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考研初试通过,却败在复试上?3个错误是根本原因
考研是分为初试和复试的,很多人经过了初试,却败在复试上,这是为什么呢?我总结后,得出了3个常见错误,希望大家别再触犯:
第一,英语口语不达标
考研复试时,英语分为笔试和口语,笔试包含听力,其实一般初试能够通过的人,英语笔试方面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主要被卡的环节还是口语,这是很多人拉分的地方,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缺少练习,毕竟在国内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发音上可能比较欠缺,所以更要多加练习。主要锻炼的几个方面就是自我介绍,以及如何用英语展示自己报考的专业。如果说你对自己专业学的是什么都介绍不清楚,自然会拉低好感度,老师在打分时,也不会给高分了。
第二,有记过或者专业课挂科问题
复试除了笔试外最重要的就是面试,面试多半看的是老师们的态度,老师喜欢你,通过面试几率高,老师反感你,很容易止步于面试。那么哪些学生最让面试老师反感呢?就是有记过或者有专业课挂科问题的人。
大学的记过处分,如果在毕业前不能撤销,就要跟一辈子,而一般有记过记录,在考研时,相比其他竞争者,就是矮了一头,老师很容易带有偏见。而挂科属于专业课方面的,也同样会败坏好感度。因为大多数考研都是以本专业居多,所以,老师很注重你在大学阶段本专业的成绩,如果在本科阶段都挂科的,到读研时要学的课程难度更高,你能否负担后续的学习压力,老师会持有怀疑态度。
第三,专业知识的积累无法达到老师要求
很多人考研时比较懒,觉得只要根据参考教材学习,踩线通过就够了,但研究生的选拔是从几百万考研生里面选取最优秀的人才,老师们考察的门槛是很高的、不少人就是因为老师提出超范围的专业知识回答不上来,在面试时被刷下。
因此,大家在准备复试时,除了对现有的考试资料进行学习外,还要主动收集一些与专业有关联的知识,或者目前无关联,但是未来可能会延伸到的研究方向,都要进行学习。因为国家培养研究生,不是找只懂得按部就班,原地踏步的人,而是需要更多不满足现状,喜欢不断钻研,勇于突破的创新型人才。所以,你积累的知识越多,面试时和老师的谈资就越大,老师越青睐你,那么通过的几率自然就会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