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被人追捧了600年,如果你能读懂他,或可穿越百个世纪
展开王阳明,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1905年,在中国东北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战争——日本和沙俄两个虎狼之国为争夺这块殖民地而相互死磕。
他们一路从旅顺打到奉天,继而在对马海峡展开决战,最后日本以劣势装备全歼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
日方指挥官是他们的军事天才一一东乡平八郎。回国后,天皇为其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并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
掌声响彻整个宴会厅,可东乡平八郎却默不作声,当众人一再追问获胜的原因时,他才缓缓从腰间取出一块牌子,展示着上面的七个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文中的阳明就是王阳明一一明朝第一能人、神人、雷人、猛人……如果你读懂了他,即使去到未来百个世纪依然可以在天地间横走。
王阳明画像
接下来,请允许我展开他。
成化八年(1472年)10月31日,王阳明出生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一个大富人家。
落地前,王阳明的传奇已经开始一一正常分娩日根本没有迹象,直到十个月后才在母亲腹中蠢蠢欲动。
期间,他的祖母做了一个梦:天神衣徘玉,抱着一个赤祼裸的孩子在云中鼓吹,然后从天而降,所以祖父认为他来自云端,打算给他取名为“云”,日后王阳明起居的“瑞云楼”就证实了这个说法。
天降神童,一家人喜出望外,不料王阳明却给大家泼了瓢冷水一一直到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但已能默默记住祖父曾经读过的书,用手脚表达对内容的感知。
这可急煞了众人,难道这个出生在云端的奇童会用这样的方式展开人生?
某天,一个得道高僧路过王家,王阳明穿堂而出,高僧急忙把他喝住,好一阵端祥,然后抚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之后,王阳明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王守仁,字阳明一一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而得。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王守仁的名字就藏在浩如烟海的智库里,奇怪的是,从这一天起,他开始说话了。
王阳明画像
在这里简单介绍:王家的先辈们世代为官,据说先祖王纲曾给刘伯温当过跟班,官至四品,这在浙江余姚算是破了天荒。不过,亘古未有的事还在后面。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家必须搬去北京,为什么呢?因为父亲王华成了当年的金科状元一一王家再次续写了余姚的绝版神话。
这一年,王阳明十岁,开始啃读四书五经,还能举一反三,其领悟能力让老师们惊讶不已一一不是循规蹈矩地读书,而是别出心裁,滋生出一些千奇百怪的想法。
不仅如此,寻遍所有兵书,每每起早贪黑舞刀弄枪。
先生和父亲根本搞不懂他的心思一一只因1449年英宗被瓦剌人俘虏,王阳明誓言一血国耻,遥报当年之仇,他的想法很纯粹,四书五经加军事韬略或可实现。
书房已经藏不住王阳明的宏图之志了。
一次,父亲把他带到关外一一彼时,那里并不宁静,蒙古骑兵虎视眈眈,无数次踏碎这里的草地。
王阳明呢?第一次猎足天地,无垠的空旷让他心生豪迈。
随后,他给父亲讲了一句话:我已给皇上写好奏疏,只要给我几万人马,便可以踏平鞑靼。
王华惊呆了,真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蒙古大草原风景
以上或体现了王阳明的天真,不久,他又迸出一个新的念头,直言无讳地告诉父亲:自己要做圣贤。
王华听后气不打一处来,这时他才明白,再不能任由儿子天马行空、信驰由缰了。
和老师一合计,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登出一则征婚广告,让这小子有个女子栓住,待成家立业后或可以安静下来。
这一下,王家的门槛被媒婆踩破,京城风姿绰约的女子纷纷以嫁给王阳明为荣。
没想到,王华对这些貌美如花的女子一律婉拒,相反选择了远在江西南昌的一位小户人家一一诸养和之女诸氏。
就这样,王阳明去南昌做上门女婿了。诸养和见到王阳明(之前听说过他的故事),欢喜得不得了,决定择黄道吉日为二人举行大婚。
结婚当天,诸家鞭声唢呐,一派喜气洋洋,当欲拜堂行礼时,却发现王阳明不见了。
诸养和哭笑不得,于是安排人四处寻找,第二天早晨才在城外的一处道观找到了他。
王阳明生生地错过了新婚之夜。
他在干什么呢一一和住持在道观里打坐,用无穷无尽的智慧告诉他什么是孝与道,让住持悲从心起、潸然泪下,第二天就背着铺盖走人,回家守望父母去了。
好个神奇的王阳明。这一年他十七岁。
道观图片
第二年,王阳明带着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老家,经过广信时,特意去拜谒明代知名理学家娄谅。
娄谅第一次给他讲述“格物致知”之学,让王阳明知道了朱熹的“传注为宗”、“三纲五常”之外的事物还可以有发展空间。
因为“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来龙去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同样蕴含着至真的道理。
这或许就是事物的本身,换句话说事物的因果、真谛就藏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
连竹子也是这样的。于是王阳明想通过观察竹子来“格物致知”。接下来,他站在竹子面前,三天三夜痴痴凝望,不吃不喝,想找到道之所在,想寻回事物的本真。
只可惜三天下来,竹子还是那片竹子,道依然悬浮在空中等着他。从这一天起,王阳明对“格物”之说产生了极大怀疑,从这一天起,一道闪电想撞开他的灵魂。
竹林风景
王阳明的特立独行早已传遍京城。
20岁那年,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而此时,他更在意的是谈论军事,且能射得一手好箭。
二十二岁那,考进士不中。时任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对他说:这一次你虽然没中状元,但我料定下一次必中,所以现在你试作写一篇状元赋吧!
