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食补
脾虚食补
即指人面色萎黄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残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时易反复感冒。要彻底治愈脾虚证,需服较长时间中药,其实吃药不如食补好一点。下面,将日常生活中有健脾作用的常见食物介绍给大家:
1)五谷杂粮:
1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2 玉米: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宜早上吃!
3 粟米: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4 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5 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6 小麦: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7 大麦: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8 甘薯:又名红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润便之功。用于形体消瘦,便秘等。不易晚上吃!
9 黄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10蚕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等症。
11豆浆:味甘,性平。有润燥补虚之功。用于体弱不健,肠燥便秘等。
12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之功。用于泄泻,食欲不振之症。
13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之功。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14荞麦: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15芝麻油:味甘,性凉。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16菜油:味辛,性温。有润肠健脾之功。用于脾不健运,食少乏味,肠燥便秘等症。
(2)肉蛋类
1 牛肉:味甘,性平。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之效。用于虚损消瘦,食少纳呆,脾虚水肿等。
2 牛肚: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
3 狗肉:味咸,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肾助阳之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胀满,饮食减少之症。但一般不宜于春、夏服用。
4 鸡肉: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于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等病。
5 鸭肉:味甘咸,性平微寒。有滋阴养胃,补血之功。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厌食等症。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泻者不宜。
6 兔肉:味甘,性凉。有补脾益气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乏力,或消渴口干。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7 鹌鹑蛋:味甘,性平。有补益气血,强筋壮骨之功。用于小儿营养不良,食少,倦怠,腹泻,幼儿发育不良等症。
8 鹅蛋:味甘,性温。有补气血和胃的作用。用于病愈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者。
9 鹅肉:味甘,性平。有益气补虚,和胃之功。用于消瘦乏力,呃逆等症。
10鹌鹑:味甘,性平。有补五脏,益中气,清利湿热之功。用于营养不良,虚劳瘦弱,久泻久痢,食欲不振等病。
(3)水产品类
①草鱼:味甘,性温。有补脾暖胃之功。用于虚损,少气乏力,饮食减少之症。
②鲫鱼:味甘,性平。能益脾开胃,利水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或呕吐、干哕。
③鳝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补气血,强筋骨之效。用于小儿久病,气血不足,脏腑虚弱,出现疲倦食少,肚腹冷痛,肠鸣泄泻等症。
④黄花鱼:味甘,性平。可补虚,开胃。凡小儿久病体虚,面黄消瘦,饮食减少者,皆可食用。但体胖有内热者慎服,多食易发疮助热。
⑤带鱼:味甘,性温。有补虚损,益气血之功。适用于久病体弱小儿,症见食少,消瘦,皮肤干燥,气短乏力等。
⑥鳙鱼:又名胖头鱼、大头鱼。味甘,性温。可暖脾胃,益脑髓。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⑦平鱼:味甘,性平。有补益气血,健脾益胃之功。用于小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4)蔬菜类
1 番茄:又名西红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食欲不振,热病,口渴等。
2 红萝卜:味甘,性平微凉。有健脾化湿,润肠通便之效。用于便秘,久痢,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病。
3 白萝卜:又名莱菔。味辛甘,性凉。有宽中下气,消食化痰之功。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等。
4 生姜:味辛,性温。有温中止呕之功。用于胃疼腹痛、呕吐等。
5 大蒜:味辛,性温。有醒脾、健胃、消积、杀虫之功。用于泄泻,痢疾,食积,虫积等病。
6 韭菜:味辛,性温。有温中行气之功。用于反胃呕吐,误食铁钉、铁针等。胃火口臭者忌食!
