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泰州 | 凌儒《凤池笔颖》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凤池笔颖
明·凌儒
胶庠云拥凤麟游,形胜多从璧水收。
峻塔倒成横笔影,清淮分作曲池流。
文明此日昌期会,元气终天万古浮。
安得回梯还百尺,题名盛继许查周。
凌儒(1518-1598),字真卿,号海楼,泰州人。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乡贤,他用八十一岁的生命,不停地歌吟泰州,写下众多名篇佳作,为今人留下宝贵的一手资料,借以重现诗人当时眼中的景象。
嘉靖三十二年(1553),凌儒三十五岁才高中进士,授江西永丰县令,后擢拔为御史巡盐两浙。官至山西屯田都御史,著有《旧业堂集》10卷。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位“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信奉者。在嘉靖末年,民间有“嘉者,家也。靖者,尽也。民穷财尽,糜有子遗也”的说法,可见朝政昏暗。凌儒,为官正直,敢于针砭时弊,宁可挨板子、丢乌纱帽,也要仗义执言。史料记载,他曾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请革“虚冒诸弊”,被皇帝下令杖打六十。这样的性格,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就有了一股浩然正气,流动在字里行间。凌儒的诗歌,总体看来风格比较沉郁有格调,文气十足。
此诗为凌儒歌咏海陵八景之一——凤池笔颖。全诗没有格律问题。据史料记载,南山寺塔位于寺庙东南,明正统四年(1439),泰州知州黄性在文庙棂星门外、南山寺塔东开凿凤池(又名泮池)。夕阳西下,南山寺塔美丽倩影倒映在凤池之中,形似一支毛笔,这就形成了海陵八景之一“凤池笔颖”。
此诗首联,是说泰州学宫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泰州的名胜多从读书讲学之处汲取精华,胶庠指学校,凤麟言人才;颔联,“峻塔”对“清淮”,“横笔影”对“曲池流”,形象地道出南山寺塔倒映水中的美丽倩影,以及清澈的淮水分作的曲池里的水流;颈联,虚掷一笔,云当今恰逢兴隆昌盛的时期,满满的元气整天浮荡在万古的上空;尾联言登上南山寺塔,回头看百尺高的梯子,才发现这里已经走出了三位名贤:许元,字子春,官至擢天章阁待制;周梦阳,字春卿,官至天章阁待制;杳道,字湛然,为龙图阁待制,奉使契丹,进右司郎中。范仲淹的“一学许周查,三迁(仙)徐陈唐”,也是说的泰州人才多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周孟阳与此塔关系密切,因为有人说曾在此塔塔砖上发现“周公塔”字样。南山寺塔除了“文峰塔”之外,又有“周公塔”之称呼。
历史上,南山寺塔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文革”期间被拆除。不过,现在人们已经重建南山寺塔,恢复昔日美丽景象,成为泰州宗教界地标性建筑之一。南山寺塔塔身七层,高约56米,远观风姿绰约,成为南山寺景区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除了凌儒赞美“凤池笔颖”外,本地历代诗人也纷纷对南山寺塔进行歌吟。
“池上凤凰古,池中笔颖长。地灵多俊杰,星斗焕文章。”明代诗人丘容云笔下的“凤池笔颖”,表达内容与凌儒的几乎一致。
“南山寺独面城墙,殿有洪钟制特良。人说钟闻卅余里,哪曾送客到罗塘。”清代诗人康发祥《海陵竹枝词》指出南山寺南城墙位置与庙内的一口特制精良洪钟。
“高塔闲登意自殷,凭栏千里意。渡江夜,南朝雨,压顶朝分北固云。春到上方风渐软,人游古寺日初曛。机心息尽参禅久,钟鼓声声碧落闻。……”清人周虹《登南山寺塔》词将春日游南山寺的惬意心情表达得无比贴切,实属咏南山寺塔的上层之作。
笔者也曾于雪后访南山寺,作《南山寺赏雪》:淡痕鸟印云初散,拂水瘦枝鸭自浮。古寺山门半风雪,江城烟雨几春秋。积花万里惜将尽,芳草千年谁与游。冰释消融元日好,破芽满绿泛轻舟。信手涂鸦,聊记瞻仰新塔欣喜之情。
-作者-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主攻唐宋诗词的整理与研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公开发表文章二百余篇。《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