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画一幅全家福

昨天下午,我让全班同学画一幅代表家庭的全家福,我想从一幅简单的全家福上一定也能读出很多信息。

班里20个孩子,画的小人都千奇百怪,独具特色。大部分孩子都把自己画在父母中间,但也有几个孩子的画特别值得一提。

没有爸妈的全家福

小胖和小余的全家福上画了三个人,但是没有爸爸妈妈。小胖画了爷爷奶奶,原本他也想画爸妈的,只是想到自己已经一年多没见到爸爸了,就改画了爷爷,画面中,奶奶一手拿扫帚,一手拿100元钱,小胖紧紧地盯着钱,心里想的全是吃的。没错,小胖是班里的贪吃鬼,每天大口大口地吃饭,上课也要喊饿。

小胖的妈妈和我说,她们夫妻俩早就离婚了,小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不管事,爷爷不识字,奶奶又很强势,动不动就打骂小胖,长此以往,小胖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自卑。她也曾经和小胖沟通过,小胖很愿意和妈妈说话,但无奈距离太远,得不到实时的关注。

小余也是这样的孩子,她的画里只有哥哥姐姐和自己,她说自己没有妈妈,爸爸把她放在姨妈家里,姨妈家的哥哥姐姐才是她最好的玩伴。小余是一个内向的转学生,每天一声不吭地坐在位置上,也没什么同学和她一起玩,只是默默地坐着、发呆。爸爸常年在外地,每次打电话都是叫她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久而久之,小余就产生了一丝丝的叛逆情绪。寒假里,小余还偷偷在网上交友,和几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聊得火热,好在家人及时发现。

两个人的全家福

小金和小吕的全家福上只有两个人,当小吕把画交上来时对我说:“我已经好久没见到我爸了,我忘记他长什么样了,我也不会画我妈妈。”原来小吕的画上只有她和弟弟, 小吕是个懂事的女孩子,班里的擦洗收纳小能手,在家里也没少做家务。她妈妈只比我大一岁,听小吕说,她妈妈刚成年就生了她,她爸爸在非洲打工,从小就是妈妈一手带大的,基本上一年才见爸爸一次面。说着说着,小吕就止不住地哭了。

小金的户口在海南,信息册上也没有她妈妈的信息,小金说她不知道有多久没见到妈妈了,但她这次还是把妈妈画了上去。小金的家离学校很远,平时等车加坐车,来回也要一个多小时了。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也不会讲普通话,更别说关注她的学习了,远在外地的爸爸也只是偶尔打打电话。

记得开学一周后,小金的爸爸要出远门了,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小金得知这个消息后,眼泪瞬间喷涌而出,一路从教室哭到了校门口。

上学期期末,小金还在作文中写道:“有时候我坐在阳台上,真的想从这里跳下去,他们都说爸妈不要我了,但是我还有爷爷奶奶,我不能让他们伤心……”

读罢,心碎一地。

没有妹妹的全家福

小元和小杰这两个男孩子没有把刚出生的妹妹画上去,嘴里说着“妹妹太小了,我不会画”。几个女孩子听了就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嚷嚷:“他妹妹很可爱的,还叫萌萌,一岁都不到。”两个男孩显得不好意思,只是嘟囔着:“我不会画,我不会画。”

边上同学起哄:“你不会是不喜欢你妹妹吧。”小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

或许,他们只是一时间多了一个家庭成员,心理上还没有适应过来吧。

从孩子们的画里其实可以看见他们的心,班里20个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还有几个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长时间见不到父母,以至于说出“我不知道我爸妈长什么样子”这样的话语来。其实他们的父母也很无奈,他们也想留在孩子身边啊,可是现实情况不允许,只能在微信里托老师多照看着点孩子。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的第一次学习,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看待这个世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稳定的家庭在今天的乡村比比皆是,直接结果就是乡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我们知道,每个人要想在心理上健康成长,都需要一定的依恋对象。最普遍的依恋对象是父母,但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其他照顾孩子的亲戚长辈都可能替代父母成为依恋对象。

像小胖这样的孩子的依恋对象很可能是老师,可能是爷爷奶奶,那些与自己最常接触的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父母”,而鲜少见面的父母在心理上对他们来说至多不过是个“远房亲戚”。

语文老师一枚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