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5、三大总督的命运

按照课本的节奏


学渣讲近代史

第三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五课、首战大沽

英法联军执意攻打广州,其实多半是为了和两广总督叶名琛斗气。正如俄国公使说的那样,攻下广州并不能对中国进行震慑,毕竟这里离北京太远了,咸丰皇帝感觉不到疼。

1858年1月,英军带走了叶名琛,在广州城建立了临时秩序,恢复了通商。但是他们的换约目的并没有达到,过去是两广总督不与之谈判。现在是连总督都没了,还能找谁谈判?所以到了1858年3月,英法美俄四国公使集结部队开赴当时中国最靠北的通商口岸上海,要找这一地区官阶最高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谈判。

1858年的两江地区,正值太平天国闹的最狠的时期,那时候陈玉成、李秀成都成长起来了,清军江南大营岌岌可危。两江总督何桂清连太平军都搞不定,哪有精力再处理四国谈判的事?再说了,何桂清是个老学究,你要问他经史子集,他能单挑百家讲坛所有名师。你要问他四国谈判的事怎么办?不要以为何桂清没办法,读书人坏着呢,老何派人去上海,跟四国公使和稀泥。

何桂清玩的是官场套路,比如说有群众找何大人击鼓鸣冤,何大人一定劝群众先回家,他一定让有关部门彻查此事,然后大家用指甲盖也能想明白,必然是不了了之。如果群众不信邪,再找何大人,我保证何大人能忙得让群众怀疑人生,你准找不着他。

何大人用这招玩四国公使,那乐子就大了。讲道理何大人不能跟四国公使谈判,有损天朝体面。但是呢,两江不比两广,何大人的官威也比不上叶名琛。按说何桂清应该在江宁府的两江总督衙门办公,但是江宁府被洪秀全给占了,改名天京。总督府也给拆了,何大人只好临时在常州办公,那还有什么天朝体面啊?何大人忽悠四国公使,说条件都可以商量,所以请各位洋大人先去广州等消息,待本督奏明圣上,定会给各位洋大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洋大人们一看,道光年间的琦善就是这个套路,等消息的结果就是没消息。所以四国公使要求何桂清给个答复,换约到底行还是不行?如果行,先在上海执行。何桂清也怒了,本督连办公衙门都没有,你们还这么嚣张,有本事就打过来,反正沿途都是太平军,打不死洋人还打不死太平军么。

四国洋大人一研究,觉得替何桂清当枪使仿佛不大划算。而且清朝丢了江宁府也没有屈服,可见要打就打北京,还是俄国老毛子坏,就这么办。所以到了1858年4月,英国出动了十余艘军舰,法国出动了六艘,美国出了三艘,俄国出了一艘,组成了联合舰队,北上攻打天津的大沽口。

当时的清朝刚刚从东北和察哈尔调兵进驻直隶,摆平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结果四国联军就开始攻打大沽口,当时负责京畿一带军务的是僧格林沁和直隶总督谭廷襄。僧格林沁大家都熟悉,性格耿直的蒙古汉子。谭廷襄呢,是个有背景的人物。他老岳父是帝师杜受田,杜受田是运作咸丰帝登基的核心人物。所以科举出身的谭廷襄,仕途比一般人平顺的多,从保定知府一跃成为了陕西巡抚。谭廷襄的巡抚之路很顺畅,履历很漂亮,楞说是保住了陕西不闹太平军,并阻止了太平军的西征军入陕。这话怎么说呢,太平军不是没有袭扰过陕西,但是陕西从来都不是太平军进攻的重点。就这样,当了一年陕西巡抚的谭廷襄,凭借着漂亮的履历,坐上了当时中国地方总督的第一把交椅:直隶总督!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大概谭廷襄会更愿意老老实实呆在西安吃泡馍。当直隶总督固然荣耀,下一步就能进入朝廷中枢。但是,谭廷襄刚当上直隶总督,四国联军打来了。这时候,谭廷襄和僧格林沁产生了巨大分歧。僧格林沁认为应该用人海战术跟丫们拼了,而谭廷襄认为把现有的人头拼光了也打不过四国联军,还是谈判的好。

