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战略大师的必备神器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期间,有一个不世之才叫郭嘉,作为一个谋士,他留名于世的是其卓越的战略分析能力,比如其最著名的作品“十胜十败论”。毛泽东同志对于他的评价是“才识超群,足智多谋”。

通过对郭嘉的战略分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战略的分析与决策一定要有系统性的思维。

01 什么是系统思维

先看十胜十败论产生的背景,袁绍在北方起兵后,一时风头无二,曹操准备讨伐袁绍,但因对方在兵力的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己,因此犹豫不决。在这样的背景下,而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对袁曹两股势力进行了战略层面的分析,得出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结论。而袁曹之争的最终结果符合了郭嘉的判断。

为什么同样的背景和条件,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判断,关键在于判断的依据是否系统。在战场上只是从兵力的多寡这个单一要素来分析,结论自然是兵力多的一方获胜。但是战争是一项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单一要素分析肯定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必须要用系统思维来进行系统分析。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从十个方面论证了曹胜袁败的观点,它们分别是: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相比单一要素的兵力分析,郭嘉的论证更加系统全面,对结果的预判也更加接近事实。

就战争而论,兵力的多少是不是因素之一?肯定是!但是,兵力的多少却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唯一因素,甚至在有的时候都不是重要因素。正如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中所说的那样,战争的正义性、主帅的决策能力、人事的任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军队的战术素养等等都是临战双方所考虑主要因素。只有系统的计算各种要素,才能得出正确的趋势(假设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系统,系统思维又是什么呢?它是指按照事物的整体性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整体性是指事物相关联的所有要素。

比如,我们想要农作物丰收,通常我们考虑因素有:农作物的种子(基因)、土壤、肥料、日照、雨水等,那么同样的土地、相似的年成为什么有收成上的巨大差别呢?如果按系统思维考虑,上述的因素中还缺少了一个重要因素:种植这片土地的人。

02 为什么要系统思维

为什么要系统思维?

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说,再长的江堤,一个蚁穴就可以使之崩溃。

木桶理论也是如此,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因此,我们要进行系统思维的理论依据是:在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单一要素的缺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

军事迷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军事案例,拿破仑在入侵俄国时,起初非常顺利,俄军直接放弃了首都莫斯科,凭借俄国的战略纵深与法军进行持久战,在寒冬来临时,由于法军的军大衣是锡制的,在极低的气温下冻成了粉沫,很多法军因此被直接冻死或生病,战斗力急剧下降,最后战败。

法俄战争法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服这个单一要素突然缺失。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一定要进行系统思维!特别是要决策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时候,比如战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等等。

按系统思维做出决策时,我们会考虑哪些要素是我们有的,而哪些要素是我们没有的。没有的要素是创造、是借用、还是等待。

战略大师郭嘉一开始是打算投靠袁绍的,但面试的时,他发现袁绍这个老板不行啊,跟着他干不会有前途的,于是辞了袁绍,回家赋闲了六年。后来,他经荀彧介绍认识了曹操,他认定曹操才是他生命中要等待的那个人。

从郭嘉在家等六年这件事来看,他对跟什么样的老板干事业是有过系统思维的,不满足他的条件决不出山。

三国时期的很多牛人都是战略大师,比如诸葛亮、司马懿,他们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把局势研究的死死的,把各种要素分析的透透的,只要条件不具备,他们决不出手,条件具备时一击而中。尤其是司马懿,他耗死了曹操、曹丕两代人,才出手发动兵变,实现了一统江山。

03 怎么样进行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区别于单点思维、线形思维、面状思维、网状思维,是一种无穷无尽、包罗万象的思维方式,大牛把它称为“上帝视角思维”。

以钓鱼为例,点状思维的人考虑的是水体、钓具、鱼饵;线形思维是人会考虑到多几个钓点;面状思维考虑在哪里布置钓点;网状思维会考虑在哪个水体。而系统思维的人则会多到考虑季节、气压、风向等。

那么,如何我们如何在像郭嘉这样的战略大师一样进行系统思维呢?

首先要做的是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必须要客观而且无穷尽,客观是指事实必须是事实,无穷尽就是算无遗策。

一、无穷尽分析:比如,分析宏观环境时,我们需要分析的要素有: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也称PEST分析法。在每一个方面还有更深入的分析,比如社会环境分析包括:社会道德风尚,文化传统,人口变动趋势,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再深入分析人口变动趋势:结婚率、离婚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平均寿命、人口的年龄和地区分布、人口在民族和性别上的比例、地区人口在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等。

二、事实客观:比如上文中的结婚率、离婚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些数据的来源必须可靠。

战略分析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利益相关的矩阵分析;竞争者分析等等。

进行完战略分析后,再进行战略决策。

经常被人使用的战略决策工具是SWOT,即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的威协、外部的机会,通过两两组合构造SWOT分析矩阵,而得出组织(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进行系统思维时,所分析问题的维度一定要是一个系统,或多个系统的全覆盖。这是战略大师常见的套路。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中,十是一个数量,也就是各个维度穷尽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还有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三分天下的格局。

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是从阴、阳两个维度分析问题,老子的《道德经》是从强、弱两个维度分析问题等等。

另外,进行系统思维时,一定要注意“一个不变,一个变”,不变是指人性不变,变是指时间变化。在变与不变的加持下,战略双方的优、劣势会发生转化。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双方力量随着时间的转移发生了转变。

最后,以一个例子来结束全文。假如你是郭嘉,现在你要做一个战略决策:是否追随一个老板。

启用系统思维一:阴、阳两个维度,老板是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明的强调“客户第一”,暗的追求“利益第一”。

系统思维二:天、地、人三个维度,老板的事业到底是得益于天时还是地利,或者人和,又或是几者之间的组合。

系统思维三:仁、义、礼、智、信五个维度,看老板的综合素质。

再结合老板是否大方或者扣门观察老板的人性,根据老板的身体状况观察老板的事业还能坚持多久。

通过这一番的系统思维,相信这个老板值不值的追随就很容易决策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