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喜欢考查一些大学教材内容,壶穴、风化坑、冰臼、岩臼?都是讲的什么?
在一些基岩河床上
可能会发现一些穴壁光滑、其形似井的凹坑
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
壶穴也叫瓯穴
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
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
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
类似的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底床上
由冰水冲蚀造成
特称之为冰川锅。
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
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
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
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
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
形成了圆形孔洞。
流壶穴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
河流壶穴底部为下凹状或底部中央有突起
完全没有平坦状
口缘无明显的出水口
侧壁和口径边缘圆滑。
壶穴景观是河道中形状若壶的一种景观,又称瓯穴、岩穴。它是河水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基岩河床而成。壶穴往往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以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
壶穴是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的圆形孔洞。
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因此也有“石面桶”之称。
壶穴形成的原因是多元的,包括地质、气候条件等,还需要合适的风力、水流、泥石流和冰熔、雨量、河流坡度、岩体损耗、节理、回春作用等多重因素。
壶穴形成条件:一是河床必须为石质河床,二是河床的落差比较大,三是长期以来河水流速快且相对比较稳定。壶穴的形成一般需要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时间越长,壶穴的直径越大,深度越深。
河流壶穴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
河流壶穴底部为下凹状或底部中央有突起
完全没有平坦状
口缘无明显的出水口
侧壁和口径边缘圆滑
风 化 坑
山顶风化坑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可以出现在各种岩石上,但在花岗岩上最发育,也最为典型,可以出现在从极地到荒漠到热带湿润地区。
河流风化坑
风化坑形态不一,平面形态可分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风化坑口径边缘往往不圆滑,坑洼状或锯齿状,典型者出水口处以内的侧壁内凹,口径边缘突出,内径大于口径。
山顶风化坑的发育与河流流水作用没有关系,河流壶穴的形成与河谷的发育过程有关,河流壶穴可发育于河床各个高度和坡度上,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河谷中的风化坑只能在河流深切后,流水不再作用到的河床部位(河水不能淹没的位置)发育,说明壶穴在河床下切的整个过程中都在起 (侵蚀) 作用,而河谷风化坑在旧河床抬升成为侵蚀阶地后才开始形成,只能是积水的风化作用的结果。当地壳抬升后,壶穴可能会转化为风化坑。
冰臼又称冰川壶穴、山脊壶穴,它是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它是冰川的直接产物。(但也有学者认为山脊壶穴是差异风化或风化作用等形成。)
冰臼平面上多数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其中较深的冰臼多呈口小、肚大和底平特征。口部上缘带有缺口(或开口),缺口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一般臼口宽约0.3~2.5米,深0.1~2.7米左右。最大的直径达18.5米,深7.5米;最小的只有1公分,似一般钮扣大小。
这些“岩臼”是怎么形成的呢?经众多专家考察认为:这些岩臼是罕见的自然遗迹,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结果。
关于克什克腾青山“岩臼”的成因,专家学者说法不一,主要有三个观点:第一是“冰川论”持此论者称岩石上的这些坑穴为“冰臼”。冰川论认为冰川压融水沿着冰裂缝或冰裂隙向下喷射,急流、冲击、旋动和研磨下伏基岩,而最终形成“冰臼”;
第二是“风蚀论”持此论者称岩石上的这些坑穴为“壶穴”。风蚀论认为1万8千到1万年以来,克什克腾地区风力强劲,花岗岩受风吹蚀作用在表面形成不对称的“壶穴”;
第三是“综合成因论”持此论者称岩石上的这些坑穴为“岩臼”。综合成因论则认为花岗岩是一种易风化的岩石,花岗岩在水、冻融、风蚀作用共同参与的差异风化作用形成“岩臼”。
现在多数人倾向于第三种说法,故此称为“岩臼”。
典型例题
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3题。
1.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
A.地表多裂隙 B.地表起伏大
C.水温高 D.含沙量大
2.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A.全年气温较高 B.地势落差大
C.岩石抗蚀力弱 D.降水更丰富
3.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
A.增大流速 B.对基岩磨蚀强
C.改变基岩性质 D.增加地势落差
答案:1. A 由图a可知。
2.C 喀斯特地貌属于石灰岩地貌,石灰岩的抗腐蚀能力比较差。
3.B 壶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它的形成过程属于外力侵蚀,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流水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对基岩磨蚀。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回答1~3题。
1.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3.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
1.B 读材料可知,壶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
2.C 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故选C。
3.A 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