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诗唱大唐》:唐诗是由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有欲望、有爱恨,也有能力的人,活生生地写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
在签售会上谈新书
《诗唱大唐》
凤凰出版社,2021年8月
▞
在文末留言
10月28日,文汇学人将选出5位读者
获得凤凰出版社赠书
这本书是我最近十多年的工作。我从事学术以来一直是做文献为主。好处是不断有新东西发现,自己独自兴奋;缺点是做文献的时候,常常沉迷在一些非常偏僻的角落里,无法与人们交流,自己高兴,别人无法完全理解。
最近十来年里,我想全力以赴做《全唐诗》,原因就在于自己年纪渐渐老了,如果再不做就不太会有机会了,而且觉得自己有能力做的时候不把这样一个工作做出来,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后人。我们整理古代的文献,不仅为现代,也为我们的后代,所以我觉得有能力做的时候要尽量把它做出来。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是过程中逐渐的积累,让我觉得自己的学力也逐渐提升,包括写作能力也比以前好一点,对问题的认识也比以前更开阔、更通达。因此我在2015年以后有一个变化,随笔写得特别多,已经超过了300篇。
我们这一代的学人,和古代的或比我们高一辈、高几辈的学者比较,有劣势。古人读唐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写诗,写诗是为了给朋友、给长官、给皇帝和各种各样的人看,需要有一个阅读和交流的群体,互相都能够理解;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群体已经失去了。因此我如果会写这样的好诗,也知音无赏者,这是我们能力不如古人的一个地方。第二个不如古人的地方,是古人的写作就是文言,是以经史子集为依托的,因此对于古代典章、古人称谓以及各种各样的礼俗,我们真不如他们。
但是和上一代比较,我们有许多非常有利的条件,或者说是远远超过前代学者的条件,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我们现在的写作是用电脑操作,给我们提供了不断修改的机会,提供了文献检索的无限可能。以及,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全球的文献我们都可以利用,从古到今的文献我们都可以检索,对于我们来讲,真是无限的喜悦,巨大的机会。前人要找一本书多少艰难,他必须到藏家那里一个个地敲门,即使皇家著作的编撰,条件也是不如我们现代的。在这样的一种幸运之下,文献掌握之全面,文献检索之精密,文献鉴别之准确,以及知识分类之科学……还有其他许多许多的有利条件,所以我始终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是可以做出远远超过前代的学术的。
▞
这个题目我是反复斟酌的,以前我出过一本书叫《行走大唐》,所以这本书叫《诗唱大唐》。但在准备这个讲座时,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题目——“唐诗的立体观照”。
我们不是孤立地来读一首唐诗,而是在这首唐诗之中,了解到是谁作的、为什么作的,涉及到什么问题,有哪些群体,哪些人在写什么诗,这里面牵扯到的关系到底是如何。唐诗不是一张纸,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产生过程。每一首诗都有它的阅读文本的过程,也都有它的传播史、写作史。唐诗是由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有欲望、有爱恨,也有能力的人,活生生地写出来的。我是希望把这些能够传达给读者。
另外特别要说明,我既不是写的学术论文,也不是写的通俗读物,只是在做大规模的文献整理过程中,把一些最独特的心得写出来。这个写出来的过程,开始是觉得很艰苦,后来是很愉快。我忽然觉得以前很怕写文章,这几年觉得写文章是很愉快的事情。这是和以前不同的感受。我在这里把这些愉快和大家分享。
▞
《唐人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这篇文章和里面其他文章讲唐诗的风格不同。唐朝的时代特点是文化开放多元,制度完善,在这个环境之中,唐诗才能够出现。我们一直以为唐朝文化是高度发达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唐朝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因为尚武,唐朝人不太拘泥于细节,讲话或做事都非常雄壮粗糙。而雄壮粗糙有一个好处,就是充满着阳刚的、壮盛的气息,这是一个时代健康的标志。
我长期做文献,也是很多书反反复复地读,所有存世的唐诗,五万多首,每一首诗大概读过5—10遍,读到自己已经远远不想读了,读的感觉也是非常之辛苦。但也是长期阅读以后,忽然自己有一个特别的感悟——从零星的、片段的、不完全理解的,到逐渐能够融会贯通。因为我另外还做史学,还做石刻,把所有这些都读了以后,我理解了那些时代,理解了那些人。我觉得在读诗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其中的每一个人,我听懂了他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心声,我觉得他们的人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曲折坎坷的时候。人生的高兴或者痛苦,一切的东西,唐代都在诗歌里表达出来了。我们不能只看少数的作品。少数的作品都是片段的、孤立的,而我在今天这里特别用的词是“立体观照”。读得多了以后,会看到唐代的社会是立体地向我们展示的,是生动而活泼的。……我在这些文章之中,也是希望改变以前以好坏、成就来评价诗人,希望从各个不同的立场和各个不同的方位来看诗人。
▞
开卷逢盛世,再现诗歌大唐万千气象
陈尚君教授《诗唱大唐》新书签售会在沪举行
近日,凤凰出版社推出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的新书《诗唱大唐》。与一般唐诗论著多着眼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名家名作不同,陈尚君基于多年来对唐代诗歌文本的广搜博采与细密考订,出文入史,将描摹的视角投注到皇帝、状元、僧人、儿童、域外来客、普通士子等唐代社会的诸多群体,立体而全面地勾勒出唐诗在唐代社会写作与传播的生动面貌,适可传达唐人之文化自信与诗情风流。
10月23日,“唐诗的立体观照——《诗唱大唐》出版随感”讲座暨新书签售会在沪举行。在发布会现场,陈尚君老师拨开历史的层层面纱,以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韩翃《寒食》、王鲁复《故白岩禅师院》和刘禹锡之得妓与失妓、唐人牡丹诗的绝唱、唐朝皇帝点赞过的唐诗、唐代孩子们爱读的诗、唐人恶诗八首等个案分析为例,畅谈诗意中的大唐盛世,讲述唐人的喜怒哀乐、诗情风流、唐诗背后的动人故事,并与线上线下的读者分享新书的出版心路历程。
陈尚君老师说,经过多年的文献积累、文本考订,最近七八年个人的学风与写作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希望在融通文史的基础上,将新的材料和新的观点,以稍微通俗、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先期介绍给读者,这是最令他感到心情愉悦的事情。《诗唱大唐》正是他用力于此的最新著作。
这本书是应凤凰出版社《古典文学知识》“唐诗偶得”专栏邀请所撰文章的结集,收文凡19篇,前10篇如《唐朝皇帝的诗歌》《唐朝状元们的诗歌》《唐朝的孩子们在想什么》等,均为通摄一代,就某一主题进行讲论;后9篇如《杜甫的盛世危言》《诗人韩翃的传奇人生》《皮陆唱和所见唐代苏州的文化景观》等,则是有关诗人、诗事的个案评述。各文侧重不同,却都是以文献考订为基础,以融会贯通为特色,也包含很多新见的材料,从宫廷到民间,从诗人到僧人,从长者到幼童,从长安到敦煌,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唐诗的传奇故事,描摹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唐代人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