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淡锁/织箔,消失的手艺

箔是多功能的,除了盖房、晾晒东西,还可以做房内隔墙,还可以悬挂各类日常用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在我们老家,家家户户都会有几领箔(bó),谁家如果没有几领箔,一定遭人笑话。

现在很少有人能想到“箔”,特别是没在农村生活过或即使是生长在农村的年轻人,对这个物件会很陌生,甚至脑子里完全没有概念。

先前,我们这儿农村人要盖房子,就要织箔。三间大房,得有六领箔,厦房,只需要一间一领即可。冬闲下来的时候,说是地里头没有农活了,其实,是没有更多的农活了,就该忙活家里的活计了。准备盖房子,就要准备箔。没有现成的,可以织。

织箔,有很多准备工作。

更前期的有沤麻,揭麻皮,晒麻皮。太远了,且不说。近一点的就是纺麻筋。纺织麻筋,需要架子车的轮子。

那时候,谁家没有一辆架子车呢?这不是赶时髦,是生产生活的必须。平时干活,要是架子车反过来,那是谁也不愿意的。

织箔的辅助材料——麻

现在,要织麻筋,还真得把架子车反过来,那轮子就朝上,把那一个车轮盘所在的那个面,对着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在轮子上交叉绑上两根比轮子的直径长出一拃左右的棍子,把麻绳的一头绑在车轮的边沿,然后,就可以转动那轮子,一边转着,一边往手中的上着劲儿的麻筋上添加着麻皮儿,一边后退着,那麻筋就一点一点加长了,等到人不能够再退了,家里的地场总是有限的,就由孩子们拉着这麻筋的一头,大人则到轮子处,将那已经织成的麻筋一圈一圈绕到车轮子两根交叉的木棍上。就这样,麻皮在减少,麻筋在增多。这是很有趣的活计。

但是,也要小心,譬如,大人让你拉着那麻筋的头,大人去往车轮上绕那已经织成的麻筋,一不小心,你就会把手中的麻筋头松开,那是有很大的劲的,一下子,麻筋就地打滚,松了劲,缠成疙瘩,还要再费工,很少能不被大人嚷一顿的。

织箔的原材料——高粱秆

一根杠子,不用太粗,直径半尺的最好,也就两手可以对握住的粗细即可。太细不方便。

靠墙的两棵树,当然要大树。若没有这么巧的两棵大树,就需要临时搭起两个架子,总之,能够把杠子支撑起来就好。

然后就是已经刷掉了叶子,去掉了根的高粱秆,我们叫黍秆。去根,用斧子剁去,或者用铡刀铡去,我们多用铡刀。箔的长度,也大约就是一根高粱秆的长度,一丈左右。这样盖房子不坏材料,也不坏高粱秆的材料,省得截来截去。高粱秆靠在杠子的两头,依墙而靠,取用方便。刷高粱秆的叶子是孩子们的活。也要小心,弄不好就把手划拉流血。

织箔,不是每个人都会。

织成的麻筋或者是几天前也就弄好了,很少有现用现织的。这时候,它们就会被缠成一个大大的绳疙瘩。

找来二十个长石头或者砖头。是用来将那麻筋缠绕上去的,用来当做织箔的线绳。用时,拿来了长条状的石头或者砖块,往上面缠绕着麻筋,需要多长的箔,事先有约摸,就可以缠出相应的长度。然后,两两对接着那绳头,挂在杠子上。一尺多距离放一对。一领箔大概要放八九对的,确切的数字不记得。然后,就将高粱杆放上去。不是胡放。站在左边的人,将那高粱杆的根朝着左边,站在右边的就朝着右边。左一根,右一根,放好,扶着,然后,就动用那缠了绳子的石头,放在外边的拿到里边去,放在里边的拿到外边来,还要注意两者互相咬合,这样织出的箔才结实耐用。一边织,一边还要看着那走出来的麻筋线路是否直,都是要小心的,不直,当然也没什么,就是不美观。将来放到房顶上,一打眼,那麻线歪三撇四的,真不好看。

织箔是个技术活

这是一个技术活,弄不好会将箔织的不顺畅。

这活,是一个人可以干的,但是,费力气,也慢得多。两个人正好,三个人,最好。人再多,没有必要,多了,比较拥挤,反倒是不好拿、不好放那长长的高粱杆,不过,真来了,也不让你闲着的。我曾经干过这些活计。见到伯和父亲在后院的西墙处,不紧不慢地织箔,弟兄俩有说有笑。

已经织成的箔就一寸一寸在增长,慢慢地,就垂到了地面上,等到一定的长度,就要把它卷起来,两个人停下来,我见过的是伯和父亲,便停下来,一人在一头,把那织成的箔卷起来,然后接着织。

麻筋越用越短,就需要把那长石头上的缠着的麻筋松开一点,以便使得石头上面吊着的麻筋长一些,往长石头上缠的时候,当然是缠的活扣,可以用一段时间,松一松,就长了。我曾经学着缠这活扣,往往将麻筋弄脱。

