偏文静,不太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病人服中药后出现的症状各有不相同,她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到患者,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好在她的工作就是对37名患者进行随防,了解他们服用1号方的情况,将他们服用药方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治疗方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来出,他们就是跟踪病人情况,如果不适及时更换药方。
不亲临现场,你怎能知道“战场”的残酷。
在服务过程中,女儿能真切得感觉到病人内心的煎熬,初服药时一点的症状都会让病人感到不安,每当这个时候她都耐心地和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这是服药后正常反映,不要着急,在了解病人情况的同时她也会充当患者的倾听者。
其中就一位患者每天早晨7点多就发短信向她反馈服药情况,而这时她准会第一时间回复,这让患者很感动,没想到这个小姑娘起的这么早,这么热心。
服务近一个月时间后,女儿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慢慢拉近了,初次打电话的紧张不见了,他们成了朋友,每当有患者康复出院了,女儿都替他们高兴。
在她的朋友圈里,她写下这么一段话:当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团队的武汉1号方病情随访志愿者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患者反馈喝了1号方后胃口变好了,身体酸痛的症状也减轻了,患者反馈已经解除隔离,痊愈回家啦;还有就是患者对我说,谢谢你这么长时间对我的关心,谢谢。其实我真的没做什么,可我服务的绝大多数患者在通话的最后都会对我说谢谢。这让我很是感动。
感动来自彼此,在人最需要帮忙的时候,哪怕你的一句问候都能让对方感到温暖。
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在东北呆了一个半月后,我们准备返回淄博,看似和医护人员救治病人毫无关联的旅程,确让我更深地了解到他们的辛苦和不易。
从东北到淄博,我们需要9个小时,全程需要戴着KN95口罩,在这期间我们呼出的热气汇成水滴留在口罩内,潮湿加上外面的冷空气,让水滴变得冰冷,又冷又热让我们很不舒服,女儿取下口罩都能倒出水来,这样我们每3、4个小时,就得更换一次口罩。女儿深有感触感受对我说,“妈妈,你想想走进隔离室的医护人员,他们不但要戴着口罩还要穿着厚厚地隔离服,该多少难受啊,室内热,他们穿的衣服也热,十几个小时下来,他们的手、脸、身材基本是泡在汗水中,手由于过度脱水,形同枯木,裂了,化脓了,都是常有的事情。就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退出,他们就是战场上的战士,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说这话时,女儿眼神是坚定的,相信心里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回到家中,由于从外省回来必须要居家隔离14天,在这期间,社区的服务人员承担了我们买菜、倒垃圾的繁琐事务,只为让我们安心呆在家里。
为了我们的安康,为了武汉的安康、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康,总有一些人在奋战,在付出,在牺牲,此时此刻我们懂得了感恩,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知道如何善待自己和他人,知道如何以实际行动投入工作,奉献社会,让祖国发展的脚步不会因此时的灾难而停止,反而是劫后重生,走的更稳更快更好。
祝福祖国,感恩有您。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王凌云,女,国网淄博供电公司职工,鲁迅文学院电力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国网山东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参与拍摄的纪录片《铁鞋传奇》获英大传媒2017年度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微电影《成长》获2016年第三届“中国梦·劳动美”全国微电影视大赛最佳奖。其创作的报告文学《深山里的牡荆树 》获得04年山东新闻副刊二等奖,《变电站的爱情》《武术达人张春艳》《明星班组的创新历程》《舞起的中国梦》等作品在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等国家及省级报刊发、剧本《小彬的夏天》在脊梁杂志刊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