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40年 | 第四集:一方水土一方人
四十年
文学
我 们 共 同 见 证
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文学的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娱乐广播自9月7日起推出10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节目《文学40年,我们共同见证》。
悠悠四十载,赏文学之美,忆时代风华。
第四集:一方水土一方人
1993年,沉寂一时的文坛忽然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西北风,来自同一省份陕西的多位作家同时推出了他们各自的长篇小说,时任《光明日报》记者的韩小蕙在当年5月发表了题为“陕军东征火爆京城”的文章。“陕军东征”这个说法由此叫响,并最终成为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标志性的文学现象。
原《光明日报》编辑韩小蕙
“陕军东征”的五部代表作品分别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程海的《热爱命运》、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
五部陕西作家的作品同时在北京的五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巧合吗?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看起来是个偶然事件,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的话,背后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那就是陕西作家对创作的执着,以及他们远离商业、生活淡泊,最终促成了他们群体式的文学爆发。”
文学评论家白烨
贾平凹作为这群“东征”的陕西作家之一,曾这样描述他所来自并且着力刻画的土地:西北特别是陕西一带具有浓郁的民俗民情民风,这一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传统的东西在这里有很深的积淀,中华民族从历史到哲学在这里扎下很深的根,从而在民族特色的形式上也最纯粹。
陕西作家贾平凹
在“陕军东征”的几部代表性作品中,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无疑是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今天在陕西文学圈还经常讲一句话:“你哪天也弄个硬的,弄个枕头出来。”这个典故出自陈忠实。在大家都抢着“下海”的时候,陈忠实躲回乡下,立志要写出一部死了可以当枕头的作品。据说,他向一直居住在农村的妻子立下军令状:“这次豁出去了,如果还弄不成,就回家养鸡去。”果然,磨砺20年的《白鹿原》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并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白鹿原》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陈忠实曾讲到《白鹿原》的一段轶闻,他说,作品的畅销程度令他万万没想到,在电台播出后居然形成了一股抢购热潮,他到书店去签名售书,等待签名的人竟然排出了一公里的队伍。
已故陕西作家陈忠实
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金马洛从事出版业多年,他说,《白鹿原》伴随和影响了他这个文学青年整整20年的青春岁月。“我第一次读到《白鹿原》的时候是1997年,我们的文艺理论老师在课堂上推荐了《白鹿原》。到2008年的时候,我因为当时在新经典工作,跟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白鹿原》新的精装版本。到了2017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在看电视剧时我还是多次热泪盈眶,我已经从一个19岁的人,变成了一个39岁的人。”
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金马洛
当年,《白鹿原》印了120万册,《废都》也达到百万册,其他的几部作品都印了五六十万册。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没有“陕军东征”的概念来统一包装,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市场效果,“陕军东征”是长篇小说在商业运作和媒体炒作中结合得比较好、且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娱乐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