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呢
拥有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相对比较高效一些。在家里中,如果没注重孩子行为和表达的培养,就容易失去原则。孩子一有要求,就马上给予满足,不管是不是合理。达到需求的条件,就是要掌握的工具和方法。在家庭中,家长会定原则,树规矩,这些就是满足需求的条件。家长按照条理去做,孩子就直接模仿来了。与其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还不如在实践中教。当顺从道理,变得自然的时候,还有什么遗憾呢。有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容易顶嘴,甚至讨价还价。这些是跟谁学的呢,可见,日常生活中有所模仿出来的。不要和孩子争吵,争赢了,家长也没面子;争输了,对孩子成长有帮助吗?养成了争强好胜,而不太容易与人相处。
那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教孩子做哪些事情呢?力所能及,比如,扫扫地,帮忙摘菜,刷刷碗筷等辅助性的。要比蹲着玩手机,更有点意义了。生活中,其实是有很多可以做,很多可以学的。如果这个时候,不懂得教孩子;学了很多知识,不能追溯到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也不容易思考理解。聪明的孩子,必然是勤奋的。孩子喜欢玩,就教孩子怎么玩的愉快;孩子想问家长,就教孩子如何思考,然后学会怎么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从提问到结果,只是瞬间的,但思考是中断的。实践的过程是连续的,中断了,就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能够教会孩子点本领,将来会帮父母做事。
如果家长只是在管教,而什么本领都没教会孩子;那孩子拿什么去努力,跟父母在什么事上,增进感情呢?孩子对父母是敬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有责任心的。为孩子长远考虑的,是行为和沟通能力上,体现良好的品德教养。父亲对孩子叮嘱,并有严格要求,其目的是让孩子不要失去节制。而母亲呢,要慈爱和包容,能够听孩子的话语。如果都很严格,孩子就不知道向谁倾诉了;如果都很宽松,那就没有节制,在外容易碰壁或挫折。对孩子的负责,家长是要不断学习;而不是说,不懂作业上的内容,辅导不了啊。专业知识上,有老师在,何须家长越俎代庖呢。家长要辅导的是,学习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在实践中,寻求目标,确定方向,收获结果。
启蒙阶段,丰富孩子的业务生活,而不要一头扎进课本里。学习有专注力,更需要兴趣的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教孩子如何顺应情景,学会找到适合的趣味。在幼儿园阶段,就要把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理解掌握到位,就可以了。如果一直朝前,那规定年级,阶段做什么呢。过犹不及,太快了容易失去认真的态度,太慢了会感到紧张而焦虑。家长及时了解,做好辅助,引导思考。专心去陪伴孩子,而不要玩着,看着,说着;那氛围在哪里呢,没有氛围,就不要怪孩子思绪跑到九霄云外了。学习的时候,氛围就能稳定孩子的思绪,进一步专注,提升效率,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