7 山药: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气,养阴之功。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
8 大头菜:味苦辛甘,性平。有温暖脾胃,顺气开胃,解毒利湿之功。用于食积不化,寒凉饮冷所致的腹痛,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
9 芫荽:又名香菜。味辛,性温。有健胃理气之功。用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恶心等症。
10莲藕:味甘,熟用性微温。有补益脾胃,止泻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呕吐反胃,腹泻等。
11甘蓝:又名蓝菜、包心菜。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缓急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脘腹拘急疼痛,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2南瓜:又名窝瓜。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驱蛔虫之功。用于脾虚气弱,或营养不良;生南瓜子可驱蛔虫。
13香菇:又名香蕈、冬菇。味甘,性平。能补脾胃,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乏力之症。现代用于防治佝偻病、胃癌。
14猴头菇:味甘,性平。有补脾益气,助消化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或体倦乏力。
15芋头:味辛,性平,有小毒。可以补益脾胃,适合食少瘦弱,大便秘结者食用。
16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和中益气,消暑化湿之功效。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便溏,泄泻水肿等病。
17蘑菇:味甘,性微寒平。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适用于体质虚弱,饮食不香,胃胀不适之症。
18白木耳:又名银耳。味甘淡,性平。可养胃生津。适用于体质虚弱,久病、热病后饮食不香,精神不振,大便干燥者。
19辣椒:味苦辛,性大热。能暖胃祛寒,适用于过食生冷所致的胃寒疼痛、不思饮食,以及呕吐、腹泻、下痢,还可开胃助消化,增进食欲。多食对胃有刺激性。有内热、痔疮、溃疡病者应少食或忌食。
(5)水果类
1 苹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2 香蕉:味甘,性寒。有清热润肠之功。用于实证便秘。
3 荔枝:味甘微酸,性温。有补脾益肝,养血安神之效。用于脾虚久泻,胃疼腹痛,呃逆等。
4 橙子:味酸,性凉。有健脾和胃,止呕宽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呕吐,便秘等。
5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内停。
6 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
7 桃子:味甘酸,性温。有补气生津,活血消积之功。用于津伤肠燥便秘,瘀血肿块,肝脾肿大等。
8 甘蔗:味甘,性寒。有清热和胃,除烦止渴之功。用于热病口渴,反胃呕吐等。
9 柠檬:味酸甘,性寒平。有祛暑止渴,和胃生津之功,可解暑热,除烦渴,增进食欲,止呕恶,下气和胃。用于治疗胃脘不适。
10椰子:味甘,性温。椰子肉补虚,强壮身体,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黄瘦;还可驱虫,对绦虫、姜片虫有效。
11无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之功。用于食欲不振,便秘,泻痢等症。
12石榴:味甘、微酸、涩,性温。能生津止渴,收涩止泻。甜石榴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小儿疳积;酸石榴可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石榴皮杀虫、驱虫,治虫积腹痛。
13栗子:又名板栗。味甘,性温。可健脾养胃。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经常腹泻的小儿。
14大枣: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中满,损坏牙齿。
15落花生:又名花生、长生果。能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胃腹胀满,不思饮食者。
16榧子:又名香榧子。味甘涩,性平。可杀虫,润肠通便,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黄瘦疳积,对蛔虫、蛲虫、钩虫等虫积腹痛有效。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螺蛳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作用,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虚者,法当忌食之。
蚌肉
性寒,味甘咸,能滋阴、清热,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伤脾胃阳气。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甘咸寒。多食寒中,脾虚便滑者皆忌。”
