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迟到:那些吃出来的温暖|散文
图文/老迟到
【作者简介】老迟到,人至中年,爱旅游,爱生活,人生路上且行且忆,遂成文字,愿伴余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刚参加工作那些年,尚未成家,所谓的“吃喝”就成了单身生活业余之外比较重要也很开心的事情。
那时单身汉都集中住在大院里两三幢简易筒子楼里,喊一嗓子全能听到。同在一个单位上班,同在一个食堂就餐,抬头不见低头见,时间不长,大家都很熟络。熟人难免聚在一起,也会毫无顾忌,如果凑得较齐,“吃吃喝喝”自然成为周末例行的家常便饭。
那时“吃喝”极少下馆子,也很简单:在食堂多买个菜,像样一点,其实就是比平时贵个几毛钱,再到门口小店买瓶酒,总消费也就几元钱;夏天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提着暖瓶去不远处的啤酒厂打上一暖瓶啤酒,一斤才两毛钱;三五人聚在宿舍就是一次“大吃大喝”。吃饱喝足,院内漫步,吹着晚风,一番海阔天空,融融同事情。
当时家宴是很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但大多仅限于逢年过节,也得关系不错的才能受邀。除此外,单身青年更能享受此等荣耀。主人择好日期,事前告知,被邀请者拎瓶酒,或是提个简易的菜,成品的半成品的都成。及进家门,只见夫唱妇随,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又见佳肴已经摆了半桌子,只等客人到齐。一阵寒暄,落坐、上茶、斟酒的功夫,宾朋已经满堂。这时,菜已摆满了整个桌子,主宾就坐,开个场,致个辞,你来我往,推杯换盏,祝福的话儿充盈着整个屋子。
此般家宴,往往点到为止,绝不会喝得酩酊大醉,丢人滋丑。整个过程,主人拿捏得当,宾客配合默契,主题离不开过去、现在和将来,夸夸其谈而又质朴实在。对过往事情有总结,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对当前状况有分析,勇于挑战迎头而上;对未来前景有展望,意气风发激情满怀。围绕一个“我”字,突出一个“情”字,注重一个“诚”字,一人讲,众人听,大家议,分享各自的收获和体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点赞表扬,也有中肯批评,满满的全是正能量。
提及下“馆子”,那得有贵客光临,或是重大喜事需要庆贺才能去的地方。当时有名的南峰饭店,饭菜可口,关键是价格亲民,加上距离单位和宿舍又近,每每成为相聚待客的不二之选,三五十元就会极尽奢侈,几乎占到工资的四分之一。记得有次岁末团拜,辛苦了一年,办公室领导自掏腰包设宴款待,不大的房间挤满了兄弟姐妹,酒不多话多,话不多情在。大家围绕一年来的得失畅所欲言,一次任务、一项工作、一件小事,往往从一个“点”切入,找的是差距,摆的是不足,不争功,更不讳过,虚怀若谷,坦诚布公,氛围严肃而不失活泼,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批评。大家真的一心铺在工作上,不甘落后,心无旁骛,心系事业。当然,吃喝之事,全是自费,压根没有公款消费这一说。
而另一家与住处较近的百年老店蓬莱春,比较豪华高档,鲁菜风味绝佳,环境洁净优雅,价格当然不菲,对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可望不可及,只有望店兴叹的份。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学里睡在上铺的兄弟,自北京归来,毕业离别后的重逢,必须找个像样的地方。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几位交情不错的后生,酒逢旧友千杯少,话在酒中,酒下肚中,聚得不亦乐乎。及送到机场,差点误了航班。当时浑身酒气,稍作搪塞和解释,登上飞机一路睡回北京。换作今天,规矩立在那儿,肯定不行。后来忆起此事,叹青春年少,一直津津乐道。
最让人偷着乐的是有次送别聚餐,可谓无心插柳,成就一桩美事。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原来一个办公室的领导晋升离任高就,临别为其送行之聚。恰逢热心大姐介绍对象初次见面,已经有约在先,真是一脚踏两船——左右为难。一边是受人尊敬令人称道的领导,高升告别,恋恋不舍;一边是介绍见面的相约,已经应诺不好推辞,并且关乎人生大事,于面子于理子都得去。思想没有矛盾,肯定是假话。先集体后个人,不能扫了大家的兴。想开了,便先和同事们一道,忆起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举杯,共祝贺,气氛友好,全没了离别的伤感。
少喝一点,宴席未散便匆匆赴约。及到达,红娘极其不满的样子,还得大家等你一个,迎头就是一番数落。好在对方包容大度,没有计较,打个圆场这事就过了。本来不抱希望的初见,也就满不在乎,加上喝酒少许,坦率直白,不想最后却成了真。后来,问及已为人妻的她,人家称道当时见到满脸通红满不在乎的样子,打心底感到没有交往的必要,但经不起大姐的言语相劝,应承着再说。现在想来,或许酒壮英雄胆,飘飘然似乎有了返璞归真之境,诚挚坦率,自然与否,都是畅然流露。于不同观者有不同感受,才有“以观后效”交往的持续,最终竟成全了一桩婚姻。由此看来,俗话说的“酒后见人品”不无道理。现在回想,得感谢那有副热心肠极言相劝的大姐,还是那突如其来的送别晚餐,这应当是个多选题。
以往那些关乎吃喝往事,与时下相比,无论是就餐环境还是相聚由头,无论是佳肴品种还是饭菜质量,可谓天壤之别。时代进步了,人们的钱袋子鼓了。忆那时吃喝之事,大家工资菲薄,却心甘情愿自掏钱包,与当下动辄成千上万的高消费不同,抑或我请客你买单,甚至公私混淆、假公济私,真是小巫见大巫。但以往无关档次、无关花费的请客吃饭,绝对是一种质朴的心甘情愿,一种可喜的和谐氛围,一种纯粹的情感交流,彼此都没负担,心安理得,坦然受之。
如今,吃喝象是变了味,其名目之多、花样之繁、数额之巨,相比过去仿佛不值一提。变了味道的大吃大喝与社情民意不符,与党风政风不容,让人深恶痛绝。由此,开启了反对奢侈浪费、狠刹吃喝歪风的新风尚,顺民心,应民意,让群众切实看到了顶层设计的决心和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岁月里,过往那些所谓吃喝事,带着暖人心扉的温度,象是扎了根,至今仍是满满的怀念和期待。
民以食为天,让我们在追忆往昔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不要在前进的路上迷失方向。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