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为何不在“四大名著”之列?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老约汉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中国人在归纳总结先人的历史文化遗产时,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特别爱用“四大XX”来概括。比如说四大发明、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名著、四大美女等等。
◎ 各种四大···
但这些文化符号,大都是近现代的学者提出的,例如四大发明这个概念,起初还是洋人提出来的,先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后由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加入造纸术,这是“四大发明”概念的雏形。
而“四大发明”这个概念被世人广泛接受,还是靠英国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发明”概念是在抗战进入关键时期出炉的,也就是说,这个概念有鼓舞中国军民士气,提振民族自信心的宣传作用。
◎ 四大发明的概念大范围流传,李约瑟出力不少
当然,四大发明和四大文明古国已经被人说烂了,美女又总跟青楼相关,唯独四大名著似乎关注度差了点儿。
那么,今天笔者就聊聊所谓“四大名著”的来龙去脉。
◎ 古代只有四大奇书
民国之前压根没有四大名著这个概念,跟它有点儿关系的,应该是“宇宙四大奇书”。
这个概念最早是明朝文学批评家王世贞说的,作为批评家,自然要对当时的书籍市场指点一下江山,于是他选了四本宇宙中最牛的书,进入名单:《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
◎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他认为这几本书包罗万象,应该是全宇宙最牛的书了。王世贞刚提出这个概念,有个叫冯梦龙的文学家不揣冒昧,也提出了同样的概念。不过在冯梦龙看来,这四本中,有三本不够格,他给的名单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这俩人因为观点不同,开展了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文人骂街运动。不过因为王世贞岁数大了,没骂几年就挂了,冯梦龙有了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不过王世贞的粉丝不干了,你骂死我的爱豆,我就得弄死你。
于是关于到底是哪四本书应该入选四大奇书这个问题,两方势力争论不下。一个文学讨论也变成了一场粉丝之间的战争。
◎ 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 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主要作品: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无声戏、十二楼、笠翁对韵、肉蒲团、风筝误
叫停这场战争的人是个叫李渔的文学才子,这名字要放今天,从小能被同学嘲笑成自闭症。这个李渔站出来表示支持冯梦龙的说法,给的理由也相当充分:王先生和冯先生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给书归类应该遵从一个原则:种类一致。
王世充(原文说的是弇州,王世充号弇州山人,李渔在这里叫他的号的一半,明显是不尊重)给的四本书种类不同,《史记》是历史书(也可能是小说),《庄子》是哲学书,《西厢记》是戏曲类,《水浒传》是小说。而冯先生(区别对待)给的书都是小说,所以冯先生说的更靠谱。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文人相轻之战画上了句号,大家看到李渔的说法,纷纷到右下角点了再看和分享。四大奇书的内容终于确定下来。
这个名单和今天的四大名著名单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是没有《红楼梦》而是《金瓶梅》,原因是当时《红楼梦》还没写出来。《金瓶梅》作为一本文学价值很高的书,这么多年来却背负了“黄色小说”的骂名。
◎ 金瓶梅词话
不过也是因为小说中确实有太多男欢女爱的场面描写,所以在中国一直不受推崇,清廷也是这么认为的。从顺治时期,皇上前后下了十道圣旨,严禁民间翻看《金瓶梅》,一经发现全部销毁,带插图的要及时上缴,不要流毒民间。于是《金瓶梅》就这么从奇书的名单中下架了。
现在四大奇书少了一本,喜欢强行加戏的文人们开始了寻找候补名单之旅。其实三大奇书也不错,毕竟三角形相对稳固,四边形容易撕逼。民间关于“谁能补位”的讨论也开始了,这就是为什么网上有六大名著、七大名著、八大名著、十大名著的说法。
最终,在各路文人祥和的讨论下,入围最终决赛的是两本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两本书各有不少粉丝,疯狂的粉丝开始给自己的爱豆打call,几方势力争执了很久也没得出一个结论。
就在此时一个落魄贵族家庭的孩子曹雪芹写完了一本书《红楼梦》,这本书一出来就完爆这两本正在争论的书,成功入选四大奇书,还差点把那三本已经在名单里的顺便干掉。要不是国人强烈要求不能没有分类,估计今天我们只说《红楼梦》了。
就这样,关于四大奇书的争论告一段落,那么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 四大名著是现代概念
最早这就是一句广告语。
1919年情人节(也有人说是1912年情人节),当时有个书商找到上海《申报》,请他们给自己打个卖书的广告,广告内容是“四大名著特价六折”,卖的书压根不是这四本。后来因为《申报》影响力大,书卖得特别好。
从那之后,一直到1949年,各大书商纷纷在报纸上用四大名著这个词来推销自己的书,这时候的四大名著还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想卖哪本就说他是四大名著。比如说“四大名著特价五折”,书目是:《循迹晓讲》《循迹讲堂》《方老师语录》《循迹编辑部杂谈》。
时间来到198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吸纳西方文化,大批西方小说冲击了中国小说市场。在充分考虑“市场需要”之后,有关负责人决定要在中国传统小说中,招一批优秀作品跟那些舶来文学分庭抗礼。
◎ 四大名著第一次正式登场在1982年
于是,1982年6月,当时的《红旗》杂志文艺部编的《论文艺与群众》出版,里头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把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这篇论文引用了四大奇书的概念,之后才有了四大名著是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这个说法。
◎ 凭什么是这四本书?