牡蛎肉
性质微寒,味甘咸,虽有滋阴养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里红。能开胃消食,但有损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纲目》中曾说:“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经疏》中也指出:“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元·朱丹溪还认为:“山楂,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因此,脾虚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达菜。其性凉,有损脾气。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虚人服之,则有腹痛之患,气虚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滑肠人服之,则有泄泻之虞。”由此可见,对脾气虚弱,尤其是脾虚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医家也有认为,枸杞性寒。如《别录》中说它“微寒”。《食疗本草》认为“寒,无毒”。《本草求真》中还说:“枸杞,甘寒性润。”正因如此,对平素脾胃虚弱,或素有脾胃虚寒便溏者,皆当忌之,正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
此外,脾虚者根据其宜忌原则,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鳆鱼、芝麻、荞麦、柿子、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莼菜、发菜、蕺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苍术,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
苍术
【别名】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药性】温性
【药味】辛;苦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
【主治】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内热、出血者禁服,气虚多汗者慎服
【现代药理研究】
1.苍术有抗胃溃疡作用。
2.苍术甙能降低血糖浓度,同时抑制糖原生成,降低肌糖原及肝糖原储量及氧耗量,但增加血乳酸含量。
3.苍术与艾叶等其他中药配伍对多种球菌、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邓中甲:平胃散释义
导读:平胃散是燥湿运脾方的基础方,整个方剂以苍术为君、厚朴为臣、陈皮为佐、甘草为使,本方主要治疗湿滞脾胃证。邓中甲教授通过讲授平胃散的名称、主治证候、方解、临床运用及附方,增进我们对平胃散的了解。
燥湿运脾这一节代表方是平胃散,平胃散是一个基础方。平胃散这个方,它主要治疗湿滞脾胃证,这个方出处一般历代说它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但是现在近年来大家比较确定它在《和剂局方》之前,在《简要济众方》里面就有平胃散这个组成。但由于《和剂局方》的影响较大,很多教材,还有很多资料就没有改过来,因为《和剂局方》是宋代一个相当于政府颁布的一个成药典,当然这个方宋代就有了。
主治证候的分析,它是湿滞脾胃证,湿滞脾胃的脾胃和水湿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里我们先要从生理上了解一下脾和水湿的关系。我们看这个方的名称它为什么叫平胃散?当然对这个起名来说历来(有)各种看法,提法也有很多。平胃说明胃不平,怎么不平呢?这里要注意,这里所说的胃,第一个理解的难点,这里所说的胃我认为它是以胃概脾,也就是包括了脾胃,特别还指的是脾。
因为中医历来运用名词有一词多义,有广义、狭义的不同。你比如就胃这个字,有的时候运用这个胃,说胃失和降,胃主受纳,就是指的我们吃下来,吃东西以后腐熟水谷,受纳腐熟水谷这个具体的胃,那是最狭义的一个胃。如果说胃痛,比如临床症状,那就是具体这个胃。但有些情况下中医又用胃来概括脾胃,你比如说这个病人消化很正常,说你胃气不错啊,那这时候胃气不是光光指装东西这个胃,包括了脾,包括了整个消化功能的概括。
这也常有,这个时候比如有以胃可以概脾,以脾也可以概胃。我们经常讲中医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那这个时候的脾包括脾,运化的脾和受纳的胃,甚至于包括消化道都概括在脾这个大系统里边。胃也是这样,比较广义的它是概括了消化系统。而这个最广义的,有的时候胃还可以把它来反映人体的生机活力。你比如说看脉,脉来从容和缓,我们说这是有胃气,这个时候胃气不是指的你的消化系统,也不是指的你的这个位置,而是指的整个有生机活力,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面色明润含蓄,有胃气;如果真脏色出来了,就是没有胃气。那这时候的胃是一种极广义的一种概括人体生机活力的一种概念。在这里平胃散的胃,它概括了,实际上就是整个消化系统的意思。消化系统脾胃要恢复平衡,那说明平胃,说明不平,怎么不平呢?过去古人举例子,比喻把这个脾和胃比喻说土,土生万物,高的地方叫敦富,就是胃,低的地方叫卑贱,就是脾,那现在平胃散是说它脾不平,不平是高了低了,实际上是脾低了,相对胃高了,所以水往低处流。
