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 我曾好奇地想象:人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编辑 / 陈明
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我饱尝过饥饿的煎熬,也享受过精神的丰盈。身处集体贫困之中,人少有比较而产生的痛苦,进而可以纵横捭阖个体的精神想象。在集体精神自由被钳制的环境中,个体的精神反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如今饥饿已经远去,个体的精神也随之荒凉,剩下的多是比较而产生的愤懑与迷惘。
人至中年,日已当空,时光的脾气似乎变得越来越古怪,一会儿无端在你的头顶撒一把霜雪,一会儿冷漠地在你心里划一道伤痕。虽然阳光依旧热烈,却已经渐行渐远,夜的寒意一点点侵入思绪,化为离愁。你的肉身不可挽回地走向迟钝,激情慢慢被风吹薄。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越活越乱,总想把自己格式化一下。我喜欢有条理地活着,我在乎生命的纯度,但我从来就没有做到,也知道自己根本就做不到,但我就是难以遏制这样的念头。你可以追求完美,但你永远都是残缺的,虽然深谙这个道理,却无法真正说服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一根筋呢?
三十多年前, 我好奇地想象:自己老了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答案有了,却已经找不到那个求索答案的少年。
一切几乎都已顺理成章,无数次彩排,每一个细节都那样生动、真实、奇妙而迷醉!仿佛一支舒缓、狂放、静默的乐曲,旁若无人地按照自己的旋律弹奏。无羁的灵魂在时空中交织、穿梭、激荡、宣泄、呐喊,涌动至生命的峰巅。然而,这一切却瞬间停止、陷落、沮丧、淹没、疼痛,并且毫无征兆。
仿佛回到当年, 流浪时光浓郁我的愁绪, 一种欲喊无声、欲哭无泪的感觉,犹如异乡天空的流云。没有家园, 肉身和灵魂流离失所, 内心的阴霾无法驱散。此刻,情绪相似,感觉其实不同,我发现自己正置身于另一个异乡,灵魂有着,肉身渐老,我却一事无成。
近乡情怯不仅适用于归乡之人,更适于依归的灵魂。距灵魂的家园愈近,愈渴望又愈惶恐!
偶尔会暗生一种没来由的愁绪,虽然很淡,停留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却有极强的冲击力,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波涛推搡,我就是一粒无助的海贝。此刻,我的眼前会呈现宁静孤寂的海滩,旷远无边的苍穹,若隐若现的前世。在广袤的时空中,我们都是漂泊的旅人,内心深处都暗藏着一支我们不知道的怀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