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不对,什么都不对
08
02-2021
面对不如意,你会怎样想?
爬山特别渴,看到自己还有半瓶水,积极的人会想“太好了,还有半瓶水”,消极的人会想“这怎么办,快要渴死了”。想法不同,做事方式不同,呈现的结果自然不同。只分析自己眼前的得失,不如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当下的选择,这种选择才能整合到自我发展的进程中。
LEARN MORE
在我们的社交软件上,多年不联系的朋友突然给我们发信息,此时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亲切,而是惊讶,无事不登三宝殿,难道他是有什么事吗?我们想不想承担他脑海中的角色?思来想去,好像也不怎么想,很多时候会处于表面的礼貌寒暄几句,曾经的情谊中好像增添了一丝理性,不会像刚毕业时那么无条件的热情,或许这就是成人的世界。当然也有特别好的朋友,同样也会多年不联系,只不过你知道这种突如其来的问候并不是因为无事不登三宝殿,而是单纯地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此时的交往沟通就少了那一丝理性,情感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凉,反而就像一壶老酒一样,越久越有韵味。
同样是很久不联系,但是看到信息的我们,背后的感觉却不尽相同。决定我们采用何种沟通方式的,并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背后的关系在做决定。出于信任,我知道对方不会利用自己的不安全感实现对方的利益目的,这种关系需要积累,在他们联系我时,我愿意承担这样的角色,自己的戒备心就会放下,沟通就会更加顺畅。一个人如果能够充分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过程会特别难得,即便你们之间不联系,至少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能够理解你,愿意用自己的亲历亲为帮助你的人,而且是无条件的帮助,你们之间达成了“投资对方的关系,是稳赚不赔”的默契,这种情感更需要珍惜。
面对密友间的亲密关系,如果对方发微信,我的回复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就会感觉到特别生分。如果是普通朋友,我就会知道这句话背后暗含的关系是“利益关系”,我用自己的价值交换到对方背后的利益点,就是这种理性,而且我们身边这种角色的朋友特别多,所以整体的社会就会越来越现实,自己也会越长大越孤单。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即便是相同的双胞胎,也会拥有不同的性格,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每个人各自的自我发展课题,每段道路都有各自别样的美。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会包含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爱过的人、欣赏过的风景,相处一段时间后你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就更知道自己愿不愿意跟这个人的命运产生更深度的勾连。如果当一段亲密关系结束时,即便你不愿意放手,但你怎么选择是你的事,对方怎么选择是对方的事,你们之间是不同的个体,这件事情你控制不了,能够承认这件事情,就说明自身已经成长了。所以,关系的维护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的,持续不断地投资,虽然不可能所有的关系都开花结果,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到了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信息,消息灵通就是这些人脉经营者的特性。
刚毕业的我,因为没什么工作技能,给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当过司机,认识很多社会名流。原本天真地认为自己能够依靠圈层如鱼得水,但最后却发现我跟他们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认识了半天也仅仅局限在认识的关系层面,自己的生活状态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每天疲于奔波四处应酬,浪费了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当时的自己很单纯,自己有什么需求,认为对方理所当然就应该帮我,因为世界是围着我转的。太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自负,吃了很多亏的我,开始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强大了,拥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别人看到自己的能力,自然会与自己缔结关系。
但很遗憾,这种关系绝大多数也仅仅是利益关系,是利益将我们捆绑在一起,而并非这个人本身。如果错把这种利益关系当成亲密关系,那这就是自己一厢情愿地想象,是自己对关系的定义出了问题。家长在孩子面前十分严厉,突然接到老师电话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这种态度的快速转变,是因为家长在不同的关系下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家长自身,关系的背后本来就是期望对方承担的角色,或者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跟环境的互动中,变得复杂而深刻的。所以,不要再奇怪为什么对方会这样会那样,那不是别的问题,而是关系的问题。关系不对,什么都不对。
社会的现实,并不是社会的问题,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会现实,通常是双方对彼此的角色期待并不一致,也就是关系出了问题,所以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感知,甚至闹出分歧。你对别人什么样,别人就会对你什么样,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关系,因为关系不对,什么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