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难忘的第一次回乡探亲

难忘的第一次回乡探亲

李品刚||安徽

日月匆匆如过隙,步步成长在军营。一晃眼,我当兵已经四个年头。

这年8月,湖南某雷达连组建。我作为一名班长,和同一个连队的雷达排长、技师和技工各一名,由海南某雷达连抽调到该连队。

这个连队比原先连队条件艰苦,烧煤做饭常常造成我们吃生饭糊饭,早起后下山到小村庄挑回生活用水累得气喘吁吁,冬季的夜间在山顶雷达阵地的两个小时站岗冻得直跺脚。

虽然条件艰苦,我坚守着“心中有理想,眼前无困难”的信念,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而且在这里,收获着一名海军战士应有的技能,那就是在连队旁边的水库学会了游泳,一举摘掉了“旱鸭子”的帽子,我为此写过一篇《“旱鸭子”下水》的军旅回忆。

这年年底,让我最为欣喜的事情发生。年底的某一天,我被叫到连部,连队领导满面笑容地告诉我,我被提拔为雷达操纵长的命令到了,向我表示祝贺并提出一些希望与要求。虽然早在上半年,我在海南原先连队就已经通过士兵提干的体检、群众评议和干部部门考核,“9·13事件”发生后,提干一事石沉大海。尽管如此,我依然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着,没有一点懊丧和消沉。

如今这有点迟到的喜讯还是让我激动不已,更让我惊喜的是连队领导明确表态让我回乡休假陪亲人高高兴兴地过个年。激动和兴奋之下的我,按捺不住欣喜的心情,同时意识到今后的责任更重,军旅生涯的路程更远。

离开家乡和亲人很快就满四整年了,即将回到家乡和亲人身边的我,深切体会到归心似箭是什么滋味。

这一天,我婉言谢绝了洪副指导员拿出一套新的干部服装让我“衣锦还乡”的美意,神情怡然地身着两个口袋的士兵服,背负着行李,步行五、六公里蜿蜒的山路来到场站,在招待所幸会四名河南籍干部同行回乡探亲。乘坐场站交通车来到冷水滩火车站,买好火车硬座票,心急火燎地盼着火车到站。哪里想象得到,此趟列车因严重超员,到站后只能下客而不让上客,列车员如同二郎神紧紧把着车门,这可急坏了我们。

正在一筹莫展时,猛然听到有人呼唤“当兵的,快来!”我们循声急奔而去,只见两个和我们穿同样服装的战友,打开了车窗,要拉我们从车窗上车。情急之下,我们也顾不了斯文,急急忙忙递上行李,一个个被下托上拉地拽进了车厢。一进车厢,果然水泄不通,转个身都不太容易,座位下面都有人躺卧着。好在湛江上车的战友有两个座位,我们轮流着坐一会站一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武汉,我以感激的心情与继续前行的战友挥手告别。

接下来的旅程就轻松多了,我由武汉乘坐长江大轮前往安庆。依然因为客流高峰期,我没有买到可以享受的等级舱位船票,能有五等舱大统铺船票我也已经心满意足。上船后,凭着船票领取一张草席和简单卧具,我来到客船的最底层,在标号处把卧具一铺就是铺位。虽然空气不怎么流通,但我感觉比四年前入伍时乘坐的闷罐军列还是宽松舒适多了。

随着三声汽笛长鸣,江轮从龟蛇锁大江的汉口直流而下,我因疲惫不堪而失去登览江岸风景的心情,倒头一睡就进入甜蜜的梦乡。

一觉醒来,我蹬步来到三层甲板,只见雄伟壮观的长江,江面波浪滚滚,两岸风光无限。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旅游开发,否则奠定三国鼎立基础一战的所在地——赤壁,一定会让游客挤满层层船舷观望。

当兀立江中的小孤山出现于视野,我的心脏跳动得更加欢快。经过一路颠簸,我终于就要到家了。江轮缓缓驶入安庆港,停靠振风塔下。一踏上江堤,我又听到了亲切的俚语乡音,闻到了家乡的泥土芬芳。

当天晚上,我留宿在安庆行署机关工作的堂叔家,堂叔把我安抵的信息电话告知了我的父亲。

第二天,我早早起身赶往汽车站,坐上头班车回家。一路上,既欣喜于家乡的变化,又恼怒于车速的缓慢。终于到达新安渡时,我一出车门就看到父亲顶着凛烈的北风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张望。

我一下车,父亲赶忙接过我的行李,紧盯着问我吃早餐没有,我红着眼点头回应。父亲掂掂行李不轻,转身买来一根小扁担,并执意把行李挑上肩,情景如同八年前送我到初中上学。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当我将提干一事告诉父亲时,父亲停下急切的步子,扭转脸欣喜地打量着我,慈祥而又认真地说出了“回家记住讲老家话”这样几个字,便继续往回赶路。