意思水湿,脾运化功能差了,水湿就容易困脾。所以平胃散的名称实际上是用来提高脾的运化能力,来消除水湿。因为消除水湿有助于提高脾的运化能力,提高脾的运化能力又有助于消除水湿,这是相互影响的。脾主运湿,湿气归脾,湿邪又能困脾。所以在这个方里,以这个基础方体现出除湿而运脾的相互结构。
那主治证候呢,主要是湿滞脾胃证。湿滞脾胃证,那脾胃呢主要是脾失健运,或者湿困这个脾,脾健运作用减弱,或者脾失健运以后产生湿邪。从脾失健运就可以不想吃东西,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脾失健运,水湿阻滞在脾胃以后,首先引起中焦气机升降的失常。胃气不降,就呕吐,胃气上逆。这个脾不升清呢,就会泄泻。嗳气、吞酸,这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
湿邪阻滞气机,又可以导致脘腹胀满。但是水湿容易伤阳气,湿邪阻滞清阳,可以反映出人没有精神,怠惰嗜卧,肢体有沉重感,这都是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里学到的湿邪为病的一些主要症状,舌象、脉象,舌苔白腻而厚,白腻反映出有寒湿的特点,有脾不运化,产生湿的特点,脉缓是反映脾的运化乏力,这是我们讨论平胃散的主治证候分析,根据主治证候来确定治法。
从平胃散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来看,它是湿困脾胃,湿邪阻滞脾胃,引起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我们针对性的治法要燥湿运脾,恢复脾胃的运化,通过燥湿解除湿邪的困滞。我们前面讲到这一节概述的时候提到过,除湿药和行气药往往相互配合,所以在治法当中也结合行气来和胃,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
方解,这个方里边用苍术作君药,我们知道苍术可以有较强的燥湿作用,它能运脾燥湿,它既能燥内湿,也有辛温发汗作用,也有祛除表湿的作用。用厚朴作臣药,厚朴是个苦温药,苦温可以燥湿,但厚朴又带一定芳香特点,也能化湿。君药、臣药相配合,苍术、厚朴结合是燥湿运脾的一个常用组合。陈皮作为佐药。陈皮这个药,它能够擅于疏理气机,它理气又能化湿。
在我们中药运用当中,很多方剂的配伍当中,到明清以后,都很多喜欢加陈皮,陈皮这个药比较平和,而且它理气对升降补泻来讲,我觉得它是一个多向协助作用,我们很多补泻升降方里很多都喜欢配陈皮。你比如说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的基础方,在五味异功散里配了陈皮,它有助于增强它的益气健脾作用。用在泻的方里边,我们后面要讲到的比如消导剂,消食的方里往往也配陈皮,那它这个理气化湿,有增加消食药,消导的力量。
在升举的方里面,比如补中益气汤,它治疗气虚清阳下陷,里边也配陈皮。从降气的方来讲,你比如苏子降气汤,我们前面在理气剂里面讨论了,作为苏子降气汤作用主要降气了,降肺气上逆治疗咳喘,但配陈皮也助于它的气机下行。所以陈皮的作用,我打个比方说,这个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了,比方就像是一个,在升降方面,要在地上打一根桩桩向下,你垂直的直接往下,他打起来很费劲,你往下打一下,摇一摇,打一下,摇一摇,它就容易下去。
或者你把这个,一根地下钉的木桩桩要把它拔起来,你完全垂直的向上拔,很费力气,你拔一拔,摇一摇,再拔一拔,摇一摇,它容易出来,那陈皮起作用,我比喻它这种对补泻升降作用,就是疏理气机,摇一摇的这个作用。所以别小看这个这个药物,配在其中,对疏理气机,不管帮助运脾还是化湿,都是很重要的。甘草是使药,它可以有补脾作用,也可以调和诸药。所以整个这个方药味不多,配伍很精当,精练,它成为一个燥湿运脾,治疗湿困脾胃的一张基础方,也就对后世的很多方剂,运用这些基本结构。
我们在临床运用当中,使用本方那个基本的依据,辨证要点,脘腹胀满、舌苔厚腻,是指的湿邪阻滞的部位是中焦,湿阻气机以后,脘腹胀满,是平胃散证往往出现的。当然要了解它湿邪阻滞气机,脾不健运,湿邪阻滞,那舌苔上面的厚腻反映出湿浊阻滞的特点,这是辨证要点。
在临床随证加减,这是个基础方,你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加味用药。作为湿,要区别它是寒湿还是湿热?水湿郁滞,它可以化热,如果阳气不足,多产生寒湿,所以性质不同治法也不同。当然如果它属于湿热,一般舌苔是黄腻的,我们加黄芩、黄连,和平胃散相结合,那这样这个方就侧重在清热燥湿,针对中焦的湿热。
如果属于寒湿,阳气不足不能温化了,加干姜温脾胃阳气,草豆蔻也能燥湿,同时有温中作用。如果水湿产生,同时兼有饮食积滞,饮食积滞可以加重湿阻中焦,这样要配合山楂、神曲、麦芽这些消食药,消食药同时使用,体现了标本兼顾了;如果气滞比较严重,那这个方里光是厚朴、陈皮用来行气、理气就不够,可增加木香、砂仁。木香、砂仁可以行气和胃,增加行气和胃作用。平胃散证,湿滞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在主治证候当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呕吐,脾不运湿以后的泄泻,这是常见的。如果偏重在呕吐,胃气上逆,可以加藿香、半夏。加藿香、半夏这个方就是不换金正气散了,那都有和胃,增加这种化湿、和胃、止呕的作用;泄泻比较重的话,增加茯苓、泽泻,用茯苓、泽泻可以渗湿止泻,利小便,实大便。在使用当中,如果说阴虚气郁的,或者脾虚比较明显的,不能用这个方,或者不能单独使用,因为毕竟这个方比较温燥。
我们教材后面这个方有一些附方了,基础方都有附方,这里我们介绍一个不换金正气散。不换金正气散从组成就平胃散加藿香和半夏。我们知道藿香,它可以对外有辛温发表作用,可以祛外在的风寒湿邪,对内它有化湿和中作用,所以它表里之湿兼去;半夏擅长于燥湿化痰,擅长于和胃降逆。