多年来,很多人都问过一个问题,凭什么是这四本书成为四大名著,为什么聊斋和儒林外史不能入选。其实不是因为这两本书写的不好,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书籍的传播方式跟现在不太一样。
甭管是奇书还是名著,甭管有没有宇宙,这个定义是人定的,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上的事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才有文人相轻这种事情出现。决定这几本书能不能入选的重要原因就是流传规模和知名度。
中国古代说话和写文章是两种方式,说话是白话,写东西是文言文,想看懂文言文你得学。过去没上过学的人太多,大部分人看不懂文言文。之所以要这样,跟罗马教会不允许把《圣经》翻译成拉丁语以外的语言一样,为了统治阶级更好管理。
◎ 聊斋志异
而聊斋志异是文言文小说,故事再精彩,没什么人看得懂也不行。这个道理跟当年昆曲干不过京剧一样,昆曲太高雅,大部分人都听不懂,通俗的京剧就更受欢迎。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古代书籍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最重要的手段是听说书先生讲。所以说书的艺人叫先生,跟老师是一个称呼。
三国、水浒、西游在成书之前,里面的故事早就通过说书先生传到千家万户了。拿水浒来说,在罗贯中施耐庵把水浒传整理出版之前,民间早就流传其中的故事了,什么三碗不过岗武松打虎、拳打镇关西、杨志卖刀。再比如三国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或者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
◎ 街角的说书人(《清明上河图》局部)
说到西游记咱们得多说一句,好多人认为西游记是本童话故事,真不是,这是一本反映阶级跃迁的书。孙悟空是石头变得,属于精怪,在中国古代神话等级中地位最低,按理说精怪得先修炼成妖,再修成人,最后才能成仙。可是他因为造了神仙的反,直接修成仙。顺便辟个谣,《西游记》没被禁过!
翻阅中国古代禁书名单,根本没有西游记,反倒是《水浒》《红楼》都在名单中出现,《红楼》还占了一些别的名字,比如说《石头记》。就连传闻最多的“嘉靖皇帝禁西游”也是假的,据说嘉靖本人还是很喜欢看西游记的,当时民间也有很多关于西游记的记录。
说回来,过去说书水平最高的先生都在茶馆说书,茶馆掌柜的每年要请四位先生说书,先生天天来,一说说仨月,挣了钱茶馆先生两边分账。
◎ 如今在茶馆听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
这种环境更适合说长篇小说,比如说水浒传,今天说完武松打虎,明天接着就是阳谷县认亲,之后潘金莲出轨,再斗杀西门庆。故事紧凑,容易用扣子给观众扣住,更好卖钱。
儒林外史虽然也是长篇小说,但是里面的故事很分散,说完范进中举,观众当时挺开心,没扣子第二天不来了。影响说书先生收入。所以在茶馆说书的先生,很少有说儒林外史的。
那些进不了茶馆的说书先生,行话叫撂地儿团柴的(江湖春典、就是黑话,“团”念“入声”),他们说书虽然没有篇幅限制,但是因为水平不够,影响力不大,就算说儒林外史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可以说正是这种传播方式,导致儒林外史没能入选。
红楼梦跟其他这几本比起来很特殊,他不是靠着说书先生传播的。红楼梦太牛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大书,详细描写了官僚贵族生活的样子,不仅适合看,更适合研究。后来还出现了一个学科——红学。
红楼梦公认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巅峰之作,没有之一,他要不进四大名著,没有敢能进四大名著了。
◎ 结语
从四大名著的前生今世演变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多年以来的“文人相轻”以及“政治需要”,说白了,哪四本书入选四大名著都行,只把它们划分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这个范畴就够了。
而正式推出和普及“四大名著”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时代需要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