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建议你看看我的朋友圈
上周跟团队小伙伴沟通后,发现一个问题,我们都喜欢埋头做事,却不喜欢展示宣传自己。
这个首先是优点“不张扬”,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明显是吃亏的,“你很厉害很重要,但是人别人知道你厉害更重要。”----stormzhang
所以从那以后,我要求自己每天发一个朋友圈,早期肯定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发了就行,降低内容难度,是一个帮你建立新习惯的好方法,建议你也尝试一下。
在发了几天后,遇到了两个问题:
写什么和没反馈。
第一,不知道该写什么?
我写朋友圈,不给自己限制,就是担心题材限制写不出东西。
其实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觉得有些题材太没意思了,自己都没写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过去上班都是听音频,现在什么都不听了,就让大脑随便发散,看到什么都联想一下。
因为不听东西了,路上骑车又不能感别的,这个时候大脑反而最容易放空。
比如,有一次上班路上,看到两个教堂,就顺着思路写了一篇分析的内容,最后联想到互联网的打法。
下面的这篇朋友圈:
上班路上,25 分钟路程,就看到两个教堂,普及程度已经这么高了吗,平时身边也没看到什么信教的人,为什么教堂比寺庙和道观还多。
用互联网思维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
便捷和简单。
你看寺庙和道观都在深山里,就算想拜也不方便,而教堂大都在城市周边,甚至在一些繁华地方也有,有漂亮的大教堂,也有一些挂个牌子,立个十字架就能开张。
便捷,简单,成本低,这些都是目前互联网的打法。
再看人员配置,好的教堂会有一个牧师,加几个修女,小的一个牧师就够了,在国外一个镇子就只有一个牧师。
再说仪式简单,整个流程也不繁琐,像道家有罗天大醮,佛教有水陆法会,每一个都需要很多流程,需要很多的人力物理去完成。
你在教堂无论是忏悔,还是呼唤主,顶多就是一起唱一个圣歌,基本上就完成了。
你看,从便捷,简单,成本低,门槛低,这几个特性,基督教传播最广,也可以理解了。
反观,这也是目前互联网,和商业打法的基本逻辑,就看谁能做到了,可以跟传教学习一下。
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发散关联思维,从一个事分析背后的原因,然后关联现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考。
能发散思维当然好,如果没有灵感怎么办,这个其实是伪命题,因为只要你思考总能想出点什么,就是没有经过思考训练,早期能想到点比较少而已。
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硬想开始,抓住一个点,逼自己发动思考,慢慢就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的。
早期硬想建议:从理解分析,关联现实开始,实在想不出什么,反对抬杠总会吧,重点就是思维要走出去。
第二,没有反馈怎么坚持?
大部分没有坚持下,都是反馈出了问题了,发多了没有人点赞,就会怀疑自己写的东西有什么价值,这样坚持也没有人看,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自我怀疑都是正常现象,因为有可能,你写的东西就是没有人喜欢。
有可能是你写作能力问题,也可能是选题不好,如果你能这样想,说明你在想办法解决,总有一天会进步的。
就怕情绪化,要么抱怨外界不懂你,要么抱怨自己不会写,无论哪一种,这样想都无法解决问题。
想要解决有 3 个思路:利益驱动、寻找意义、真诚分享。
利益驱动
早期肯定是有好处才想去做,比如, 你发一个月朋友圈奖励 1000 元,或者发朋友很多人点赞感谢你,这些都可以很好的驱动你行动起来。
这些都是利益驱动,短期来看是效果最好的,但是你很难控制,你发一个不仅没有钱,还可能连个赞都没有。
这个时候怎么用利益驱动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自我设定目标,比如,你坚持发 100 条朋友圈,奖励自己一个 iPad ,或者个自己买一个其他东西。
如果你条件很好,不在乎这点利益,还可以用意义感让自己行动起来。
意义驱动
人做事上面的想要一个利益,一句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就可以打破坚持很久的习惯。
所以除了金钱刺激,还可以为自己制造意义感。
比如,你写了 10 万字的朋友圈,坚持了 200 天,这些对你来说,都是人生中重要的时刻,而且能做到这些,已经证明你比很多人厉害了。
这个就叫做“里程碑”,因为你做到了之前从未做到的事,这件事就是你人生的重要时刻,以后都可以拿出去吹牛了。
这个感觉,也会变成你的驱动力,这个就是意义驱动。
真诚分享
早期利益,中期意义,但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人,反而跟这两个都没有关系。
比如,我日更 900 天,金钱刺激早就脱敏了,里程碑早就建立无数个了,10 万字,50 万字,到现在快 300 万字,这些都是数字变化,不会在有之前的新鲜刺激了。
所以到后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回归本真,就是想写,控制不住,这个就是真诚分享。
现在写文章,这点阅读量,根本不可能赚钱,能坚持下去,只要一个原因,我想写。
以上就是,我最近发朋友引发的几个思考,不管最终怎么样,由少积多的行动起来,最终你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