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冤枉许昕了,是这个时代对直板打法太残忍!-乒乓国球汇

本文为@杨冯生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欢迎更多球友在国球汇发表观点、分享心得
投稿事宜请添加微信号:pingpang3333
前言:书写国手传奇,传递国乒正能量。大家好,我是一名舰船业者,这是本人跨界撰写的首篇乒乓观察文章,并通过“乒乓国球汇”进行发表,也恳请大家指正文章的不足,力求日后还能为大家献上更好的乒乓分析文章,在此先对读者朋友们表示感谢!
随着混双成为东京奥运乒乓球竞逐项目之一,国乒的相应备战就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实这个项目之所以能进入东京奥运,主要还是日本人认为,这很可能是撕开中国国球“长城”的一个切入点。
同时由于规定指出,混双是东京奥运乒乓球赛程中最先展开角逐的项目,对于国乒而言,唯有夺金才能在整个东京奥运乒乓球项目中得势。鉴于最近两个奥运周期里,许昕在双打领域成就了舍我其谁的霸业,显然他已经成为了混双“单保险”的最佳选择,因此许昕可谓最早实现东京奥运直通的国手。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根深蒂固的共识是,对于运动员个人而言,单打夺魁才是乒乓球领域荣誉的顶峰,许昕能否在退役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正名?甚至能否开创“许昕现象”,也就是一种无法被提炼成直板高手的共性、而唯独许昕才能达到的个人辉煌呢?

