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到底还缺什么?
所有的这些,都是被一些人拿着放大镜说事,静下心来,咱们一起想想,板桥到底缺什么?
之前去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看到各区卫星地图变化的视频,我们雨花台区尤其是板桥这边原来绝大部分都是农村,经过这20年的发展,板桥镇一分为三,成为板桥街道、古雄街道以及雨花经济开发区(部分)。
20年,变化大不大?不少人还不满足,认为发展太慢。我们把时间再倒推20年,2001年的20年前是1981年,那个时候南京是啥样?我不知道,因为2年后我才出生(笑)。认真想想,每个20年,我们中国都经历了巨大变化,从看《射雕英雄传》都要去有14寸黑白电视机的村民家(天线上面还套几个空易拉罐),到接电话是楼下居委会大爷传达,到上大学用直板手机,再到今天躺在床上戴蓝牙耳机玩着王者农药。
你是不是觉得好像跑题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只有一直生活在这里的老板桥人,尤其是老一辈,才能深刻感受到板桥这些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可话说回来,板桥发展到今天,虽然成果有目共睹,可好像还是缺点什么?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 2015年,宋都南郡 “百万大三房”
有人说板桥什么都缺,哪里都比不上。
首先,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能这么分析:桥林有地铁了,所以桥林比板桥好太多了;禄口房价都涨起来了,所以连禄口前景比板桥都好……
那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住到桥林或者禄口去吗?我想大部分的板桥人都不会这么选择。那你可能会说,桥林和禄口难道就没有居民了吗?
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可以尝试这么理解:你的同事或者朋友可能会问你,你怎么住那么偏的板桥,你为什么不来河西、鼓楼?答案显而易见,不是所有人都能“居住自由”,可能是因为手里的钱不够、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对板桥有感情不想离开、觉得板桥蛮好的……
▲板桥落日美景,摄影:虞佳宽
我想说的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有每个人留下的理由。这就像经常有人说哪些学校好哪些学校差,但是自己的孩子只可能在一所学校,其他的只是道听途说罢了,即便你的亲戚、朋友在其他学校,那也只代表他的观点和立场。所以微信群里大家侃大山的时候说南京这里好,那里差,也只是基于自己的了解和听说,并不全面。
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人认为板桥最缺的是地铁。或者更笼统一点,是交通。这点我赞同。虽然板桥有不少人分布在梅钢、汪海、弘阳装饰城、十四所等等企业上班,但更多的人每天都要“进城”,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要坐公交车的,我们不能忽略每一个群体。或许你不需要地铁,但绝对有其他人需要。板桥人期待的地铁大约需要等到2025年左右通车,而滨江大道开发区段和宁马高速改扩建预计都是明年完工通车,届时,“距离市区最近的新城”这个优势将展露无疑。交通很快将“补上”。
▲板桥未来的产业社区
板桥缺产业。交通再好,我们也不能忽略板桥新城目前宜居,但几乎无产业的尴尬局面。板桥那些事有过多次招聘,不少应聘者能看上我们公司的2个重要原因就是上班近,在本地区行业内做的还不错(自卖自夸了)。可我们需要更多的新兴产业,更多的大公司来到板桥,一是板桥人可以就近上班,增强生活幸福感,二是产生聚集效应,产城融合,三来可以提升板桥的消费力和商业水平,我们雨花有几个区域供参考,虹悦城+德盈国际广场,雨花客厅商场+写字楼+软件谷,紫荆广场+公寓+酒店。目前,板桥几乎没有成熟的写字楼,也没有行业头部企业,工作日的白天几乎是一座“空城”。十几年前我就在珠江路的新世界和谷阳,一到早上楼下的包子铺都排队全是白领买早餐。希望在板桥看到这样的场景,希望好的产业带来更多的人口福利。
根据目前的规划,十四五期间,大板桥地区尤其是板桥街道、开发区将致力于开创产业布局新景象,虽然招商难度不小,但必须要做,还要做好,未来5年的成果究竟会怎样,我个人也无法预判,暂且打个问号。
▲古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比市区很多街道硬件还好
板桥还缺商业,缺好学校,缺文化,缺管理?仔细想想,在类似板桥这样的郊区,大家都缺。如果都有了,那就不是郊区而是主城区了。但这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相反,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文化氛围打造。
再者,好的标准是什么?或许没有一个固定的数据来衡量,这个标准也可能一直都在变。但相比较而言,交通和产业,是板桥缺的比较厉害的。没有交通,我们的思想和眼界被禁锢和封闭,没有产业,板桥新城只能是“睡城”。
▲板桥街道出新改造后的绿洲新村,比南京很多老旧小区要出彩
来源:板桥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