谁是谁非?一时半会也难以说清楚。战场上情况就是主持大沽口前线战事的是谭廷襄,炮战中,人数的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炮的多寡和威力。大沽口这个地方上次打仗,可能还是明朝时倭寇抢劫的时候。这次四国联军来袭,谭廷襄能做的,就是指挥大沽口炮台的炮兵开炮还击。道光年间,大沽口大大小小的炮台配备了大炮三十多门。到了咸丰年间,僧格林沁加强大沽口炮台防务,又增建五座炮台,添加大炮六十多门。

当时的欧洲铁甲舰还没有列装于战场上,联军的军舰还是以包铁木壳军舰为主,而动力上已经普遍使用蒸汽动力或者蒸汽、风帆双动力。不过英军普通排水量一千吨的三桅杆巡洋舰就能装备接近五十门大炮,而排水量一千七百吨到三千吨之间的巡洋舰,能配备大炮七十四门。不谈质量,只谈数量,大沽口炮台的火力就跟联军二十多艘军舰比不了。

很快,大沽口炮台的炮弹打的差不多了,谭廷襄撤退,大沽口陷落。1857年5月底,联军来到天津。朝廷一看这帮家伙比林凤祥、李开芳难对付,改剿为抚吧。

咸丰帝作为一个职业皇帝,从小学习的就是怎样当皇帝。但是,他学的是怎样当一个内御万民,外拢番邦的皇帝。他的课本无非是《商君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圣祖训》等等,这里边的学问主要集中在玩人阴人,羁縻边疆上。欧罗巴远夷来了,咸丰帝直觉上就是要对其进行羁縻。夷人嘛,都没啥文化,也就是要点东西,求通商。别管怎么说,夷人都得靠着天朝的物资才能生存。对他们就得恩威并济、剿抚结合。

这事怎么说呢,羁縻政策中原王朝也用了两千多年了,已经是很成熟的一套体系了。咸丰帝的祖宗们,从塔克世往上都被明朝羁縻,所以他当然知道羁縻政策的厉害之处。但是,咸丰帝并没有像我们这样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他看到的是欧罗巴夷人们人少、能打、没文化、求通商,这四大特点跟北方草原的胡人们看上去完全一致。

但是,过去的胡人们得靠着中原王朝的互市贸易生存,而欧罗巴人并不是以此为生,所以咸丰帝认为他捏住的夷人命脉,根本就是他自己意淫出来的。四国公使到了天津,以征服者的姿态要求战败国服从自己条件的。而咸丰帝派出的代表桂良和花沙纳,是以天朝上国之使姿态来赐通商的。那这场天津谈判,差不多就是天雷勾地火,热闹非凡。

其实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战以来,从两广总督叶名琛,到两江总督何桂良,再到直隶总督谭廷襄,这三位爷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中国传统官场文化的精髓。这里边叶名琛最可怜,被咸丰帝“不许吃饭还不许饿”的圣旨给逼的只能跪求吕祖爷显灵救命。吕祖爷不知道能不能挡住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反正他老人家忙着呢,没空降世临凡。叶名琛只好祭出自己最擅长的大招,要跟英女王理论。可惜这位“海上苏武”没能来到伦敦,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软禁的加尔各答是什么地方,就这样很有气节的绝食而死。但是他的气节,基本上没什么用。他到不如学习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裕谦战败后自杀,不仅能得到抚恤和谥号,没准还能混个“民族英雄”的伟大称号。一个政治人物走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死可是一门大学问。会不会死,决定了这个政治人物的后世影响。比如张自忠和孙立人,差距就在死的时间上。

