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想太多的苏慧伦《同名专辑》……

2006
苏慧伦《同名专辑》

朋友那儿听说,今天是苏慧伦的生日。上一次关注到苏慧伦的新闻,还是今年8月份,第32届金曲奖,她和万芳共同担任颁奖嘉宾的画面。截止今年,金曲奖办了32届、苏慧伦出道31年,并且在去年还发了新专辑《面面》

相信在绝大多数人心中,苏慧伦的名字和滚石唱片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去年的新专辑《面面》,还是在脱胎于滚石的相信音乐发表。包括笔者第一次看苏慧伦,也是在打着“滚石”群星旗号的拼盘演出。

早期苏慧伦在陈家丽的“朱雀文化”时期,就是由滚石代理发行她的专辑,那时她还标准的玉女路线;后来,苏慧伦真正加入了滚石,凭借《Lemon Tree》、《鸭子》和《傻瓜》这“变身三部曲”红极一时;再到后来的《懒人日记》、《恋恋真言》,虽说在音乐上有突破,却在销量上遭遇了滑铁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苏慧伦大部分专辑都是在滚石唱片发行的,而她的“非滚石”作品,好像一直被人忽略。

2001年的《恋恋真言》是苏慧伦与滚石唱片的分手之作。此后的五年里,苏慧伦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影视界,没有发新歌专辑。人们再次听到苏慧伦的歌,已经是2006年了。

今天要聊的专辑,距离今天有15个年头。2006年的4月25日,苏慧伦发行了加盟新东家环球唱片(台湾)后的首张专辑《苏慧伦同名专辑》。2005年,苏慧伦选择签约环球唱片(台湾)复出歌坛。环球把她安排在已经成为历史、但品牌仍继续沿用的“上华唱片”旗下。所以我们在专辑的实体碟上,能看到环球和上华的logo并行。据说这张碟现在挺贵的……在二级市场上远远比苏慧伦那些热门专辑少见。

从05年签约之后,苏慧伦便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张《同名专辑》的制作当中,从收歌到录音,苏慧伦全程参与其中。由于许多幕后班底是首次与苏慧伦合作,苏慧伦也主动约制作人出来喝下午茶,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合作。

专辑没有刻意取名、直接叫《苏慧伦同名专辑》,也寓意着苏慧伦到了新东家、一切重新开始,企划上面也没有营造出晦涩的概念,而是将十首简单的情歌拼凑出了一段感情的周期。当年的“怪潮玉女”,正式转型成为了“知性女声”。环球也为她请来了李偲菘李伟菘Jim Lee陈子鸿四位幕后大咖,担任专辑的制作人,充分保证了作品的质量。

专辑第一主打是陈忠义的作品《不想想太多》。陈忠义就是著名的兄妹组合“JS”的成员之一(代表作《杀破狼》),同时也是位出色的词曲创作人。在得知自己要帮苏慧伦做这首歌的时候,陈忠义喜出望外,特别跟苏慧伦透露,他们兄妹二人学生时代就是听着苏慧伦的专辑开始学习流行音乐,妹妹自学的唱歌技巧,还都要拜苏慧伦的专辑所赐。“不想想太多”也说明了专辑的思路,就是一张不用思考太多、静静聆听的情歌专辑。

面对偶像邀歌,陈忠义又贡献了一首词曲创作《我们》。“不敢相信,我们又见面,你问起这些年,我经历的改变”,像是老友重逢时的叙旧,又像是阔别乐坛五年的苏慧伦,对乐迷们的问候。

在《不想想太多》的credits里,我还看到了一个暴露知识面的名字:古皓。早年也是原上华唱片旗下的歌手,这次又以和音歌手的身份,出现在了“上华唱片”的作品里,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上华已经不是当初的上华了。

听到郭子的作品《爱了就懂了》,就好像又回到了90年代,标准的芭乐歌曲。郭子一直属于专辑里的“熟面孔”,早在90年代开始,就和苏慧伦的合作比较多。反倒是这一次郭子+姚若龙的组合比较少见。如果我告诉你它的编曲人是香港的刘志远,你会不会觉得对于词曲唱编四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交集?

新加坡音乐人柯贵民的《轮廓》是一首很有意思的歌,因为它勾勒出了苏慧伦的“伦”廓,歌词中巧妙地串联了苏慧伦出道以来的首首经典,像是一首自传的小诗、也像是苏慧伦的“半生成就展”。歌颂如风的海涛专门解读了这首歌中cue到的每一首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Say Goodbye to the Past | 苏慧伦《轮廓》

2006年也是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的时期,新人层出不穷、老人纷纷淡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发专辑频率从“一年几张”变成了“几年一张”。以苏慧伦为例,“同名专辑”是她第14张国语专辑,而去年的《面面》是第16张。2006~2020这十五年来,她只发过三张专辑。

《我的勇敢我的快乐》是制作人李伟菘亲自谱曲的作品,这也是全碟唯一一首由制作人亲自上阵创作的歌。手鼓和木吉他营造出了一种异域风情,算是这张情歌主线专辑中的异类。本人非常建议屏幕前学吉他朋友自己扒一扒这首歌,会对你的学琴之路很有帮助。

《找到幸福那年》是来自新加坡填词人小寒的作品。小寒作为女性词人以细腻的文风著称,擅长在歌词当中刻画都市女性的爱情观,她也是第一位入围台湾金曲奖的新加坡词人。蔡健雅的《达尔文》就是她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作曲人于立光,是一位半路出家的音乐人,曾经是游泳运动员及影视演员。他还有一个大家更为熟知的名字叫于晓光。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于晓光曾经在拍戏之余,专门拜师李伟菘学习作曲,苏慧伦这首歌正是他以音乐人身份发表的第一首作品,制作人当然也是于晓光的作曲老师李伟菘。

专辑里还有来自新加坡,作曲人黄韵仁的作品《爱情华尔兹》,也是由小寒填词。这对儿组合创作的作品,我更喜欢2007年苏慧伦《左撇子,旋转门》专辑当中的主打歌《旋转门》。

排在最后一首的《失眠特快车》是蔡健雅作品,许多人也因此去这首歌的评论区“打卡”。这是陈子鸿老师操刀制作的曲目,黄中岳编曲。带有indie味道的编曲,仿佛给全碟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期待苏慧伦的下一张专辑……

关于这首歌的词作者,网上的资料和我手中的实体唱片有出入,大部分网站资料显示词作者叫刘宜,实体唱片中则署名许常德。我还是以实体为准。据说刘宜是许常德老师的太太,故此我更相信这首是许常德老师借太太的名义发表的作品。

“老上华”的核心人物许常德、遇到刚加入“新上华”的苏慧伦,是一件非常巧的事情。当初阿德为苏慧伦填词的《Lemon Tree》,被李宗盛说是“上下句没有联系”的歌词,可是偏偏就这么红了。不过这也不是李大师第一次看走眼了……从“柠檬树”开始,苏慧伦的“变身三部曲”,都离不开许常德的“加持”。

这张“同名专辑”想要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试图超越自己的苏慧伦,而是一个你熟悉,但又陌生的苏慧伦:熟悉的是苏慧伦娓娓道来的声线,陌生的是苏慧伦与新的制作群、新的词曲作者磨擦出的新鲜感。

℗&©愚人音乐坊 2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