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泗水明代进士杜辂

泗上十卷楼主人杨刚所撰《明代进士杜辂研究》一文对杜辂家世、生平、交游、著述等已有颇为详尽的论述,仅于其生卒、升迁等具体时间节点因资料所限未能详知。近因搜查资料,偶然发现《嘉靖辛酉(1561)科山东乡试同年序齿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登科录》及《嘉靖四十一年(1562)会试录》,正是杜辂中举人、成进士之年的相关文献,其中内容颇能补充上述之缺憾,现综合各种所见文章、资料整理如下,以为杜氏之记。

注:《嘉靖辛酉科山东乡试同年序齿录》为隆庆五年(1571)重修版,万历二年(1574)由萧大亨重刻,因此其各人履历内容较《登科录》《会试录》丰富,特此说明。

一、家世

明·公家臣所撰《明故封 奉政大夫 前江西九江府通判 卞坡杜公 墓志铭》载,杜氏先世或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南)人,明初杜友忠“避乱居泗水上,爱其林泉之盛,因家焉”(今泗城东之林泉村),是为泗水杜氏此支之始祖。杨刚·《明代进士杜辂研究》云“友忠公有腿疾,以造纸为业”,盖本其所见之《林泉杜氏族谱》,科试录载杜辂为“匠籍”,可与之相参合。

友忠配张氏,生二子。次子荣,寿八十四,寿官。

荣配赵氏,生三子。三子盛,字世隆,乡饮耆宾(科试录为“寿官”)。

盛配蒋氏,生四子。次子锡,字承恩,以岁贡起家,为三河丞,称惠斋先生。

锡配陈氏,生二子。长子学诗,生于弘治乙丑(1505),字以言,号卞坡,十岁能文章,十六入县学,二十七以选贡游太学,嘉靖己酉(1549)选为九江府通判,历署德安、彭泽、瑞昌三县,政绩卓著,出仕六年,因某奸猾胥吏飞语中伤,闻之即挂冠而归,后因其子杜辂封赠刑部员外郎,卒于万历丁丑(1577)十月二十九日,享年七十二岁。

学诗配吕氏,生子三女一。长子时,字景庵,号经魁,嘉靖甲子(1564)科举人,娶朱氏;次子即杜辂;三子冕,县学生(科试录为“廪膳生员”),娶孔氏,杜时与杜冕均先于其父而卒。女适庠生何凤翔。另《嘉靖辛酉科山东乡试同年序齿录》中有道、德二人,分录杜辂兄、弟之列,或为其异母兄弟。道,监生;德,生员。(勘误:道、德二人为学诗公弟学礼公之子)

杜氏一门至杜辂兄弟而出一举人、一进士,一时之盛,为“鲁东鼎甲”(公家臣语)。

二、生平

杜辂,字从殷,号质菴,生于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六月初五日,相传曾苦读于泗东南能山朝阳洞中,嘉靖辛酉(1561)乡试第八名,壬戌(1562)会试第四十名、殿试三甲第二名,授中书舍人,乙丑(1565)升刑部员外郎,隆庆庚午(1570)升刑部郎中,万历甲戌(1574)升河南副使(河南按察司分巡汝南道副使)。

万历丁丑(1577)其父学诗公病危,杜辂于观察汝南任中闻之即上书朝廷,不待报而归,归四日其父卒,后服丁忧,至万历己卯(1579)四月葬其父于东原祖茔,请公家臣为作墓志铭。此后宦迹不详,万历二十四年(1596)《兖州府志》《泗水县志》均载其“薄于世味,宦况萧然”。

对于杜辂辞官一事,可作如下推想:据《明神宗实录》所载,万历四年(1576)、五年(1577)杜辂分别有一次降俸和一次降职处分,而两次事件一次是因为对案件审判与他人意见不同,却被刑科都给事中严用和指斥为“轻率太过,决谳乖方”,一次是因为汝宁府丢失一名囚犯,推而想之,第一次事件杜辂极可能是遭遇了官场间的倾轧,第二次事件则应算是连带责任,这两件事很可能使杜辂对官场产生了厌倦情绪,此后不久其父辞世,杜辂也就借机从此请告不出了。另于慎行《游泗上泉林记》记载了万历辛巳(1581)年四月杜辂与之同游泉林一事,当时杜辂丁忧期满已近二年,如其未辞官,按常理早该出任去了,而此时却在家乡悠游,据此也可作为推测其早已辞官之一证。

因资料缺乏,其卒年尚不得而知,卒后葬于尚书岭东。杜辂元配孔氏、继配朱氏,有子茂年(迁居党家庙),孙良栋、家栋(据《林泉杜氏族谱》,参见杨刚·《明代进士杜辂研究》一文)。