我一边“嗯”着答应,一边好生纳闷:我自从到达安庆直至和父亲见面后,说的都是老家话,父亲为何还要如此神情凝重地告诫我?后来我慢慢琢磨才明白,父亲是从细微处教育我,要做一个永远不忘乡音的人,哪怕“鬓毛衰”也要“乡音无改”,而不能出了三天门就“骡子学马叫”;要做一个永远谦恭低调的人,即使当了“官”也不能打官腔,更不能“使上了全国粮票就忘了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回家以后,父亲忙不迭地带领我看望亲戚朋友。而我感觉父亲特别在意的,是带我拜见一位经历过血与火的岁月洗礼,从拼与杀的战场捡回性命的老军人老干部。当年是他引领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现在桐城荣军院颐养天年。这位老伯伯以那么清晰的记忆,那么凝重的神色,那么铿锵的语气,那么丰富的感情,给我谈起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强烈地震撼和教育着我,鞭策和鼓舞着我一路前行。

从新安车站接到我时的郑重叮咛,到带着我到荣军院聆听教诲,无不透射出父亲着眼细微而用心深远地教导我培育我,我也就在这样的父爱中健康成长,我的心中总是亮着一盏感恩父爱的灯,它一直照耀着我的人生旅途。

四十八年过去了,社会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洪流开拓了四通八达的宽广大道,“千里江陵一日还”已从浪漫变成现实。然而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却忘不了第一次回乡探亲的艰难旅程,忘不了慈爱的父亲接站时的情景,尤其是那句谆谆在耳的教诲!

作者2012.12.16.在深圳宴请当年指导员邓芝山(前排左一)

作者简介

李品刚,安徽桐城人,军旅生涯二十六年,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

  • 吴明玉:故城,我那遥远的故乡

    故城,我那遥远的故乡 安徽东至  吴明玉 金秋十月,河北故城老家的表弟女儿结婚,邀请我们回故乡参加婚礼.我和哥嫂及75岁的小姨在安庆出发,86高龄的三姨从上海独自乘高铁,我们在德州高铁站会合后,表弟的 ...

  • 柴扉旧事(33)娘到合肥来看我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33) 娘到合肥来看我 张国领 娘一生出过两次远门,第一次是到部队来看我,第二次还是到部队来看我. 第一次来部队看我是1979年的夏天,那是我当兵的第一年,离家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她和父亲在没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清明节,搀着老父回故乡/朱凌云

    86岁的老父亲最近常说,算命先生算他打不过八十九,这个岁数对外人来说或许算是高寿,但对我来说总唯愿父亲能长命百岁.父亲也常说想回黄沙看看,我知道,父亲是想在有生之年回故乡看一眼.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我 ...

  • 张从振:再忆父亲|散文

    陈济身:二个处长打一架|小说 文/张从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又梦见了我的父亲.梦中的父亲仍然穿着那身米色的风衣,戴着那副茶色的老花镜,他还是那么精神,还是那么健步如飞,还是那么 ...

  • 徐名发:回故乡

    回故乡 安徽怀宁  徐名发 大巴车自宁波返安庆,再次踏上了探乡之旅.步入车厢,副驾老张熟悉,笑脸相迎,热情招呼道:"徐(qí齐)部长,回家(gā嘎)去(qī七)".熟稔的乡音,地道 ...

  • 【阅读悦读丨诗歌】陈邦林《留存于故乡的诗章——乡音》(外一首)

    [阅读悦读·诗歌]陈邦林<雨台山的记忆能否把醉酒的状元喊醒> 文/陈邦林 [作者简介]陈邦林,四川省散文学会.游仙区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字,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多种媒体,有散文.诗歌 ...

  • 【西散原创】吕鑫作品丨小城的冬天(外一篇)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小城的冬天,干冷干冷的,大概北方小城的 ...

  • 校友投稿 | 1982年,父亲送我去华工上大学

    图为本文作者(左一)1986年大学毕业时在南一楼前 本文作者:曹建发(华中工学院1982级固体力学系校友) 今年农历三月十三(4月5日),是我父亲去世二十周年的忌日.二十年来,我一直想写点什么纪念父亲 ...

  • 散文名篇赏析《长相忆》 杜宣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前后,正是我的童年.人们对于童年的经历,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虽然三十多年了,往事如烟,但在记忆里,却越来越清楚.这和夏夜仰望星空一样,开头只看到深蓝的天空中有些闪烁的星光,仔细地看下去 ...

  • 当代散文‖【压箱底儿的记忆】◆邓秀晖

    作者简介 邓秀晖,笔名枫叶,湖北巴东人.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写作,喜欢乡土文化,农村是我的故土,愿在写作中把文字沉进泥土,让情感流过乡野. 压箱底儿的记忆 2006年,我们搬进了现在的新家,一晃又是十四 ...

  • 黄梅戏国家一级演员董家林-《戏凤》,黄梅飘香,安庆乡音浓浓!

    黄梅戏国家一级演员董家林-《戏凤》,黄梅飘香,安庆乡音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