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熊:苏州园林的另类奇葩——民国朴园|图说

陈二虎:内蒙古翁牛特旗沙海湾的柔情|图说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过去也一直走过路过,可是那大门基本上紧闭着,想进去却不得其门而入。门口居然还堂而皇之的镂着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的字样,宋朝老师在那设工作室的时候,倒是也邀请过几次,可是机缘总是不太凑巧。现在是作为一个修复的园子免费对外正式开发了,就窃自暗想苏州的那些园林什么时候都这样了才好,移花接木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么。

我说的是朴园,位于平门内人民路校场桥路8号,要从现在苏州美术馆旁边那条小道走到底,才能发现它在河对岸直愣愣的正面辟对着,要绕过旁边右侧的小桥才能拐拐过去。

在甲于天下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几十个苏州园林中,它属于另类奇葩,是唯一的一座民国园林,1991才列入的苏州市文物保护名单,也是这座古老城市最年轻的园林。

这原来就一直是个荒坟野冢之地,老苏州那些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主疑神疑鬼的有讲究五迷三道的信风水,知根知底心知肚明看不上。

民国21年,即1932年,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上海滩上颇为得势,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新贵,一个卖鸡蛋的上海商人汪氏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前来苏州,购地万巴平米连建西式楼宅以及营造传统园子一并在内,拢共花了10万银元。

造园布局以山水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峦起伏,池架曲桥,聚分兼得,假以花木茂盛,兼有四面厅、花厅、亭、廊等水榭楼台的建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颇有苏州私家园林的风范。

赘言两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的房地产开发,基本都是上海滩的闻人大亨学了租界洋人的套路到苏州及周边攻池掠地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卖鸡蛋是农副产品的统称,不是个小打小闹的买卖,我们有个美女朋友,明明是上市公司的部门老总,管着农林牧副渔这块,也不时给我们发放些茶叶水果米和鸡蛋的福利,自谦卖鸡蛋的,我们也玩笑着跟人介绍说她是卖鸡蛋的。

80多年的时空流转岁月沧桑,历经风风雨雨,过客来往穿梭,朴园也是几易其主无语凝噎。园主汪氏是生不逢时,没过着几年好日子,日本人就来了,所以日伪时期,这园毫无疑问被日本侵略军的军官所占住。

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名正言顺强行驻扎。两次遭劫,园子不免狼藉,假山峰石破坏。1953年,国家公路总局第三工程队以一万多元购得此园,开办疗养院后,增建了一幢三层的楼房。后来的情势有点儿乱,被好几个单位使用了。

60年代苏州结核病防治医院设在这里。直到1974年,正式归市卫生局,在此设立苏州市卫生防疫站,79年代末的时候,又把原来的花房拆了,改建为一幢三层的楼房。1980年,苏州市的规划里把此处划为修复项目,开始加以保护。1985年,对园里的假山部分进行了整修。2006年,原单位撤出,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入驻,对园子进行了以重现历史风貌为宗旨的整修,由上海微建事务所设计。

这次整修,从某种意义上因为得之于设计师的情怀坚持,可圈可点,改造后的朴园获得2006年第二届艺术设计观摩展最具创意设计奖,即是一个明证:所言非虚。

“微建”两字对于苏州设计界其实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响彻云霄,类似于民国时期军界人士基本出自黄埔军校被称作黄埔系一样,今天苏州设计界有名有姓有头有脸人模人样吆五喝六的主概出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福马公司,俗称福马系,福马公司就是宋微建的黄埔军校,虽然以后设计界风起云涌长江后浪推前浪各路诸侯竞相争霸一方百花争艳百花齐放,但当时宋微建堪称苏州设计教父无可非议。

宋微建的可歌可泣在于他始终的信念:古建筑保护和改造要依据、保留、呈现历史的线索;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凸现出建筑的可识别性而不是模糊年代的界限;让后来人分明看出建筑的“年轮”而不是以假乱真。他虽然热爱建筑的古典主义,但是拒绝在文物边上做建筑的假古董。

所以,当管事的领导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的提出,要按照民国风格作延伸,把园内解放后和文革时期的增建部分一并改回民国感觉时,宋微建拒绝了。这一点坚持,非常难能可贵,同样值得点赞的其实还有那个管事的领导。非常令人欣慰,设计师面对的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素养的城市,而它的行政力量也给与了设计者尽可能的尊重和支持。在今日时代,这两点都尤为弥足珍贵。

朴园的改造因此得以按照设计预期的想法执行:一方面,修旧如旧,恢复修缮园中初始建筑的原貌;另一方面,着重改造文革时期的增修部分,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将这一错乱时代诞生的错乱一段进行“整容”,使之既与朴园原有风貌相适宜,又注入当下的设计理念和时代气息。

改造部分主要集中在外立面,杂糅了现代、民国及宋代三种建筑语言格调,既采用上木材、下青砖的方式铺陈,每幢又分别辅以不同材质,或假以金山石为基座,加强坚实的底部结构;或使用大窗玻璃采光,虚化了原本笨重的建筑,使之更能融入园林环境;或以防腐木栅窗及灰玻璃表现古典中的现代感;形式整体统一又各有特色。而且这一方式也与距此相隔不远的苏州民国街西中市东中市一带隐隐有个遥相呼应。