杜辂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五岁成进士,据说为有科举以来泗水甲科第一人,可谓青年才俊,冠绝乡里,是泗水县科举史中极其重要的开创性人物。他于隆庆四年(1570)奉敕恤刑山西,在任秉公持正,多所平反。王世贞在其著作《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七《荐举贤能方面官员疏》中载有:“河南按察司分巡汝南道副使杜辂,行履清修,器识温美,严赏罚而兵防允赖,精谳断而讼狱攸归,声实卓乎可观,勘报雅非其咎。”可见杜辂于河南任中也是成绩卓著,而所受的两次处罚,王世贞也在此以“勘报雅非其咎“为其正名,《兖州府志》亦评其“精于吏职,比谳平允,无所阿从”。他在年富力强、进身有望之时急流勇退,性情之洒然淡泊一如其父,真“清修之士也”(《兖州府志》评语)。

据杨刚·《明代进士杜辂研究》考证,杜辂著有《山西恤刑疏草》六册,列目《千顷堂书目》(卷十)及《明史》(卷一百三十四《艺文志二》)中,今不见传本。另有诗文散见于《泗水县志》《南阳府志》《清漾毛氏族谱》中。

三、交游

嘉靖辛酉(1561)科山东乡试中这一批七十五位举子都很重视交游,由他们所编《嘉靖辛酉科山东乡试同年序齿录》便可见一斑,时隔十年之后,他们早已各奔东西、际遇有别,却仍然重修了这部书,其间友情之深厚自不待言。杜辂交游中的几位好朋友在这部书里也大多都能找到,如公家臣、萧大亨、于慎修等均列目其中。

公家臣  字共父,号东塘,青州府蒙阴县人,嘉靖十二年(1533)二月二十九日生,嘉靖辛酉(1561)科乡试第二名,隆庆辛未(1571)科会试第一百五十六名,廷试二甲七十七名,改庶吉士,万历癸酉(1573)授翰林院编修,因夺情之议忤触张居正,辛巳(1581)谪调山西泽州判官,壬午(1582)升直隶广平府推官,癸未(1583)升南京户部主事,行至滁州病卒,葬黄山。著有《柳塘集》。万历己卯(1579)应杜辂之请为杜父作墓志铭,文中有言“仲氏(指杜辂),余同年友也。泗去东蒙不百里,余尝拜公(指杜辂之父)堂下,亲睹公言语行事。”由此可见两人交游之一斑。

萧大亨  字夏卿,号岳峰,济南府泰安州人(今山东肥城),嘉靖十一年(1532)三月初一日生,嘉靖辛酉(1561)科乡试第六十六名,壬戌(1562)会试第二百零六名,廷试三甲一百三十六名,授山西榆次县知县,乙丑(1565)升户部主事,历升佥事、参议副使、参政,万历庚辰(1580)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辛巳(1581)调宣府,壬午(1582)升右副都御使,己丑(1589)升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戍边多年,对维护边疆和平,立下重大功勋,后任兵部、刑部尚书达十三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卸官归里,万历四十年(1612)卒于泰安府第。著有《今古文钞》、《文章正宗》、《岳峰萧公奏议》、《家训》、《夷俗记》等。《泗水县志·艺文志》中有他一篇文章《谭公清田碑记》,文章中有“时乡士大夫暨耆老辈伐石于山,计勒碑以识不朽,爰请予言以记之”之句,未知此“士大夫”中是否有杜辂在,然就两人科第及地缘而言,有所交游应为可信。

于慎行  字可远,又字无垢,号谷山,兖州府东阿县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九月二十九日生,嘉靖辛酉(1561)科乡试第六名,隆庆戊辰(1568)科会试第二百八十七名,廷试二甲六十一名,改庶吉士,庚午(1570)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乙亥(1575)升修撰,丙子(1576)升侍读,癸未(1583)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后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万历十九年(1591)辞官归隐故乡,万历三十五年(1607)推为阁臣之首,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然重病缠身,入京不久即病卒于官邸,卒后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谷山笔麈》、《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史漫录》,编纂《兖州府志》。于慎行有《游泗上泉林记》一文,生动记录了万历辛巳(1581)年杜辂陪他游览泗水泉林一事,观文中所述,两人关系是十分熟络且密切的。

杜辂所交游者应当比较广泛,除上述三位外,如于《乡试序齿录》中细加查索应当还能找出几位,其外则有黎民表、欧大任等,可在他们的诗文集中找到些蛛丝马迹。如黎民表《瑶石山人诗稿》中便至少有四首诗与杜辂相关,内容包含邀约集会、过晤探访、礼赠答谢、乔迁贺喜等,足证两人关系之密切。再其外更有许多未能发现的,则有赖于广大读者去发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