所以这两味加进去以后,整个这个方起到了一定的变化。比如第一个变化,这个方往往因为有藿香,它可以用于兼有表证,所以增加了解表化湿的力量,增加了和胃止呕的作用。所以全方功用就是解表化湿,和胃止呕。主治仍然是湿困脾胃,这是平胃散证的基本病机了,湿困脾胃造成气机升降失常。
但是这个方还兼有表证,表寒证了,因为藿香偏于辛温,气机升降失常,它表现当中呕吐、腹胀。所以从临床表现呕吐、泄泻,升降失常,呕吐更突出。恶寒发热是兼表证的现象。霍乱吐泻,不服水土。霍乱吐泻,霍乱是中医的霍乱名称,不是现代医学的霍乱名称了,是吐泻交作,也可以用不换金正气散作为一个基本方剂。不服水土,很多都产生胃肠道的反应,产生升降失常,所以也可以用这个方作为一个基本方加减使用了。这是平胃散的临床运用和它的附方。
整个平胃散它是以燥湿为主,兼以和胃,兼和胃气,这是在祛湿剂第一节,第一节燥湿和胃这一节里边一个基础方,它的性质是基础方,后世常常用这个基础方那个基本的组合,放到其他的这个常用方里边,它起到一个燥湿和胃,祛除湿邪,恢复气机升降这个作用。
脾胃的功能重在健运
脾胃的功能重在健运,只要脾胃健运,多能够消除食欲不振、胃胀、恶心反胃、嗳气、大便不调等症状,在这方面有很多实用的小方子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今天分享一个来自老中医江育仁的验方:调解散。
脾胃养生(3)
脾胃病患者如何用中药自疗?
常见养脾胃单方及中成药有:
(1)单味药及验方:①噙化人参,人参切成薄片,放口内含至无参味后嚼碎咽下,每日噙化1~3克。有补元气,益脾肺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脾胃功能减退者。②太子参代茶饮:太子参10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后饮用。有益气养阴、健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乏力自汗、饮食减少者。③四君子汤: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四肢无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面色萎白等。④参枣汤:人参6克,大枣10枚,水煎服。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失眠多梦等。⑤健脾止泻汤:白术12克,山药、茯苓、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虚清阳不升所致的腹胀泄泻者。⑥益脾汤:黄芪10克,人参9克,白术2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益气补虚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虚胃弱所致体倦乏力,食欲不佳,脘腹满闷等。(2)常用中成药:①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枳实、山楂等组成):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脘闷饱胀、饮食无味、脾虚泄泻等。②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莲子等组成):有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所致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饮食不化,大便溏泄等。③开胃健脾丸(由党参、陈皮、白术、砂仁等组成):有补脾健胃、益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大便溏泄等。④香砂六君子丸(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等组成):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呕吐泄泻等。⑤参术健脾冲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白芍等组成):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胀痞满,神疲乏力等。⑥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组成):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等。
引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健脾的九种美食
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2、猪肚(猪胃)味甘、性温
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3、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
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4、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5、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6、兔肉味甘、性凉
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7、香菇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8、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