何桂清也是个可怜人,本来他的人生际遇让人嫉妒,三十八岁就做到了浙江巡抚,正二品的封疆大吏。这要是搁过去,当上浙江巡抚那是件很幸福的事。同样是一省的长官,在清朝担任贵州巡抚和浙江巡抚是俩概念。但不幸的是何桂良赶上了太平天国之乱,浙江又是重灾区。何桂良虽然很快升任两江总督,坐上了大清地方总督的第二把交椅,但是连两江总督衙门驻地都丢了的两江总督,实在是抬不起头来。何桂良学了一肚子官场蒙人大法,结果一没蒙的了太平军,二没蒙的了洋大人,最后只能把自己给蒙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官场那套蒙人的办法,蒙不了洋人,洋人不吃这一套。当老百姓拿起了刀,你敢蒙他,他就敢砍你。若干年后,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提督和春自杀,而何桂良不顾百姓跪地恳求总督大人别走,居然带了十万人临阵脱逃,被咸丰帝革职查办,锁拿京城。赶上这位总督大人命好,赶上了英法联军打北京,所以何桂良没能被押赴北京受审。一直到了同治年间,朝廷才有空重审此案,将何桂良斩首。这么多年来,何桂良能蒙的,只能是跪在他面前,求他保护的人民群众。

越接近最高领导,做事压力越大。假如没有战争的话,在清朝做两广总督,那是非常舒服的事情。广州四季如春,而且清朝时,粤菜已经自成一系。广州还临近港澳,新鲜玩意儿和资讯也多。最为两广的最高领导,那真是太舒服了。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替朝廷背了汉奸的黑锅。慈禧为了体恤这位老臣,还真派李鸿章当了几年两广总督,让李鸿章也享受了一把。不过清代地方总督当中,地位最尊贵的就是直隶总督。民国张勋复辟的时候,就坦言自己当年有个理想,就是当一任直隶总督。但是直隶总督不好当啊,虽然下边没有巡抚,但是上边是北京,哪个官都不好惹。直隶总督谭廷襄属于上面有人型,在帝师杜受田的保护下,坐着火箭上升的谭廷襄其实引起了不少人嫉妒。谭廷襄作为一个旧式大臣,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若干年后谭廷襄调任山东巡抚,在剿灭捻子的过程中屡屡建功。但是面对洋人,谭廷襄就迷茫了。谭总督的迷茫不是因为看不懂洋人,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跟朝廷解释自己看到了什么。谭廷襄的感觉,像极了当年的直隶总督琦善。他们都清楚的知道,京津一带的清军,根本不是洋人的对手。知己知彼,这是一个一线官员的基本素质。但是,体制内就是这样,你不允许夸奖对手,贬低自己。哪怕这是客观事实,也不许说,这是态度问题。琦善命好,赶上了英国人还不了解中国的时候,能把英国人忽悠回广州。谭廷襄再玩这套人家不信,跟领导说明情况又不敢,拼命战死也犯不上,只好撤退。再赶上一个革命进取心爆棚的猪队友僧格林沁,谭廷襄的内心是崩溃的。

僧格林沁老喊口号,非要跟洋人拼了,还弹劾谭廷襄布防指挥有误,华丽丽的进行了甩锅。老谭的脑海中飘过一句“智障”,他就想对僧格林沁说一句话:你行你上!

僧格林沁还真觉得自己行,这份自信,也是有出处的。距上次战争,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年来,大清励精图治,京畿地区的军事力量远超道光朝的水平。英国人不就是前膛燧发枪吗?那玩意儿能挡住骑兵的几轮冲锋?僧格林沁看过很多鸦片战争的资料,他坚信英国那种军队,根本不是他察哈尔骑兵的对手。你看,十八年来,大清进步了,还能打不死英国?

但是,僧格林沁从来都不知道,十八年对于一个工业帝国意味着什么。大清十八年只能把骑兵训练娴熟,而欧洲十八年来枪炮普及的膛线,而且有了霰弹。大炮也有了后装炮,配备了开花弹和霰弹。这些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的改变,却领先了1840时那支英军一个时代。这个差距,很快就会让僧格林沁怀疑人生。不仅如此,大清也会在不就的将来怀疑人生。而引发这场巨变的事件,下节课再讲。

返回目录

公众号:笑谈中

微信号:kxiaotanzhong

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