许昕的单打成绩

在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许昕就实现了直通,但没有入选男单阵容,而仅参加混双的比赛。由于许昕迄今没有奥运男单参赛经历,下面就从其世乒赛男单比赛中的表现开始讲起。
许昕的世乒赛男单之旅始于2009年横滨世乒赛,晚于马龙两年而比张继科早两年。
当时许昕在直通赛中的胜率与王皓并列第一,但到了世乒赛赛场,许昕第三轮3:4败在了“开窍”的陈玘手上,止步32强;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1/8决赛中,许昕1:4败给上一年已缺席了世乒赛团体赛,此时正急需证明自己的王励勤手上;
2013年巴黎世乒赛,许昕意气风发,这一年1月,许昕首次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然而在关键的半决赛遭遇藏獒张继科,0:4落败后止步四强,而仅获得男单季军;
2015年苏州世乒赛,此时的许昕可以说能力状态都彻底出来了,却在1/8决赛时肩伤复发,3:4不敌同样状态火爆的方博而止步16强;
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许昕败给了如入无人之境的马龙,平了此前在世乒赛中的最好成绩——四强,但也再次吞下0:4的苦水;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许昕在第三轮意外地以2:4败在背景哥西蒙·高茨手中,当时高茨的发挥给了许昕巨大的压力,实际上许昕在控制与反控制过程中已经处于劣势,最终再次止步32强,而且没能保住他独守的下半区引来了更多质疑。
许昕参加过三次世界杯,2012年世界杯半决赛0:4负于马龙;2013年世界杯许昕成功登顶,决赛对手是萨姆索诺夫,比分4:1,许昕成为中国首位获得男单世界冠军的左手乒乓球运动员;2016年世界杯,许昕在决赛中1:4败给樊振东。
此外许昕在国际赛场上获得过两次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洲际赛场方面,许昕参加亚运会一次,2014年仁川,并以4:2战胜小胖夺冠;另外拿下了四次亚洲杯冠军,平了马龙创造的记录;最后国内赛场方面,许昕于2015年获得过一次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
梳理出许昕的单打成绩后,其实并没有想象般差劲,而且许昕与国外主要对手的交锋中把握性很高,除了对泥娃老师(丹羽孝希)有过二负之外,对波尔、萨姆索诺夫、奥恰洛夫、水谷隼等似乎也就是一次败绩,曾经给科龙带去巨大威胁的朱世赫在许昕面前毫无胜算,近些年的主要对手张本智和、林昀儒迄今对许昕仍难求一胜。
影响许昕单打成绩的主客观因素
关于许昕单打能力的质疑多年来一直此起彼伏,但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左右许昕单打成绩的因素之中,首先要提到的必定是技战术能力,尤其是许昕的正手能力,就好比每提及王皓,必定从直板横打说起那样。
许昕是当今正手最好的运动员,这种看法有大量支持者,但质疑的人也不少。在我看来,与不同时代相匹配的最好正手技术之间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就是说最好的正手并没有统一标准,对不同时代的运动员单项技术进行纵向对比必须求同存异,充分考虑不同时代的技术体系。
例如马琳正手非常突出,但与郭跃华相比连续性就略显不足,这是考虑到现代正手的需求已经从动作小、速度快、连续性好向大力量拉球转型,因此吴敬平指导在训练马琳时特别强调尽量用最大力量去击球。对于对方搓过来又低又长的球,拉完后很难还原,因此马琳强调使用一板过的帅气侧身倒地爆冲。马琳正手的另外一大进步体现在反拉弧圈球方面,这是适应大球时代的重点技术环节。
长期以来,很多专业人士都指出许昕正手弱于马琳而强于王皓,但我认为,立足当下,许昕的正手必定比马琳更适应这个时代,在上旋球强对抗成为主流时,马琳那种建立在下旋体系的正手生存能力恐怕堪忧。
正手拉球讲究力量的传递,整套动作以身体重心为轴心,然后身体多处进行圆弧运动,从蹬腿进行重心交换、转腰带动上臂运动、前臂瞬间收缩把力最终传给球本身而结束,需要腿、腰、上臂、前臂、手腕协调组合而成,而且正手特长需要其他特长有机搭配才能最大化。
例如马琳的控制力、柳承敏的步法等都是正手能发挥出来的基础,因此正手是最难练好的乒乓球单项技术。身高1米81的许昕为适应上旋球周旋的正手动作提供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加上没有类似水鸟老师(水谷隼)的夹大臂习惯,完全甩开后手臂到身体重心的转动半径非常大,这对许昕加大击球质量非常有利。
纵观很多国外选手,正手基本靠借力,在变换节奏过程中拉球失误过多,与之相比,要说许昕的正手不好,那当今还敢站出来挑战的人能有多少?当然许昕的正手也并非毫无弱点,主要问题是基本靠周旋得分(“大蟒”外号的来源就是这种缠斗能力),风格不够凶狠,鲜有一板定乾坤的震慑之举,这就无法给对手带去太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年许昕升级反手技术,一定程度弥补了单靠正手的不足,并取得很好的收效,其实对于一名老运动员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除了技战术层面,许昕乐天派的性格也是影响成绩的因素之一。
从不与任何人急的许昕颇有萨姆索诺夫的绅士风范,这种不骄不躁不温不火的性格叫人放心,例如对阵张本智和这类选手就必须足够淡定。但刘国梁指导曾经指出,许昕缺乏孤胆,这对大赛中自我提气很不利。
要知道刘指导在亚特兰大奥运和埃因霍温世乒赛中展现出来的胆量是极其惊人的,没有这种胆量的马琳,则以“宁可用生命换取奥运冠军”的悲壮进行了弥补,而许昕呢?也许这才真正戳到了许昕的痛处。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许昕的不易,或者说当今时代直板打法的不易。
自从闫安马龙出现后,横板就愈发具备直板的特色,其中马龙虽然为横板选手,但在短球控制与快速上手方面并不比任何直板高手逊色,加上更敢于打长球而带来了更多的战术组合,让直板对手更加心不定。在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马龙与马琳的对抗战中,马龙就完美的展现了这种优势。
同时横板高手还在进一步强化两面上手和质量方面的优势,以张继科樊振东为代表的横板选手使拧拉进攻并衔接的打法体系走向完善,可以说许昕职业生涯遭遇的横板对手也是历史上任何直板所没有遭遇过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王皓退役之后许昕就成为了全球唯一真正扛起了直板大旗、并在各路赛场与所有高水平横板选手对抗到底的最后直板旗手,仅仅从这一点而言,许昕就足够让人肃然起敬。
“超人”许昕
在双打和神仙球领域,许昕树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许昕在世乒赛双打中的首秀是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搭档郭炎出战混双,首冠是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搭档马龙获得男双冠军,之后许昕成为世乒赛双打冠军的常客,无论2015年搭档张继科、还是2017年搭档樊振东都没让男双冠军旁落过。
许昕没有参加2019年世乒赛男双的竞逐,但三次世乒赛男双冠军的成绩已经了超过前双打王陈玘(后者两次,当然他有一次奥运男双冠军)。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队在世乒赛上战略性让出混双,但当许昕于2015年再次亮相世乒赛混双赛场时,临时搭档韩国梁夏银的跨国组合仍然强势夺冠;2019年与刘诗雯搭档,在单打失利而无比失落的情况下同样拿下了赛前国家队设定必须拿下的冠军。
这些年凡是许昕在,无论男双还是混双,基本锁定冠军,超高胜率显得极其耀眼。而许昕“独创”的神仙球也堪称现象级:42回合相持、总统球等“杰作”都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许昕也获得过第6届与第7届国际乒联球星颁奖盛典中的最佳得分奖。
在本文结束前,我最想表达的是,2019年下半年,许昕一次又一次的在国际比赛中承包三项(混双、男双和男单),意志品质之顽强令世人为之动容,其中在日本公开赛中许昕成为国乒第一位公开赛三冠王,仅2019年许昕就豪夺21冠,并对国外新星对手保持不败,让国球长城继续巍然耸立,这是许昕真正的闪光点。
2019年“训练标兵”、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都不足以表彰许昕的“超人”之处,在创作这篇稿件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象许昕在给自己加压加训的场景。
请朋友们尽情享受许昕职业生涯后期为大家献上的惊喜吧,天道酬勤,请祝福许昕的东京奥运之路,最终不管成绩如何,我们都继续支持许昕。
本文为@杨冯生
本文为@杨冯生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