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良渚游踪:重回上古江南​II胡春雨


良渚游踪:重回上古江南

☆胡春雨

郁郁江南,注定不是文明的洪荒之地。他的辉煌,不仅在千百年来,更在五千年上;他的品格,不仅是温润灵秀,更是气象万千。在中华文明向世界拉开大幕的时刻,良渚古城——这颗太湖烟波浣洗的明珠,在神州东南一角,辉耀着历史长河。这里曾是最早的杭州,也许今日南国,只有大上海可以彷佛其当年的伟岸。
“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其草惟夭,其木惟乔”。尽管这只是四千多年前禹贡时代的扬州风物,此前滔天洪水,已将良渚淹没在历史前夜。但走进余杭良渚遗址公园,仍然不由联想到这句话。的确,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这里毕竟是锦绣江南。震泽,古之太湖;三江,水网密布。水乃生命之源,当被人类驾驭复归常轨,终将哺育出万物繁茂、富甲天下的鱼米之乡。
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华先民已经开始农业种植,为定居生活创造着条件。历经漫长积累,五千三百年前,发达的稻作农业为良渚古城诞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一座周长十二三里、面积二百八十万平米的都邑,雄视东南半壁。这是一座千年之城,在上古星球上,没有哪座城市可以望其项背。原来,当文明照临的时刻,远非我们想象的月明星稀,而是旭日东升红光万丈。良渚的意义,在于实证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告诉全世界:我们的根就在东方,震泽之波,托起了文明的朝阳!
黄梅时节,独步良渚,四望碧草如茵,俨然铺展南国的大草原。茂叶修长,随风偃仰,汇成绿波起伏,把世界涤荡的一片葱茏。直到隐隐远山,止步野旷天低之处。此时,乌云从山头压了过来,送来了清凉,带走了闷热,让世界绿的更加沉郁。一洼洼水面,一道道水渠,或隐藏草丛深处,或流淌道路两侧,清澈中闪耀着灵性,泠泠然吹皱了微波。出没古今之间,可有先民的舟筏在身边划过?可有匠人在岸边的台地劳作?良渚无声,告诉后人:上古江南一样的河道纵横,诗意中沿河而居。绿树丛中,根据考古复原的庐舍,隆起茅草堆成的坡顶,四壁木骨泥墙,涂成黄皮肤的颜色。尽管跨越五千多年,让人一眼看出,这里从来都是华夏。
良渚时代,文明的圣火在九州点燃,形成群星璀璨天下万邦的局面。黄河两岸,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从中原大地向四方辐射,大汶口文化在海岱之间的东夷崛起,五帝奠定九夏的龙山时代,正豪壮走来。长江下游,历经二千年间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浇灌,良渚文化喷薄而出,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贡献着南国伟力。回溯文明源头,中华之为中华,因多元而壮丽,因一体而不朽。
登上层叠高台,走进莫角山宫殿遗址,站在整个古城中心的制高点上,不由伸开双臂,任由长风入怀。在此,似乎可以仰接苍穹,抚平远山,俯瞰众生。原来教科书上所谓原始社会末期,与蒙昧无关——这分明是一座宏伟的国都,肚里容得下四座紫禁城,周边数以百计的文化遗址,众星捧月般围绕着中心。城内没有耕种的土地,却拥有储备巨大的国家粮仓,通过多达八个水门,将贡赋在四周源源输入。
古城的修建,需要耗费上千万土石方。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通达内外,润泽方圆数百里土地,在水乡泽国构建起“山丘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这必定是一颗强大方国的心脏:没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稳定的社会秩序及其赖以维系的精神文明,不可能成就如此杰作。五千年间,以宫城居中为尊,构于高台之上,内城、外城重重包裹的建都形态,直到明清几乎没有变化,构筑着江山一统的立国规模。先秦古籍《鹖冠子》记载,“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莫非就是良渚?良渚文化后期,黄帝以来的统一战争如火如荼,似乎并未影响其在东南的中心地位。
宫殿区西侧的反山王陵,为揭秘古史提供着佐证。它并不像后世王陵那样宏大,十余座王室成员的墓穴呈南北两行排列,最让人震撼的,是出土的大量玉器,集中透露出良渚时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点。特别是“玉礼”——通过用玉制度,体现一个社会思想观念、精神皈依和治理秩序。五千年来,玉文化和礼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唐尧后期,大舜摄政巡狩四方之时,便是以“五礼五玉”开诚布公,与天下诸侯交接有道。良渚,乃其重要源头和制高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外方内圆的玉琮、浑圆若天的玉璧,代表着威武决断、征伐四方的玉钺。就外行而言,形制似与商周古玉并无二致,里面应有相通的精神脉络与历史传承,其间差异,也许只是时代与方言之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重达十三斤的“玉琮王”,居然能在一毫米间刻画出三四条纹路。在那个时代,也许将耗费一位杰出匠人毕生精力。用心若此,为什么不能沟通天地,达于神明呢?保佑良渚千年不朽的,恰是一位无所不在的神明,良渚后人称之“神人兽面纹”。他头戴羽冠,驾驭神兽,铺陈利爪。我想,羽冠意味着天日之广,代表着光明;兽爪意味着威武之道,代表者力量。神秘的图腾里,一定寄托着一个伟大城邦赖以自立的神力,凝聚成共同信仰。
然而逝者身旁的土层,显示继良渚之后已是汉代,中间落寞了二千年之久。四千三百年前,洪水席卷全球,水乡泽国难免首当其冲。良渚突然沉没,直到尧舜禹战胜洪水重奠九州,划为扬州之域。此后钱山漾、广富林文化时期,良渚长期没有恢复元气。随着大禹南巡,在会稽山下大会诸侯,大禹苗裔的越国在此扎根,终将续写新的辉煌。
良渚已经睡去,等待后人醒来。他就流淌在民族血脉里,贯通着我的南方和北方。

作者简介

胡春雨,天桥作协副主席,长清民革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主任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