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重量行拳的体悟

夏雨荷 音乐: 陈佩廷 - 古筝曲

文:高奇男

在读书时,我们都学过牛顿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行拳走架中,我们称为地面反弹力。当拳练到一定程度时,脚板和脚指给地面一个作用力,地面给脚板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力由脚而腿而腰经脊柱节节贯穿行于手指。这是我们身体重量松沉到地下产生反弹力的结果,也称为用自身重量行拳。

拳练到这个份上,内气在体内初步形成,内劲已上身。在行拳时意念一沉,气就会沉到脚下。然后,脚下有一股劲力往上返经腿和腰发于身体各个部位。也就是拳论所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这种状态正是我们练拳人所要的。

要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应怎样练呢?我的体悟是:练拳,站桩,静坐三者结合在一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太极桩,肌肉放松,骨缝撑开,松沉圆活,八面支撑。它是练肩松,脊柱松,腰胯松的最佳方法,听说前辈师父教徒弟,先让徒弟站三年桩,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我是2016年在咸阳培训中心,听恩师李海水先生讲站桩课后开始站桩的。开始,二十分钟,半小时,后来一小时,二年后,二个小时。这一站就是五年。收获满满,体悟多多。肩松了,胛骨贴背,两臂练拳时沉甸甸的。站桩二年,两胯松开,裆劲到脚,脚下生根。四年后,脚和大地融为一体,身体自重松到地下并产生反弹劲力。此时,将地球的势能变成了行拳中的动能,打拳是一种享受。

静坐,我体会它是一种练心静极好的方法。前些年练拳总是思想不集中,念头多心静不下来。我身边的一位练八卦掌的老者说,你把打坐捡起来。因90年代初,我和当地的徐老师练了六年的气功。此后,我又开始静坐了,每天三次,每次半小时。效果非常好,练拳很快进入了静的状态。这个静是建立防止外界干扰的一 种意识屏障。

练太极拳规矩很多,但我理解的核心是阴阳,练习方法是放松,内容是炼气,它是一种动态的气功。我们通过站桩和静坐得到的松沉,是一种静态的放松。太极拳需要动态的松,所以,要达到动态的松,更需要日日苦练。

恩师李海水先生经常讲,练拳要掰开揉碎,熟烂于心。我理解前句讲的是练拳方法,后句讲的是心法。这些年来,我痴迷于练拳,十几年如一日,刻苦习练,并时刻不忘师父的叮嘱。

如起势,为了找到动力源,每天练100遍连续练了三年。

揽雀尾左掤入榫后,左臂打肘,打掤,打挒,同时右臂下採。我每天都练。

这些年单式练的最多的是:搂膝拗步、倒撵猴、云手、野马分鬃,有些动作感觉手空,如:进步栽捶、搬拦捶、撇身捶、指裆捶、提手上势、左右打虎、手挥琵琶,就将动作掰开专练。练单式的目的:一是每个细小动作都要和腰说上话;二是练劲力节节贯穿。

自身重量行拳是将自己自身重量节节贯穿的松到脚下,然后借用于地面反弹力行拳走架。要想达到这个状态,必须做到肩松,腰胯松,脊柱松,脚踝松。练习这些关节松的办法除练拳外,就是恩师发明的活步桩。几年来,我经常练活步桩,感觉非常受益。主要练法是小腿直,大腿弯,膝关节不受力,胯直接和脚说上话。

现以左搂膝拗步为例,简要说说自身重量松到脚下的状态。右胯放松,左胯将左腿抬起左脚落地后。此时,自身重量全部松到脚下,身体状态是:两胯股骨头分别向两侧外展,两胯撑开,尾闾内收,命门后撑,裆劲下沉,上有虚领下松腰胯,脊柱节节拉开,整个身体撑开撑圆。这是练拳最佳放松状态,此时,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双脚平铺于地五趾伸展和大地粘合在一起。真正放松到脚下了,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它是松沉功夫的体现。身体越放松,放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越多,借地面的反弹力也就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自身重量行拳和蹬撑得到的反弹力,虽然原理一样,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蹬撑腿脚用力,僵力所产生的反弹力,不能节节贯穿,它和顶门杠是一样的,只是一种自然现像,人人都会适应初学者。而自身重量行拳是习拳者经过多年苦练,得到的一种功夫。自身重量松沉到地下所产生的反弹力和身体产生的内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内劲。它受人体意念指挥,向下它和自身重量同步松到地面,向上它和反弹力一起充盈全身各部位,使身体向气球一样膨胀并富有弹性和张力,它是产生掤劲的根源。

以上,只是自己对自身重量行拳的一点体悟,愿意和大家分享。错的地方请师父,拳友批评指正。

李海水老师讲站桩:

(0)

相关推荐

  • 无极桩对于脊椎类疾病特别有效的原因

    无极桩对于脊椎类疾病特别有效,笔者腰椎疼曾达到需要白日卧床的地步,而且单手提3.4斤的重物,就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虽没有去医院拍片确认,但估计是脊椎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脊劳损之类的职业病,因长期坐办公室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二)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杨澄甫公所传太极拳十要,看似简单,但若澄甫公未公之于众,又有几人能体悟而得呢? 我们现在学拳很幸运,因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先辈们已留下丰厚的武学理论和实战经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一)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当下时节,正是春意盎然的光景.陆陆续续,和拳友们分享了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探讨颇为愉悦. 之于杨氏太极拳的传承,颇为见地的说法,即:杨露禅闯 ...

  • 行拳体悟 练出“功夫”

    ① 无极动,太极生,练拳须从无极始.打拳开始的时候不要匆忙,须静站无极桩:待到丹田气息鼓荡了,也就是说丹田气息发动了,再行拳走架. ② 宁可几天不打拳,不可一日不练功.打拳时不要以为自己是在打拳,只当 ...

  • 行拳时出脚要守定,移步要用重量不用力量

    行拳时出脚要守定,移步要用重量不用力量

  • 脊柱行拳才是关键

    为什么我们患脊柱病的过程总是很隐形?这是因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显意识是不关心脊柱的,都是四肢自作主张,想干嘛干嘛.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就散了,完全是一团碎片.本来四肢都是脊柱的仆人,现在仆人都觉得自 ...

  • 练拳要有这种体认,“行拳似绳牵”,一起学习一下

    高山的翼,大海的鳞.脊柱发力,未必就是抖,脊柱是大杠杆,通着头顶与脚底.身体很通顺,触力时,支撑力瞬间生成,这是好功夫.平时,总感觉自己有劲,端着架子,这是负担.感觉很顺,很舒服,一遇到外力,某一种结 ...

  • 太极拳郑曼青前辈的毕生练拳心得体悟

    郑曼青(1902-1975),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1928年,执教国立暨南大学,任国画科主任.1934年出任中央军校拳击教师,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咨议兼省国术馆馆长.1949年去台湾,196 ...

  • 以脊柱行拳,对你百分百有用!

    ♥ 山人与你准时相约,每日06:25 ♥       为什么我们患脊柱病的过程总是很隐形?这是因我们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显意识是不关心脊柱的,都是四肢自作主张,想干嘛干嘛.时间长了,人的身体就散了,完 ...

  • 难得一见的练拳心得体悟!(干货)

    子午抽添,卯酉沐浴.习武修道之人这四个时辰最重要.子时阳气上升,如之前不睡之后则难矣.故练子时功者不宜再睡.午时阴气上升,人多感觉困倦,因此要小睡片刻,所谓填补是也.卯酉则是阴阳持平之时,此时天地阴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