于是王阳明挥毫泼墨、点句成金,一篇状元赋洋洋洒洒跃然纸上,引来朝堂元老们围观,唏嘘之余就有人议论开来: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日后必将目中无人。
三年后,王阳明又一次落第。
父亲王华为此感到惋惜,私下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不料,王阳明再次语出惊人,他笑着回答父亲: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却以不登第为之懊恼为耻。
这就是奇思妙想、有别于常人的王阳明,灵动的思维注定会走一条不寻常的路。
明朝状元画像
时间来到弘治十二年,这一年王阳明28岁;这一年王阳明参加礼部会试,因成绩出众,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一一虽然没被李东阳言中,但却圆了父亲的梦,正式踏入仕途。
期间,王阳明向朝廷上疏了一份西北边疆防务八事,随后去了刑部,断些冤假错案,不久,因病请求回乡,在明武宗朱厚照登上大位前还只是一个兵部主事。
世人皆知,朱厚照是个贪玩的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又培养了一个明朝的大宦官一一刘瑾(由于此人不是本文重点,其劣迹不再单独介绍,但权势薰天,深得朱厚照信任却是不争的事实)。
让我们直接来到六部九卿上书事件,大家同仇敌忾一心想营救被刘瑾打压的南京言官戴铣。
可由于刘瑾的权力如日中天,六部九卿也奈何不得。但有个人既想救下戴铣,同时又给司礼监掌门人刘瑾取了一个浑号一一权奸。
这下,祸惹大了,刘瑾怒不可遏,决心除掉他。好在前面结了善缘,六部九卿挺身相救,不得已,刘瑾着人打了王阳明四十大板,随后把他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
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关键龙场驿还是个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
其实,这并不打紧,重要的是刘瑾派人尾随在身后决定取他的人头。
刘瑾影视剧照
接下来,王阳明即将开启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首先,为躲避刘瑾追杀,他把自己的官帽和鞋子丢进了钱塘江,同时在岸边留下一封遗书一一就这样,王阳明真的死了。
杀手们欢天喜地,回朝廷领银子去了,杭州的官员们也信以为真,碍于父亲王华的面子还派人在江边给他招魂。
命运是曲折的,生活是残酷的,王阳明知道,要想成大功,立大业必须得活下去。
他星夜兼程地去南京见了父亲,父亲告诉他唯有去贵州那一条路。
于是,王阳明辗转西南,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龙场驿。
王阳明就是王阳明,他的儒雅感染了前任,他的学识温润了附近的蛮夷,龙场驿不再是那个蛮荒之地,而更像一个新兴的阳光般的作坊。
不久,在龙场驿的一个山洞里,王阳明的心学横空出世,他的智慧将光耀四方,让中原之外的儒家文化之国奉为国学和经典。
龙场驿王阳明悟道的山洞
关于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有很多,在这里,笔者不敢造次,但还是忍不住想谈谈看法。
之前,朱熹以“三纲五常”,“去人欲,存天理”作为社会的构架和准则,封建帝王一直视为治国法宝。
简单说来:所谓忠、孝、仁、礼构筑了一个人伦金字塔,无论你在底部、中层还是顶端,必须按照设定的轨迹完成人生。
寿终正寝即是对家国最好回馈,这样你就是大才、是勇者抑或智者,反之,就是离经叛道、天理难容。
这样的结果如死水微澜,人们不能发挥创造性思维,这也是过去两百年国人饱受外族欺凌的根源所在。
那王阳明呢?用“知行合一”四个字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知行合一”呢?个人理解,归纳起来就是“存在即合理”,“不合理的就应该摒弃”。
天,就当时而言,王阳明的学说犹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击碎了统治者的美梦,像蚂蚁的巢穴筑在底部,稍有不慎便会一决千里。
反过来讲,这种思想无异于人性的解故,它唤醒了人类的良知和灵魂,他描绘了社会的另一种状态。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乌托邦,而是用“知”和“行”勾勒了一个圆润、和谐的人世间。
好个王阳明,600年来你的思想光芒万丈,笔者坚信,即便去到未来一千年,你依然会在星空里闪耀,因为只有爱与被爱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爱的瞬间
一番感叹后,可能扯远了,让我们继续。
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阳明贬谪期满,去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做了知县。同年8月,一代奸宦刘瑾被杨一清和正德八虎之一的张永设计扳倒,没想到,明朝依旧停留在疯狂的“朱厚照”时代。
