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中药1剂退高热,辨证论治很重要!

华医世界

发热,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临床上最常遇见的症状。

不过虽然发热的症状相同,但是引起发热的原因却各不相同,临床一定要仔细辨证才能收获良效。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李乃庚教授、浙江省名中医许国华教授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医案3则。

让我们一起,学习名医医案,集各家所长,成就更有疗效的自己!

感冒高热医案一则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

黄某,男,52岁,教师。

初诊:1999年8月27日。

主诉及病史:前日午后突然恶寒发热,自测体温39.2℃,立即去某医院急诊。

作白细胞等常规检查,血象不高,认为“病毒感染”,当即输注青霉素、柴胡针等。

一度汗出热解,次日午后体温又上升,全身酸软乏力。

患者略知医道,听说是“病毒感染”,认为还是中医药较好而来求诊。

诊查:自测体温39℃(上午11时)。

恶风寒,发热,汗出,头痛身痛,口苦欲呕,咽喉干微痛,口渴喜冷饮。

心烦,四肢烦软,两小腿疼痛,饮食尚可,小便正常,大便2日未解。

察其体质中等,神志清楚,面色红光,唇红而干,舌质红苔白干,脉浮滑数。

辨证:寒温合邪,三阳合病。

治法:寒温合法,三阳并治。

处方:用柴、葛、羌、防汤、银翘、大板汤加白虎汤合方以治。

用药:

柴胡、葛根、黄芩、银花、连翘各20g,

防风、羌活、法夏、大青叶、知母各l5g,

石膏50g,甘草10g、

板蓝根、谷芽子各30g,

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

首次淡煎(煮沸10分钟),二次浓煎(煮沸3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分4次(日3夜1)服完,进清淡饮食。

二诊:1999年8月29日。

上方服1剂,当天夜半汗出热退身凉,昨晨解大便1次,量甚多,诸症缓解。

已服完2剂,体温一直正常,一身轻松,惟两小腿疼痛虽减未消,口干咽干,口淡乏味。

察其神色正常,舌苔白干少津,扪其小腿有触痛感,脉细缓,是热病解后,津液损伤,脾胃未复。

而其小腿之触痛,当是寒温成毒,留滞筋肉,未能尽解之故。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大板汤、益胃汤、芍甘汤合方与服。

处方:

银花、板蓝根、麦冬、白芍各30g,

连翘、大青叶、玄参、生地、沙参各15g,

甘草10g

1日1剂,嘱服4剂,每剂煎2次,每次煎沸25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

三诊:1999年9月8日。

服完4剂药,诸症如失,今索方善后调理,防止感冒。

乃书玉屏风散加板蓝根与服。

处方:

黄芪50g,

防风、白术各20g,

板蓝根30g

1日1剂,浓煎2次,分2-3次服,连续服10剂为1疗程,休息二三日,再服1个疗程。

医案按语

近年来的外感发热,多是寒温合邪,表里同病,很少单纯的风寒外感或温邪上受。

而且往往三阳合病(只是孰多孰少的问题,有的太阳病多,有的阳明病多,有的少阳病多,如此而已),治疗上不可偏废。

本案一诊方,以柴、葛、羌、防解太阳之表而散风寒;银、翘、大(青叶)、板解卫分之邪而散风热。

其中有小柴胡之主药以和解少阳,白虎汤之主药以清泄阳明。

药味不多而面面周到,药皆重剂而针对性强,所治病例当以百计,大多1剂即热退身凉,诸症缓解,历历不爽。

若汗不出或汗少而热势高者,有时加薄荷、青蒿之类。

服上方后一般随着热势顿挫,体温下降,脉静身凉,诸症随之缓解。

而与注射柴胡针退热的情况大不一样,后者大汗出、体温降后往往症状(如身痛、恶寒、乏力、饮食等)缓解不明显。

辨证论治之优点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本案小腿疼痛、触痛,当时西医认为是“病毒性肌炎”所致.

