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精华版|张莹等: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

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

——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单案例研究

作者:张  莹1  韩立民1,2  徐  杰1

作者单位:

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原文刊发:《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7期

一、引言

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但与种植业和畜牧业相比,中国海水养殖业苗种生产方式和设施设备落后,水产育种基础研究薄弱,研究力量分散,亟待更有力的科技支撑(贾敬敦等,2014)。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的基础研究和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品市场化之间存在障碍,致使海水养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张强建等,2018)。近年来,养殖企业在海水养殖技术创新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杨宁生,2006)。海水养殖龙头企业以自身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通过联合多元创新主体,整合利用外部异质性创新资源,最终形成了以自身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将研发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经营当中,产生经济效益。推进形成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是中国海水养殖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从仿生学的视角研究和解释企业创新的理论(王钦、赵剑波,2013)。学界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对海水养殖这一特殊情境下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基于核心企业视角,跟踪典型海水养殖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历程,梳理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于核心企业协同异质性创新主体,统筹内外部创新要素并构建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尝试解构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动力与核心机理。

二、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    

结合海水养殖业的产业特性,本文将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界定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等多元主体为实现各自利益诉求和特定的创新目标,在海水养殖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与其他创新主体进行合作,实现异质性创新要素聚合,共同服务于海水养殖技术创新活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系统开放性,二是主体异质性,三是共生演化性。
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是在创新环境的推动下,海水养殖创新主体协同和创新要素流动的过程。首先,创新主体协同是构建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提。由占据创新优势地位的主体为核心,吸引和集聚其他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从而形成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群落。其次,创新要素流动是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是在内外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异质性创新主体基于各自的价值主张,共同整合和利用互补性创新要素,以实现创新目标。在此基础上,创新结果不断反馈至外部环境,带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并催生新的创新动因。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逐渐产生新的创新目标并进一步扩充创新主体,聚合新的创新要素,从而获得新的创新成果产出,形成循环往复、不断迭代演化的动态过程。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典型案例演化过程的分析,从原始资料中提炼相关概念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剖析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动力、演化过程与核心机理。

(二)数据来源

参照Yin(2003)的案例研究路径,本文通过搜集不同来源资料实现资料间的“三角验证”。本研究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访谈调查,二是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二手资料,三是企业内部资料。

(三)数据处理

本文参照案例研究的一般流程进行数据分析。首先,由课题组三位不同的研究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分别分析、归纳和提炼出关键性问题和典型事件,并经过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其次,三位研究者提出各自编码结论并进行讨论,获得一致性结果,并与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和验证。最后,基于一致性结论,形成最终的研究结果。

四、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
动态演化分析

(一)系统萌芽阶段:学研主导型“点对点”合作创新

首先,学研主体是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初始阶段的主导力量。在创新初期,海水养殖企业往往难以掌握充足的技术支撑和要素资源,主要通过转移、利用、改进现有技术成果等方式,以学研主体为主导进行合作创新。

其次,围绕特定创新目标的小规模定向要素整合是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技术要素占据主导地位。以水产遗传育种为代表的种业科技创新,是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桂建芳等,2016)。新技术逐渐由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识创造主体向企业推广和扩散,形成以创新技术产品为核心的小规模要素聚集,实现既定成果的有效转化。

系统萌芽阶段的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由学研主体主导,企业主体和各类创新要素共同形成了规模最小,但结构与功能相对完备的渐进性小生境,为后续创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演进提供必要条件(王宏起等,2016)。

(二)系统拓展阶段:市场驱动型多领域合作创新

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拓展阶段的创新主导力量逐渐由学研主体向企业主体过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海水养殖创新战略导向和具体创新手段,削弱了学研主体在海水养殖创新协作中的主导权。

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拓展阶段逐渐转变为市场引致需求主导下的要素规模化整合与协同化利用。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企业进行新品种的横向拓展与纵深挖掘,围绕新品种开发需求推进养殖方式的变革与养殖空间的转移,要素围绕创新目标聚集和流动。

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拓展阶段,企业依然采取开放式创新的基本模式,系统对外部创新资源的吸引和整合能力增强,围绕新品种开发的相关领域吸纳了更多的合作创新主体,使系统的创新效率和稳定性显著跃升。创新重点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扩散,系统稳定性增强。

(三)系统成熟阶段:企业主导型平台化合作创新

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成熟阶段,企业成为系统的主导力量。核心企业通过协同各类创新主体和内外部创新要素资源统领海水养殖创新实践,不断推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升级。

开放式创新平台成为聚合创新要素、对接创新资源供给与需求主体的关键载体。海水养殖企业围绕自身优势构建和参与各类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有助于核心企业最大限度地整合创新资源与要素,实现与需求市场的有效对接。

