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判断,帮你理解“大变局”的本质
“战略就是预判”,这是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老师对于何为战略的高度概括。战略预判、前瞻把握,一直以来是智库型战略咨询机构的自我修养,也是融化在血液里的自我追求。
这样的预判能力,来自于27年来,智纲智库深耕于区域与城市战略、创新创业、产业升级、企业战略等各个业务领域连续的、动态的、跟踪式的策划实践,由此沉淀下来的“一锅老汤”,是价值坚守,也是核心能力所在。
走到这个复杂世界的时空交汇点,智纲智库北京战略中心推出研究报告《探路》,所谓探路,意为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创新之路,这本书总结了我们团队在过去三五年间,在热点区域、行业趋势、标杆项目、重点企业等策划实践中“知行合一”的研究与思考。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和技术能力成倍增长,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拐点时期。
中国是一个非典型性国家,同时面对城市化、信息化和老龄化三个全球趋势性问题。
在这个大拐点时期,既往的发展逻辑很多失序,未来的发展道路复杂混沌。中国必须在影响其崛起的关键动力上要有所突破,如城市发展、科技创新、消费促进、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等。
穿越复杂混沌的表象,探索未来发展的真谛,破解当下存在的问题,寻找创新突破的模式,是我们作为智库型战略咨询机构的使命和愿景。
雄安新区为中国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生态、智慧、创新融合新发展理念的蓝本;
5G、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全球角逐的竞技场;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数增加,疾病谱发生改变,医疗健康消费快速增长;
中美战略冲突带来未来国际秩序的重构,建立一个新的开放架构和更强有力的合作框架,并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和集体利益共享任重道远。
第一,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进程。
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增长至2019年的60.6%,大约有8.48亿人口常住城镇。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城市化、逆城市化、生态城市、城市更新和智慧城市并举,前四个是要完成工业城市的补课,后一个是要实现信息城市的引领。
作为一家专注于城市与区域战略的战略咨询机构,必须要在中国城市发展大背景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共享城市”、“定制城市”等是我们在研究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发掘雄安新区未来的走势之后,提出的新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
第二,城乡关系是中国城市发展绕不过的难题。
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再到城乡融合,从美丽乡村、到田园综合体、再到振兴乡村都是试图想破解这个世纪难题。前者是理念,后者是抓手。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4年农村土地改革,则是从国家基础性制度上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从2007年参与成渝城乡统筹示范区,到2015年在参与农村土地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很多探索、很多研究,也得到很多经验、很多创新。
这次综合土地改革的内容涉及国有征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三个方面,真正实现突破的是集体经营性用地。
一是土地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工业、商业、物流和办公等经营性用途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将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等,土地使用权的最高使用年限参照同类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执行;
二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和国有建设用地享受同等待遇,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三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宅基地的比例超过80%,允许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休闲用地、设施用地)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国家新土地管理法的框架下,还用很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科技创新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的科技创新已经从“追赶”进入到“跟跑、并跑和领跑”时代。中国拥有8.45亿网民、全球电商交易总额40%份额的市场、超过美国11倍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和全球1/3的“独角兽”企业,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数字化格局的重要力量。
在5G时代,中国已在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基站、产业链、编码领域的标准等方面略胜一筹,未来在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与AI、AR、VR技术的结合领域,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世界创新大国和强国,就要求从国家高新区主导的创新集群模式转向更广域的创新集合模式。如在村级工业升级的创新特色小镇,在产业示范区的专业创新园区,在城市中心区的创新综合体,以及在传统产业集群中的创新创业(双创)基地。我们已经看到,在各级政府、科技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创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创新载体、创新活动、创新模式都有很多新的突破。
第四,健康产业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建立在14亿人口基数条件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消费市场,中国消费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亚健康的中青年群体和慢性病的老年群体,预计将产生几十万亿市场规模,可以与房地产行业相抗衡。例如,美国健康产业约占17%GDP,而中国目前只有6%,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在十几年的健康服务领域探索过程中,尽管培育出了像亲和源、不老山庄、佰和佰乐等一些知名养老品牌,但是也看到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转型健康地产都不成功。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些企业在硬件开发建设和社区物业服务上做的非常优秀,但在转型或投资健康产业时,存在一些致命的问题,例如:快投入快回报的思维惯性,挂羊头卖狗肉的兑地逻辑,追求高盈利的商业模式,还有就是不完善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我们整合了荷兰、日本、台湾、德国、意大利等很多国际健康养老资源,但受制于国内医疗服务的公立垄断体制,很难真正彻底破局。研究发现国内军队干休所、疗养院、医院三位一体可能是当下最完善的康养服务体系,这也是我们把981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内在原因。
第五,扩大开放将会带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40年发展的真正动力是改革开放,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呢?
一是以前以出口主导,现在转向出口和进口贸易,并且进口增长大于出口;
二是以前以引进资金为主,现在转向引进和投资的并重;
三是以前以沿海开放为主,现在转向全面开放;
四是以前以工商业产业为主,现在转向金融、科技、服务贸易;
五是以前以适应国际游戏规则,现在顺应国际游戏规则的同时,还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
这五个转向的开放将会带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从微观上讲,国内很多产业或者企业将需要应对一个全新的开放环境,探索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
从我们这几年的探索来看,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一种是传统产业升级的模式,即通过与国际上适用性技术和品牌的合作,提升我们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比如与意大利企业合作,提高时尚家居产品的设计水平;另一种是新兴产业创新的模式,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完善的制造生态、以及产业投资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跨境技术转移。这两种模式可以总结为即“全球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市场”的模式。
当然,中美战略冲突对中国的开放会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扩张力量会突破国家的边界,从而削弱美国在制度、体制上的制约,寻找更广阔的丰美草原。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发现很多国际中小企业在他们的全球化布局中,依然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项高新技术都需要通过市场应用来完善,中国是全球最佳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国家。
在我们的《探路》一书中,创新和前瞻是两大关键词。我们遴选的每篇文章都是讲述具有创新性实践案例和相关的前瞻性研究,而非推理、猜测和空想。其目的希望能给政府、企业家及相关从业者一些启示,对城市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些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