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3季春纪4论人诗解2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题文诗:

故知知一,若天地然,何事不胜,何物不应?

譬若御者,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不倦.

上世亡主,以罪在人,杀戮不止,亡而不悟.

三代兴王,以罪在己,日功不衰,以至于王.

求诸人者,同类,智殊,贤不肖异,

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

论人通时,观其所礼;贵观所进;富观所养;

听观所行;止观所好;论人则,所言;

论人则,不受;论人贱则,观所不为.

喜以验守,乐以验僻,怒以验节,惧以验持,

哀以验,苦以验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

所以论人.论人必以,六戚四隐.六戚父母,

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

内外兼顾,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譬若逃雨,汙无能免.此先圣王,所以知人.

品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执一情真.

【論人原文繁体

    故知知一,則若天地然,則何事之不勝?何物之不應?譬之若禦者,反諸己,則車輕馬利,緻遠複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爲在人,故日殺戮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三代之興王,以罪爲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於王。

何謂求諸人?人同類而智殊,賢不肖異,皆巧言辯辭以自防禦,此不肖主之所以亂也。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爲。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八觀六驗,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論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爲四隐?交友、故舊、邑裏、門郭。内則用六戚四隐,外則用八觀六驗,人之情僞、貪鄙、美惡無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無之而非是。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原文】简体

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戮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于王。

【译文】

所以知道了明白道理的方法,就会像天地一样,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什么事物不能应对的呢?就好像驾车的人,反过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驾驭之术,那么驾车马就能轻快利索,到达远的地方也很快,两顿饭的时间就到了,而且不觉得困倦。以前的亡国君主把亡国的过错推在别人的身上,所以每天不停地杀戮,以至于亡国都不知醒悟。三代中兴的贤君,把罪过担当在自己身上,所以每天不停地建功立业,以至成就了王业。

【原文】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①,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②,怒之以验其节③,惧之以验其特④,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汙⑤无之而非是。此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注释】
①智殊:即其智有上下高低的差别。殊:不同。②僻:邪。③节:约束,节制。④特:应为“持”。⑤汙:通“濡”,沾湿。

【译文】

什么叫求助别人?人们同是一类,但智力不同,贤能和奸邪的人不同,但都用花言巧语来为自己做掩饰,防止被人嫉妒,这是昏君迷乱的原因。凡是评论人,看他通达时对人的礼遇,显贵时对人的举荐,富有时对人的供养,听取意见时看他的行为,空闲时看他的喜好,任职时看他进谏的话语,穷困时看他不接受的东西,贫贱时观察他所不做的事,当他高兴时检验他是否做了不常见的行为,欢乐时检验他有何不好的癖好,当他发怒时检验他的节制能力,当他害怕时检验他是否保持气节,当他悲哀时检验他的仁爱之心,当他困苦时检验他的意志,从八面观察、六面检验看,这是贤能的君主评论人的标准。评论人又必须从六亲和四隐方面看。什么是六亲?是指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妻子、儿子。什么是四隐?就是新朋友、旧相知、乡亲、邻居。观察一个人的内在就用六亲四隐的方法,观察一个人的外在就用八观六验的方法,人的情义、虚伪、贪婪、卑鄙、善良、邪恶都能不漏地察看到,这就像在雨中奔跑,不被雨沾湿是不可能的,这是圣王能了解他人的原因。

(0)

相关推荐

  • 玩儿

    玩儿    会玩儿者,做自己的王. 玩字,从王从元.玩者,元来是王. 玩者,众生之本性,人类之天然. 会玩者,即会修行.会修行者,必会玩. 六祖大师云: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

  • 晏子使楚原文及详细注释翻译

    文言文使楚整体用一个成语来说:自取其辱.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被晏子一一化解,且最后还被晏子侮辱了.这里可以看出,楚王所受的侮辱难堪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65-67章 老子的三宝

    65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①: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②.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①贼 ...

  • 172.《处女泉》

    罪 隐隐可以看出<第七封印>的味道,背景都是中世纪,"神的静默"也同样沉重,罪恶从嫉妒开始,由色欲过渡,暴露于贪婪.能否被处女的泉水洗净?同样也只有神知道,因为罪人虽已 ...

  • 《吕氏春秋》卷3季春纪4论人诗解1返己知精知神得一

    题文诗: 主道简约,无为真情,君主守近.太上也者, 返求诸己,次求诸人.索之弥远,推之弥疏; 求之弥强,失之弥远.反诸己者,适宜耳目, 节制嗜欲,释其智谋,去其巧故,而游意乎, 无穷之次,事真心乎,自 ...

  • 《吕氏春秋》卷3季春纪5圜道诗解2主圜令正臣方分定

    <吕氏春秋>卷3孟春纪5圜道诗解2主圜令正臣方分定 题文诗: 圣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以出号令. 令出主口,官职受行,日夜不休,宣通下究, 瀸和民心,遂于四方,还周复归,至于主所, ...

  • 《吕氏春秋》卷3季春纪5圜道诗解1圜道有情万物本宗

    <吕氏春秋>卷3孟春纪5圜道诗解1圜道有情万物本宗 题文诗: 天之道圜,地之道方.圣王法之,以立上下. 天道何圜?精气也者,一上一下,圜周复杂, 无所稽留,天道故圜.地道何方?万物也者, ...

  • 《吕氏春秋》卷3季春纪3先己诗解2自胜自知文成天下

    题文诗: 夏后相启,有扈战于,甘泽不胜,六卿请复, 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 是吾德薄,而教不善.启于是乎,处不重席, 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 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 ...

  • 《吕氏春秋》卷3季春纪3先己诗解1正身勿身利身顺性

    <吕氏春秋>卷3孟春纪3先己诗解1正身勿身利身顺性 题文诗: 汤问伊尹:何取天下?伊尹对曰:欲取天下, 则不可取,天下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 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新弃陈,腠理遂通, ...

  • 《吕氏春秋》卷9季秋纪4审己诗解察所以然不察已然

    <吕氏春秋>卷9季秋纪4审己诗解察所以然不察已然 题文诗: 凡物之然,必有其故.不知其故,虽其行当, 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所以, 过俗者也,以其知也.水出於山,而走於海, 水 ...

  • 《吕氏春秋》卷9季秋纪3知士诗解贤者知人非之弗阻

    <吕氏春秋>卷9季秋纪3知士诗解贤者知人非之弗阻 题文诗: 今有千里,之马於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 良工与马,其必相得,则然後成,譬之若犹, 枹之与鼓.高节死义,士之千里.能使士能, 得 ...

  • 《吕氏春秋》卷6季夏纪4制乐诗解至世至乐重善去祸

    <吕氏春秋>卷6季夏纪4制乐诗解至世至乐重善去祸 题文诗: 欲观至乐,必于至治.其治厚者,其乐治厚, 其治薄者,其乐治薄,乱世乐慢,轻慢流辟. 至治之世,至乐情真,真情德诚,窒闭户牖, 感 ...

  • 《吕氏春秋》卷6季夏纪3音初诗解人心生音观乐知情

    题文诗: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令其妾候,涂山之阳, 女作歌曰:候人兮猗.始为南音.周公召公, 取风以为,周南召南.有娀氏有,二佚美女, 为九成台,饮食必鼓,帝令燕视,鸣若谥隘, 二女争搏,覆以玉筐,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