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成熟阶段,核心企业成为海水养殖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技术创新领域由产业链延伸向产业融合拓展,跨行业的创新主体开始涌入,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的协调程度显著提高,多利益相关主体的互动联合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共同演化最终催生出复杂的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

五、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

演化机理探讨

(一)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动力

1.利益驱动力。系统萌芽阶段,企业通过与其他创新主体联合共同承担风险,降低海水养殖创新交易费用。在与外部创新主体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开始将部分创新活动内化为企业内部交易以降低交易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延伸以及生产空间的拓展,企业通过建立各种创新平台实现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创新合作,有效降低企业规模扩展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和组织费用。

2.技术支撑力。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是推动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是中国海水养殖种业创新基础研究的“排头兵”,与企业联合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原有利润空间被压缩。因此,企业开始以市场需求牵引企业创新方向,并重新匹配技术合作对象,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逐渐形成,并逐渐由外部海水养殖技术的得利者向创新技术的供给者转变,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进一步升级。

3.市场拉动力。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海水养殖企业不断捕获市场机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一方面,海水养殖企业根据现有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引进或技术合作改进等方式,与其他主体合作进行适应现有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海水养殖企业基于对潜在市场需求的判断,不断进行技术储备,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

4.政策引导力。长久以来,政府在引导和支持海水养殖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地,在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的海水养殖企业主体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利率、税率和交易成本等因素的细微变化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金实力的增强,企业对政府的财税激励政策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政府通过设立技术攻关项目、制定人才计划、支持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等方式推动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联合攻关,使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规模和创新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二)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核心机理

1.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萌芽阶段,海水养殖创新链拓展带动了产业链的构建。高校和科研院所基于自身需求与海水养殖企业的合作,实现海水养殖创新链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延伸,并以创新成果在企业的产业化落地带动了产业链的构建,实现了以海水养殖新品种为基础的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初次对接。

2.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拓展阶段,海水养殖产业链延伸拉动了创新链的拓展。海水养殖企业围绕新品种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产生新的技术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将新技术源源不断地引入企业,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同时,企业的创新目标逐渐细化,并开始承担一部分基础研究任务,从而使得产业链与创新链进一步融合。

3.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海水养殖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并互动升级。海水养殖技术创新合作关系逐渐演变为多主体参与的战略联盟。海水养殖企业开始着眼于带动整个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基于市场需求变动开发新品种及其相关养殖、加工、储运技术。核心企业通过建立和参与各种合作创新平台,使不同创新主体能够在同一创新平台上互动合作,形成了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三)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与特征

在系统萌芽阶段,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主要依赖于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发展。由于萌芽阶段核心企业内部创新能力不足,一般由学研主体主导技术创新的方向,并以学研主体前期积累的技术要素为基础,与海水养殖企业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创新重点多聚焦于单一养殖品种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养殖技术。

在系统拓展阶段,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主要依赖于产业链拉动创新链升级。海水养殖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导力量由学研主体向企业主体转移,市场需求取代技术要素成为要素流动的核心。核心企业开始将市场需求作为创新决策的首要影响因素,创新领域逐渐延伸至整个海水养殖产业链条。

在系统成熟阶段,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主要依赖于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完全取代学研主体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导。核心企业开始通过牵头构建和参与各类创新平台,打破原有的行业合作界限和资源容量,实现了平台式要素整合。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资源范围大幅度扩展,创新领域逐渐发展为全产业布局、跨产业融合的多元化创新。

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是系统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以及创新能力由弱到强的动态过程。核心企业围绕特定创新目标,整合并共享系统内外部创新要素,与异质性创新主体进行多领域动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核心企业主导能力不断增强,逐步推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层级演化。

六、结论与启示

第一,依托于海水养殖龙头企业打造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是实现中国海水养殖业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龙头企业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协调和整合异质性创新要素,并协同多元创新主体共同实施技术创新行动,形成创新合力,有效推动了海水养殖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第二,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经历了学研主导型“点对点”合作创新、市场驱动型多领域合作创新以及企业主导型平台化合作创新三个阶段。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中,核心企业的主导能力不断增强,要素整合效率不断提升,海水养殖创新领域由单一养殖品种创新逐渐发展为全链条、跨产业的多元化创新。
第三,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是利益驱动力、技术支持力、市场拉动力和政策引导力等多种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各驱动力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本质上是在不同驱动力的作用下,基于品种创新的海水养殖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融合的过程。
基于此,在地方政府层面,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为海水养殖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层面,基础研究是海水养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继续发挥在海水养殖基础研究方面的核心优势。在海水养殖企业层面,核心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保障和推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关于我们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 “三农”研究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主要刊发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经济学论文,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政策指导性;《中国农村观察》刊文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法治、文化教育等“三农”研究的各个领域,注重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0版),在农业经济类51种学术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均名列第一,《中国农村观察》影响因子名列第二。在489种经济学学术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三,《中国农村观察》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七。《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双双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