一般是秋天种罢地,闲下来的时候,就织箔。要盖新房子的时候,往往要提前一年或者两年准备,准备椽子檩条不说,但是这箔,一年就不好准备齐全的,因为就那么多地,种高粱也有限,要种好几年才能够种够的。

箔是晾晒东西的好物件

织成的箔,卷起来,用绳子捆起来,立起来放在屋子的角落,一领一领的箔织成了,盖房子的这一项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箔在当时的农村,是个多功能的物件,不仅可盖房子,也可做房内隔墙(我们叫箔篱子),亦可晾晒东西,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当时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一个老物件。

晒东西,也是要用到箔的。晒粉面,就是红薯淀粉,那在布兜里吊成的粉面疙瘩,取下来,放在席子上,一块一块掰开来,立着放在箔上,箔是支在几根杠子上的。放在上面的粉块一块跟另一块之间有着间隙,以便通风,以便让风在粉块之间愉快地穿行。有阳光,有风,几天之后,那粉块儿就干了。用箔晒粉面有个好处,就是晒干得快,因为四面透风。晒棉花、晒红薯干,都要用到箔的。用别的东西,弄不好就要发霉,哪有用箔让人放心啊。

作者简介

      淡锁,河南省汝州市人,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杂文月刊》《杂文选刊》《小小说大世界》《百家讲坛》《河南日报》等。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南京哪里的油条最好吃?

    需要提前声明的是,在今天的南京,含矾油条早已被淘汰.每天早上来一根油条不会让你变成呆子,更可能会让你变成一脸幸福肥的胖子~ 话虽如此,但谁又能斩钉截铁地拒绝这口空气感十足的香酥脆韧呢? 油条鲜有花样, ...

  • 高粱秋专栏 | 麻 雀

    [原创首发]作者 |高粱秋(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麻   雀     高粱秋 伴我儿时 伴我老时 你一直就在我春秋四季 砸过你 骂过你 在你身上演够了恶作剧 唱过苍鹰 歌过燕子 却从来没有看重过你 ...

  • 【散文】张富存/消失的老屋记忆中的家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张富存 我家的后园,有一片荒地.这片荒地,便是我 ...

  • 散文||淡看,浅思

    淡看,浅思 休闲之余,我喜欢顺着护城河堤旁的小路漫步,观四季更替时此岸彼岸的景象,自是别有一番领略于心. 当下,正是春情骀荡纸鸢飞的好时节,天气晴朗,四野清明.放眼望去,河堤两岸满目葱茏.垂柳仗着身姿 ...

  • 【散文小品】河南巩义“相见欢”老手艺系列作品节选《下粉条》外一篇

    老手艺系列: 文/张献策    一:下粉条 今天我去看望二舅和妗子,路过他们村边时,发现以前晒粉条的场地变成了村办幼儿园,不由得想起了以前下粉条的一些事-- 一九九八年我高中毕业后,想找点事干干,二舅 ...

  • 这门几近消失的手艺,藏在宁海的角落里

    视频:老手艺"锔瓷包边" 这门几近消失的手艺 藏在宁海的角落里 文 | 章麒 邵天达师傅在工作 有句老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 ...

  • 散文:细雨织秋

    作者:赵凤宝 我喜欢在秋天的细雨中扔掉雨伞,走进绵绵的细雨中,大胆的淋雨.秋雨,凉丝丝的,仿佛是刚刚喝过一盏薄荷茶 .在细细的秋雨中,任雨丝淋在身上,一种淡淡的凄凉,淡淡的忧伤像薄沙般蒙住了心灵.秋雨 ...

  • 【图说武胜】正在消失的手艺:补锅

    在当今大部分家庭中,一口铁锅实在算不了什么,可是,在上世纪初乃至于后来的相当一段时期,锅在家庭财产中的比重都远远高于现在,倾家荡产之际的砸锅卖铁一说,也多少印证了锅的重要性.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 ...

  • 【灵璧散文】锁在键盘中

     锁在键盘中 文/灵璧石秀 我三表哥的儿子比俺儿子略大一些,俩小屁孩相差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本以为,俩孩子一定会淘在一块,做对无话不谈的朋友.       谁料他们却形同陌生人,即使有的时候同 ...

  • 实拍农村大集理发,即将消失的手艺,太便宜很多人却绕道走,为何

    文章来源:惠农解读,已获取原创授权 还没有出现市场的时候,农民朋友们最常去的地方叫大集,就是咱们口中常说的赶大集.虽说现在也有大集存在,但是去赶集的人却是越来越少,集市上也没有往日的热闹.因为过年的原 ...

  • 散文《花谷织锦绣》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近在咫尺,锦绣花谷.只有耳闻,没有目睹.日思夜盼,梦寐己求.如饥似渴,观裳芳容.机遇难得,催我前行.为庆祝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