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令娴:半是牡丹半是罂粟的女子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刘令娴:半是牡丹半是罂粟的女子

作者: 杨爱妹,来源: (ID:tsgsc8)

南朝齐梁年间,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深谙附庸风雅之道的人,比比皆是。这其间莫过于“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永明体”。萧衍何人?梁高祖也!钟嵘在《诗品》序中这样描绘当时的文学风气:“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文学家刘孝绰之三妹刘令娴,顺时而生,才貌双绝,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名动古彭城。她的文字如同一声清越的音,一袭清丽的影,出尘于南朝化不去的脂粉气息,亭亭如天然雕琢的青莲。南方的温婉细腻和北方的旷情爽朗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她的人,犹如优雅高贵的牡丹。家世显赫,生于书香门第,她更是文采斐然,让人着迷,《梁书》赞她的文字尤为清拔。

《名媛汇诗》记载,刘孝绰罢官之后常有人登门拜访,他不堪其扰便在门上题诗曰:“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刘令娴信笔在后续了一联:“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后人云,这是最早的楹联。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

同心处何限,栀子最关人。”

传说栀子花是花仙,天庭中的生活寂寞枯燥,让她憧憬人间的美丽。于是,她下凡化作了一棵树。正巧一位农民看见了,孤身一人,生活又很贫苦,就把这棵小树移回了加,百般呵护。小树生机盎然,到了夏天开出了许多的小白花。栀子花为了报答农民的恩情,白天幻化成人为主人洗衣做饭,晚上做回栀子花,飘香满院。

洁白芬芳的花朵纯洁美好,象征着深深的友谊。栀子成为后人诗词中习见的典故。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唐彦谦《离鸾》云:“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梅尧臣《种栀子》云:“同心谁可赠,为咏昔人诗。”

刘令娴对美的欣赏有独特见解,文字生动传神。情为至净的流露,心思纯净自然,无关风月的束缚。

我时常想,该是怎样风华绝代的女子,才可以做到一半优雅一半妖冶?只一眼,便让她的夫君欲罢不能,深深吸引住呢?

才子佳人,相遇总关风月,充满诗情画意。

那一年白雪霏霏,刘令娴一袭袄裙,长发半绾,凝眸远望,如诗如画在徐绯眼中绽放,引得他不由走到她的面前,看着她一双眸色清澈而茫然,醉了,陷得不可自拔。他掌心一盏雪花相赠,弯眉浅笑,一袭风折过广袖长袍,雪落白衣,犹若无声。

她嫁给他的那日,长亭古道桃花始盛,美不胜收,入目皆是暖人的景致。春雨多情,迎亲的队伍受阻,可徐绯还是踩着吉时,一个人骑着马先到了。贴身婢女看新姑爷的模样有几分狼狈,张罗着要去寻把伞,待她回来的时候,徐绯却是抱着佳人,绝尘而去,徒留婢子一人站在刘府前,懵圈儿。

春日黄昏,闺房深处,念深深,深深念。

“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

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

宦游在外的徐绯,十分想念家中的娇妻,家书成诗,情意缱绻,似有若无的撒娇气。

“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

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中鹜。

调瑟本要欢,心愁不成趣。

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刘令娴的《春闺怨》:“调瑟本要欢,心愁不成趣”将一个闺中少妇的惆怅表现得如此传神,这惆怅比春闺深,比暮色深,幽然在心底。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触景生情,每一处景色都可能引发幽怨。惆怅中的相思,有苦也有甜。

诗人的世界,永远都是充满新奇、未知、情趣。

“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

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

徐悱实在想念自己的娇妻,一封家书,诗里都是打趣。

“东家挺奇丽,南国擅容辉。

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

还看镜中色,比艳自知非。

摛辞徒妙好,连类顿乖违。

智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

刘令娴不似寻常女子,一首《咏佳人》更是戏谑,情趣盎然。

诗的开篇四个典故,用如花妙笔写了古代诗文中的四个绝色女子:东家之女、南国佳人、巫山神女、洛水女神。

“东家挺奇丽”取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南国擅容辉”化用曹植诗句“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夜月方神女”语出自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朝霞喻洛妃”源于曹植的《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清代王夫之评曰:“景中有人,人中有景,巧思遽出诸刘之上,结构亦不失。”

她是诗人,半是牡丹半是罂粟的女子!

她亦是深情不倦的女子。笔墨晕染,心事百转千回,都是和徐绯的点点滴滴!

她写七夕乞巧,写同东邻女伴看过的日月霜华;写雨后清晨,那些沾着露珠的栀子花;写她去寺庙礼佛,曲径通幽的禅房里袅袅的香,都关于他!

徐悱在外宦游,寄了多少家书,她就写了多少诗赋,夫妻之间相对相和,笔墨之间尽是情意缱绻。那时的她只满心期盼他回来,却不想人未归,只等来了噩耗:徐悱病故在异乡。

那个遨游露寒不惧天下的少年曾意气轻狂地说过“然诺窃自许,捐躯谅不难”,就这样去了,永远离开了。留下桑梓之地,留下苦苦等他归来的刘令娴。

痛不欲生的刘令娴,唯有用文字诉说,笔墨含泪写下《祭夫徐敬业文》:

“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辨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传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乾,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辨同河泻。”爱人已斯,空留念,提笔写下这篇千古留名的悼文时,刘令娴手腕沉得,仿佛抽空了她的精神气,从不知悼念一个人原是这样绝望的事,仿佛落下的每一滴墨都是血和情。“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昔奉齐眉,异于今日。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生死两隔,她悲痛欲绝,唯有文字诉说,唯有文字依靠,用尽一生的念,写下“爱”。恍惚间,自己还是那个满心欢喜和待嫁的女儿时,仿佛与他刚饮下那盏交杯酒,结发系罗缨,那样细腻的文字,着以长相思。几案上的宣纸被风吹乱,那些墨迹还未干,泪也未干。

据说,那篇泣血而书的悼文后来传到了徐悱父亲那里。在儿子不幸早亡后,他原想为爱子写一篇祭文。然而当他看到儿媳的字迹,如此几句反复默念,不觉含泪搁笔。他有满腹才华,又怀失子之痛,下笔便成文,却独独在这篇女子所写的悼文面前再无言语,只余感叹。那字里行间的情之深、失之痛,是无人可比拟的,可惜那力透纸背的深深寂寞,这天下亦再无人来和了。

一桩“名士搁笔”的旧案在后世里被传为佳话。时人艳羡刘令娴的倾城之姿,赞赏她的清才之笔,却不见翰墨之后字句戳心,衣上酒痕诗里泪,一篇悼文仿若将她一生的念写尽。

诗人的世界,旁人多不能理会,白天难懂夜的黑。诗人的思想,诗人的性格,诗意般生活,岁月从不亏待人。“若有诗书藏在心,撷来芳华成至真。”一生足矣!

-作者-

杨爱妹,一个爱诗,爱生活,简约、斯文的女子,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本文首发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如需转载,公众号留言!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