建筑内部的梁柱关系基本不动保持原样。室内方面,园内最大的建筑即桃花坞博物馆的展示厅内模拟桃花坞造搭出了一段街景,让人依稀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现在看来,所谓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甚至基本就是虚晃一枪的巧立名目,明修落户博物馆的栈道,暗度恢复朴园的陈仓。

设计师当然也夹带私货了,这就是不可不提不得不说的对园内月亮门的改造。原本淡而无味平凡无奇的一堵墙、一个通道,到了设计师手里,一定是化实为虚,让它摇曳生姿眉目传情:透过那空砌的青砖石,两个阻隔着的空间便诗意的对话起来。是门不是门,是窗又不是窗,一个徘徊一个踌躇,既是门又是窗······不啻是一神来之笔。

(0)

相关推荐

  • 夏老师和他的园子

    燕华君 <苏州日报>2021年10月11日 A08版 蒙蒙细雨,我来到余天灯巷7号夏家鑫老师家,这是一座苏作.精致且迷你的苏州园林--夏老师花了四十多年时间堆积了他家里的园林.走进雨里,就 ...

  • 狮子林:禅房花木深

    狮子林:禅房花木深 狮子林是苏州园林中有禅意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诗人常建的这诗句用于狮子林,是恰当的.通常的园林,都和士人.官宦.富商有关,而狮子林起始就与高僧有 ...

  • 苏州老街巷之(49)——西大营门

    苏州老街巷之(49)--西大营门 西大营门和北端相汇的校场桥路的名字都与驻军有关,表示这里曾经演绎全武行.今天留下来的遗迹却全是有关文戏,并且都是特文艺的文戏:北头起自五亩园,是昆剧传习所旧址,曾抢救 ...

  • 苏州这座园林,共108式漏窗无一雷同,独树一帜

    在江南,一到春天,各处的木绣球就会逐渐盛放,四月里的绣球,花意缱绻,把整个江南点缀得美不胜收. 由于温度上的差异,每个城市开花的时间不同而已,前段时间南京的绣球花的盛放,清凉公园的崇正书院迎来了一大波 ...

  • 最水乡|新苏州园林——蔡廷辉

    营造私家园林是苏州人由来已久的传统:晋代顾辟疆.唐代陆龟蒙.宋代苏舜钦等都曾在苏州造园.明代苏州是文人名士.致仕显宦们心中理想的居住之地.他们在一块不大的小天地中营造出大山之势.汪洋之态,把中国古典造 ...

  • 倪熊:松筠里——苏州民国里弄建筑群

    张福录:长城绵延山峦秀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位于皮市街以西,南接祥符寺巷,北通白塔西路的松筠里是比较典型的民国里弄建筑群,有字母的墙砖清楚表明了应该是在苏州有了外国人的洋砖厂之后的房地 ...

  • 倪熊|动物凶猛——小乔的羊

    关如是:范冰冰光环之后|随笔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小乔的羊关在羊圈里 厚墙石砌高垒 铁栏铁链紧锁 小乔的羊是黑色的 黑塔般的体壮巍峨 声色不露 逼视你的目光如炬 羊角翻动扶摇 小乔的羊 ...

  • 倪熊:锦溪镇里隐溪人

    石亦陈:木槿之谢 |散文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昆山锦溪是因镇内一条彩若锦带的小溪而得名,尴尬的位于昆山和上海的偏僻交界处,所以还是自驾来得比较方便.也因此,直到今天,在几乎所有江南古镇 ...

  • 倪熊:查济村里的存仁堂

    郭广华:禅喜(外一章)|小说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是蹭着谢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在查济古村写生,闲来无事兜兜转转的无意邂逅.存仁堂药铺在步行街的口子上,并不是让人特别起眼的豪门大宅高墙深院 ...

  • 倪熊:风一样的女孩 ——淼淼

    孔祥举:北宋狐仙报恩记|故事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从我前面飞快的跑来 不想停下脚步 就像从风里走来 她把欢笑当成骄傲 清铃般的咯咯响亮 . 这个叫淼淼小丫头 明明还没有长大 却已经喜欢 ...

  • 倪熊: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到了巴城

    郝连成:庚子年春祭|诗歌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到巴城纯粹是个意外,是江野嘛二哈子一门心思自以为是的导航导了顾阿瑛的雕像,到了隐约感觉就不是我们准备要去的点儿,才恍然这不是我们要去的正仪 ...

  • 倪熊:过去的朱家庄改建成了熹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半亩方塘”

    墨念:难觅丁香(外一首) |诗歌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孔孟之道到后来演变为程朱理学,关键人物是宋朝学术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朱熹,他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义理之学,是将&l ...

  • 倪熊:苦楝花,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殿后煞尾

    李白,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绝代风骨与家国情怀|随笔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过去爬山的时候,海哥一直说:这种时候,有两种人最让人钦佩,一种是地质学家,各奇各色的石质构成,各种各样的土层年代,能 ...

  • 倪熊:根植在千年《诗经》里的萝藦|图文

    孙英杰:万物有灵,你来就是最好的时光--苍鹭|吕世学摄影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早春二月>是我出生之前我父母亲那一辈最为心仪的电影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部彩色故事片,朦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