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从来不是考试的内容,只是一项所谓的微不足道的“杂科”,在教学目标上,小学美术课程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长石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乐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用美术表达感情和生活。如此丰富的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来讲,那些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觉得幼稚小儿科,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美术不是考试内容,教师压力也小,不用出太大成绩,所以工作热情也会减小许多。如果孩子过多的喜爱美术,家长也会认为不误正业,喝令禁止。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多多学习艺术来陶冶情操,从小学习钢琴、舞蹈、素描、漫画等各种形式和技能,但是学习时仅限于对技能浅层次的了解,像美术史之类的基本不会学习。现在的美术教育,尤其是我国小学的美术教育处于如此尴尬的现状,要改善这种现状就要让师生充分认识美术的意义。
关键字:美术教育 美术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强调学校应试教育,忽视常规美术教育。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对美术这样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科目不大重视,特别是当前的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为了有更高的成绩,美术课的开设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基本的教学大纲都得不到落实,何谈有好的美术评价体系。
2.强调学科共性评价,忽视美术个性评价。
一直以来,在如何评价美术教学时,人们常常会直接与其它学科联系上,过分地强调评价一些常规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忽视美术学科有其独特的一些特点。美术在课堂教学就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在评价中更应体现出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个性。
3.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长期以来,在评价一堂美术课主要是评价教师的一些常规工作,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等为主课堂教学评价,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情况评价。
4.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一堂课的评价往往是一张作业来决定,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包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美术课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美术师资缺额大,教师素质以及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整体上教学设备奇缺;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全面;教学水平及教材质量不高等等。显然,这些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二、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美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伴随许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有客观原因,也有很多的主观因素,最主要的还是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艺术的审美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直观性显现。人们对美的欣赏也就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人在闲暇无聊时,一旦有了一项高雅的、有意义的消遣,那生活就变得丰富而充实。一旦穷极无聊时缺少正当的消遣,那就容易循着人性的阴暗面去寻求一些低级趣味,甚至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培养的。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术教育是有限的,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具体表现出来,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在不断追求美、探索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美术也是孩子近距离观察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活动了,孩子每天研究不同的观察方法,并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描述。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就会发现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就会观察的越来越仔细,这也就证明孩子的感知力越来越强,也会越来越聪明。
(二)培养合作能力和独立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增强协同合作能力。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彼此间的交流,他们从熟悉的家庭一下子进入了陌生的集体,是急需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同伴关系,而美术教育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充分感受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大胆的表现自己,他们可以协同合作完成一幅美术作品,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组织美术课外活动,小组之间的合作评比,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培养小学生珍惜集体荣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让小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美术培养独立能力与培养合作能力并不矛盾,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准备绘画的工具、素材,而且构思、构图、造型、颜色、修整等一些列的问题都需要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自己来独立完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在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训练上,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与学习美术相比。
(三)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使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想象。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课中利用一些简单的点线面让学生想象一些画面自由涂鸦,这种联想练习,不仅刺激着学生去主动想象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美术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插上翅膀,打破常规,产生奇妙的火花,创造出美术的奇迹。例如在学习《风来了》时,要求小学生要通过想象描绘记忆中刮风时周围人和事物的变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风这一抽象事物。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术可以打破孩子对常态的认知,在美术的世界里,苹果不一定要是圆形,星星也可以眨眼睛,石头也可以作画……美术是一个永远都有新话题、新内容、新方法,并且需要不断的去尝试、去感受、去追求自己的观念和不同的表现手法的一种艺术。而孩子学习美术就会在过程中从小养成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一种优秀的思维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我意识,并让孩子一辈子收益良多。
(四)拓宽知识面和培养协调性
每画一张画,都会涉及到一个新的绘画内容,因为孩子要准确观察对象的形状、颜色和事物的构造与特征。例如最基本的点线面;美术的种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美术等;美术工具:铅笔,钢笔,蜡笔,水彩,水粉毛笔等……美术课堂的讲解范围广泛会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及常识,例如美术作品赏析时会简单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表现形式等等,所以,孩子学习美术就相当于也接触了各方面的知识。
美术教育中的手工是美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通过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参与活动。以及完成一个造型或一个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就要进行训练,如,折纸、剪贴、撕贴等。通过这些动作使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得到发展,并使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协调发展。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脑并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此外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孩子用自己的手接触到不同的笔、颜色、纸张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并且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的应用这些东西。所以,只有在美术的殿堂里,孩子才会真正的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
三、小结
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本的今天,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是近几年来美术教育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美术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三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度之间相符相成,融为一体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的天性、灵性、悟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美术教师应该把握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美术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