第二年,兵部尚书王琼对王阳明十分赏识,在他的推举下,王阳明被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彼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大小头目还在横水、左湲、桶冈等地称王与朝廷抗衡。前任巡抚文森由于没有剿匪之策,只能托病离职。
王阳明呢?在他面前这些山贼无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他深知,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他责问年老而狡黠的奴仆,一番威逼利诱后,盗贼的行踪和内应便浮出水面。
王阳明反其道而行之,对如实坦白,具有悔意的内应一律赦免,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向,随后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一举荡平大帽山。
日后,他又直接率上杭之兵进攻大庾,克左湲、横水,设置崇义县。
一时间,王阳明用兵“诡异”,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在民间,人们不再把他当人,而是当成神了。
朱厚照影视剧照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一个惊耸的消息传到北京一一宁王朱宸濠叛乱了(他的先祖正是革车六千、带甲八万的第一代宁王朱权)。
朝中大臣惊慌不已,兵部尚书王琼却乐呵呵地说:如果王伯安(王阳明)要是在江西,肯定会擒获朱宸濠。
王琼一语中的,而此时,王阳明还在福建剿匪。
当到达江西丰城时,王阳明得到了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由于剿匪功成,军权上交,除了几个仆人之外手里已无一兵一卒。
情况危急,王阳明立即联合江西境内的官员,发出讨贼檄文,募集义兵,之后赶赴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
他还借朝廷之名,假传檄文命各地军马到江西擒王——从无到有一下得八万士卒,用铺地盖地的舆论攻势让朱宸濠心急如焚。
战术上,左右佯攻,以逸待劳,写蜡书正告朱宸濠伪相李士实自己的攻击方向,诱敌深入后却按兵不动,从而集精锐之师把朱宸濠的叛军引到鄱阳湖展开决战。
双方激战三天三夜,宁王朱宸濠战败被俘,王阳明身体力行,35天平叛功成,立下不世之功。有力地践行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阳明神话。
朱宸濠影视剧照
当平叛的消息传回北京,跃跃欲试的朱厚照却命人告诉王阳明:把朱宸濠放了,让他再擒一次。
王阳明哭笑不得一一但君王的旨意不可违,而正是这次江西假平叛决定了朱厚照的生死。
期间,由于局势复杂,王阳明洞若观火,一再提醒朱厚照,让他小心。
当朱厚照游完牛首山后,心情大爽,王阳明奉命觐见,对他说了一席话:
先于沿途伏有奸党,期为博浪、荆轲之谋。诚恐潜布之徒,乘隙窃发,或有意外之虞,臣死有遗憾矣!
大意是:圣上此行,沿途有奸党,这些人有博浪和荆轲之勇,要千万小心。假如你出了什么意外,臣即便死了也会遗憾终生。
王阳明,真君子矣!集道、义、仁、孝于一身!
只可惜朱厚照把它当成耳旁风,最终酿成了积水池翻船、一病不起的悲剧。
王阳明画像
朱厚照崩了,后继无人,旁枝兄弟朱厚熜登上大位,是为嘉靖皇帝。
这位机智无双的帝王起初对王阳明加倍推崇,但由于眼里容不下沙子,之后便对其进行打压。
王阳明深感落寞,特意向朝廷请辞。反过来,朱厚熜又演了一出戏一一不准,并封他为南京兵部尚书,不久,荣膺新建伯,准允世袭。
第二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
这一年,王阳明54岁,送走父亲后在家乡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王阳明的思想像飞天的翅膀一样传遍四方。
关于心学,他在天泉桥留着四句教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善恶均在一念间,良知来源于本体,能除恶从善就是格物。
一句话概括了善恶的根本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一此语也许亿万年后依旧光芒万丈。
天泉桥
此后,王阳明再次回朝,用他的机智和声威参与平叛,从无败迹一一要么让敌人主动投降,要么以兵勇之势使敌人屈服一一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圣人王阳明。
1529年,多年的辗转奔波,王阳明的肺病已无药可救。
他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并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的工作——没等到朝廷批复就回去了。
1月9日8时,明朝最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家、智者、勇者、强者王阳明,病逝在江西南安府大庚县者龙港(今江西大余县境内)的木船上。
王阳明墓
最后,请允许笔者用叔孙豹的那句话来结束本文:
立德、立言、立功一一王阳明全部做到了,同时为中华留下了无数个永恒的经典。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王守仁传》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