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快乐,叫做“三缺一,等你”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90后来说,麻将桌是他们童年时期的春节回忆。小时候,他们总嫌弃麻将声太吵,长大后,竟然“真香”了。当他们既能在牌桌上和长辈们斗智斗勇,又能和00后穿梭在王X峡谷中,就真的长成了一个“大人”。
麻将,就是家庭里的大人世界“通行证”,小孩子是不允许上桌的,不是因为智商,是孩子自律能力不完善。麻将,也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社交语言,春节同学聚会之必行项目,90后不爱重复地叙旧,一圈一圈的麻将里,没有输赢,都是快乐。
「MAHIONG #01」
麻将牌面里的天地人
是小时候的快乐幻想
“十亿人民九亿麻,还有一亿在观察。”有多少中国人喜欢麻将,从这句俗语就能看出来。一百多张牌里,蕴含着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就算是和麻将桌接触多年的老人,也不敢说自己把“中国麻将”玩明白了。
一声声的“我地糊”、“清一色”,是过年时许多广东家庭的真实写照,@叽叽的家人在大一时开始教她打麻将。“以前总觉得长辈的麻将声太吵闹,影响到我睡觉。没想到长大后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笑)。”
广东人的家庭麻将讲究“情谊”“礼仪”。@叽叽 和亲戚打麻将,耳边一句:“我妈好久没糊牌了”或许能决定牌局的走向。“有时候,不露痕迹地礼让长辈,成了许多广东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东北人的麻将桌特别欢乐。坐标黑龙江的@小楠在22岁时通过自学解锁了麻将技能。“看着看着就学会了,但最有意思的是看七大姑八大姨玩急眼了,狂飙东北话,简直是每个麻将桌的标配。”
每当她们开始“你干啥呀,这牌能这么打么”、“打的啥玩意啊”、“哎妈呀,张二啊”,家里的男人们就会默默陪在旁边,或者收拾残局,做饭。如今,在南方工作的她,时常会怀念过年在家打麻将的惬意。
四川麻将在西南地区广泛流传。“吃吃麻辣烫,打打小麻将”这两件事已经成为了成都人的信仰。如@leather 所说:“办喜事要打喜牌,办丧事要打丧火,连工作都少不了麻将来‘勾兑’。”
@leather 就是在麻将桌上长大的。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声音是“要得要得!你先坐……边三万!自摸!”川渝麻将玩法众多,除了成都的“血战到底”还有“流局查叫”、“查花猪”等,重庆有“拳打脚踢”等。
为什么麻将能做到男女通杀,经久不衰?小小一桌麻将,能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人的再创造完美结合。身为最接地气的国粹,从本质上说,它只是一种博弈游戏,用钱下注并不是它的必要条件。
「MAHIONG #02」
被重新建立的牌桌文化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不喜欢麻将,@leather 就是一个完全对麻将免疫的人。“大多数人认为“打麻将”是长辈授予他们的一种认可,当他们在牌桌上与长辈成为搭档,当下那一刻,就实现了牌友人格上的平等。尽管他们知道这种平等只是短暂的。”
但也有人不赞同这种观点,从你成人开始,你与长辈就平等了,牌桌上的对弈只是表现之一。平日里,长辈试图干涉你的私生活你也并不会使其得逞。
相比麻将,@leather 更喜欢狼人杀。对他来说,这是能同时和十几个亲戚朋友一起玩、又可以躲避过掉尴尬与追问的最佳方式。
“没有人数、道具的限制,支持随时调整、增加角色身份,且能让大家都快速参与进来。”由于他是亲戚中公认的智力担当,因此邀请他玩的牌局格外多:“逃得掉牌桌,逃不掉桌游”。
“我从一家桌游吧奔向另一家桌游吧的样子,像极了我妈妈从一场麻将局奔向另一场麻将局的样子。”
有的年轻人自己不玩,但还是会耐心教大人如何在线上玩麻将,去年,@叽叽 教会妈妈使用微信游戏小程序打麻将,让妈妈在家也能和七大姑八大姨语音打麻将了。这也成了母女间新的沟通密码。父母生日时,她也会为他们选购麻将形状的蛋糕。“长辈喜欢的不一定是麻将,很多时候,她们喜欢的是团圆,以及胜利的那一刻给人的‘幸运感’。”
麻将就是父母辈的“狼人杀”,年轻人也爱玩的复古游戏。
对了,记住那个公式:n*AAA+m*ABC+DD。你会打麻将吗?
你们家乡的麻将桌上有哪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