此例程度较轻,重者可延续十数日,治疗上总以清热解毒、养肝柔筋,有的则以除湿解毒治疗为主。

长期发热医案一则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李乃庚教授

陈某,男,7岁。

初诊:1998年9月6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30余天,始起因贪凉饮冷而呕吐发热,经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好转。

嗣后低热不已至今,日轻夜重,体温在37.5-38.5℃之间,胃纳欠佳,精神倦息,二便尚可。

诊查:舌苔黄腻罩灰而润,脉滑数。

肥达反应、血常规胸透均无异常。

辨证:暑邪夹湿,湿浊内阻。

治法:祛暑化浊,通利除湿。

处方:

藿香10g、茵陈20g、连翘10g、

滑石(布包)10g、白豆蔻2g、黄芩5g、

建曲10g、薄荷5g、石菖蒲5g、

通草3g,3剂。

二诊:1998年9月9日。

上药煎服3剂身热即退,精神好转。

但舌苔仍黄腻罩灰,胃纳欠馨,此乃湿浊未除,脾运未复。

于原方去黄芩加海南子10g,连服4剂苔化而病瘥。

医案按语

贪凉外感寒暑,饮冷而生湿邪,暑邪夹湿,未得即时宣化,稽留日久,而成湿浊内阻,使病势缠绵不已,低热不退。

方义:

1.用藿香、薄荷、石菖蒲、白豆蔻,祛暑化浊,行气悦脾。

2.用茵陈、通草、滑石,清热利湿,使湿从小便去。

2.用建曲、海南子,运脾通腑,驱肠间湿浊,连翘、黄芩清热燥湿。

湿浊之邪得去,气机调和,则热退病安。

血虚发热医案一则

浙江省名中医许国华教授

蒋某,男,15岁。

主诉及病史:发热(体温高时达40℃)已60天。

西医诊断:败血症。

曾用抗生素、激素、输血等法治疗20多天热不退。

诊查:晨凉暮热,盗汗自汗,口不渴,纳欠佳,神疲识清,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舌淡苔薄,脉濡细而数。

辨证:热邪久羁,气血衰败。

治法:扶正祛邪。

处方:何人饮合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各5g,

党参、炙黄芪、何首乌各10g,

当归、陈皮、炙甘草各3g,

红枣4枚,2剂。

二诊:热降,尚恶寒,汗已减少,食欲转好,二便调,苔脉如前,原方2剂。

三诊:热清寒罢,汗减食可,便调,寐安,精神回复,面容转活,苔薄色淡,脉缓。

邪去正安,改用何人饮合当归补血汤。

处方:

制首乌、煅牡蛎各12g,

炙黄芪、党参各10g,

当归、陈皮、炙甘草各3g,

续服3剂,诸恙均安。

医案按语

本例为败血症,血培养有细菌生长,发热持续不退。

神疲面萎,肌肉消瘦,自汗盗汗,舌淡脉细,显为不足之证。

故许教授直断之:邪热久羁,气血衰败。

抓住本质而立扶正祛邪之法。

以何人饮为主方直补气血,合小柴胡汤以和解枢机而取得疗效。

何人饮系景岳方,原治虚疟,诚为补气不壅,补血不滞,理气不伤正,温中不助邪之良方。

许教授常喜用本方加黄芪合李氏当归补血汤意,以治气血两虚发热证,疗效甚佳。

曾治一潘姓儿患单核细胞增多症,中西医合治月余热不退,许师亦用此法,3剂热退病瘳。

可见辨证论治确为中医学之精髓所在也。

现在正值特殊时期,如果大家临床见到发热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测!

当然,在生活中,除了新冠肺炎之外,还有很多的疾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我们一定要认真辨证,方能效如桴鼓,事半功倍!

大家快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好友,一起学习吧!

热门文章

经方疗效显著,你却用不好?捋清这4点很重要!

中医退高热,不用过3剂!姚荷生:治发热,辨好这六因.

国医大师邓铁涛谈中医发热病学

扫码添加华医世界首席福利官小谢

免费领名医教学课件

点在看,2020做更有疗效的中医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