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十七、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

怎样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

其实有很多人问过我,学历史有什么用?通常情况下,我会回答:没用。

要说学历史是为了看到精彩的故事,那么很明显,历史远不及古典小说精彩。要说学历史是为了学知识,其实看完四大名著其中任何一本的人就很有知识了。如果说是为了显得有学问,但是你对人讲“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绝对不如学文学的念几句吴芮夫人毛苹的诗:“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来的文雅。

其实历史能给予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故事、文学、艺术,更多的时候,历史是用发生过的事,来教我们认识人类这种生物,了解什么叫社会,或者是预演未来要发生的事。

比如说,发生在汉宣帝本始二年年的这件公案,对我们的人生,还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前边的章节中,我说过汉宣帝从一介平民,变成了大汉最高傀儡。对他来说,到哪都是寄人篱下,跟谁混口饭吃在本质上都一样。让他来当霍光的傀儡,对他来说并没有违和感。同样是寄人篱下,篱笆越高,越能遮风挡雨。

但是,出身平民的汉宣帝,跟那些自幼长于深宫之中的巨婴皇帝不一样,他时刻思考的都是生存问题。他跟霍光的关系是单方面的需求,他需要霍光给口饭吃,但是霍光未必只需要他一个人当傀儡。历史告诉他,汉昭帝、昌邑王对霍光来说没有什么差别。汉宣帝上了位,就不能下来,下来很可能是个死。他知道霍光请他当皇帝,就是利用他。汉宣帝不怕被利用,怕的是自己没有利用价值。

那怎么才能让自己有利用价值?光是听话还不够,太听话了像装的。所以,汉宣帝急于做的事,并不是夺权,而是证明自己帝位的不可替代性。这样汉宣帝才能用和霍光进行合作,而不是成为霍光的工具。合作,是要比当工具更加的稳固和安全。

在汉宣帝继位之初,他就想为自己的爷爷卫太子刘据平反。那么说这位卫太子能平反吗?绝对不能,如果给卫太子平反,那就是说伟大光荣正确的汉武帝是错的,如果汉武帝是错的,那么汉昭帝继位就是错的,如果汉昭帝继位是错的,那么代替汉昭帝行政的霍光就是错的。这个道理,汉宣帝不会不懂。君主国家就是这样,皇帝是不会有错的,就算是错到了几千万人死于非命,实在掩盖不住其暴行,也得说他功大于过。不改朝换代,皇帝永远都是正确的,伟大的。

那么汉宣帝来这一出是为了什么呢?这招高了。汉昭帝的合法地位,是霍光执政合法性的保障。当初刘贺当皇帝,也算是过继给汉昭帝当儿子才上位。所以汉宣帝平反卫太子的旨意一定会被驳回,这种事霍光不可能亲自驳回,必须是礼官去给汉宣帝摆事实讲道理。礼官能讲出来的道理只有一个:皇上您之所以能当皇帝,是因为您是孝昭皇帝的孙子,不是因为您是卫太子的孙子。

好,汉宣帝要的就是这句话。潜台词就是:霍光,你可记住了,朕是孝昭皇帝的亲孙子,将来不要拿卫太子谋反的事牵扯到朕。

所以,最终卫太子刘据被上了个不好的谥号“戾”,汉宣帝也不在意了,他已经和亲爷爷戾太子划清了界线,他是孝昭皇帝的孙子,继位合理合法,不是霍光给的皇位。

这是第一步。

下一步,就是在本始二年的夏天,汉宣帝突然宣布要改换祭祀汉武帝的礼乐,要把汉武帝塑造成宇宙间第一英明神武的皇帝。这个做法,霍光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毕竟霍光能成为辅政大臣,是汉武帝的决定。那么从霍光的角度看,汉武帝必须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汉宣帝断准了霍光不会反对,打算神话汉武帝,然后作为伟大领袖的曾孙,汉宣帝皇位的合法性,会进一步加强。

汉宣帝旨意一下,朝中大臣纷纷赞扬汉宣帝说得好,这得支持,太威武了,大汉有希望了。君主制国家需要领袖的,没有领袖的话,让人民跪下来拜谁呢。但是汉宣帝这么做,引起了一个人的激烈反对,此人还真不是外人,而是运作汉宣帝上位的儒生的领袖夏侯胜。在当时儒生的心目中,戾太子刘据才是合格的君主。这也是为什么,儒生们前赴后继的运作戾太子平反和汉宣帝上位的事。儒生们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他们追求的道义和秩序。所以即便是汉宣帝,也不能公然歌颂儒生心中的暴君汉武帝。

夏侯胜说了,汉武帝所谓宾服四夷、开疆拓土的功绩,导致的结果就是将士大量死亡、国库为之枯竭。而汉武帝本人奢侈无度,导致天下虚耗,人民流离失所,死亡过半。一直到本始二年,朝廷还在为汉武帝的暴政擦屁股。汉武帝对人民没有一点恩泽,为什么要隆重的祭祀他?

朝野上下的名嘴们为之哑然,可不就这么回事呗。要不是霍光为大汉续了命,汉武帝的驾崩,跟当年秦始皇的驾崩是一样,就意味着帝国关张的倒计时。

但是,这些官油子的立场,那就是领导说的对。所以他们反驳夏侯胜的理由是那样的铿锵有力:隆重祭祀孝武皇帝,这是领导的意思!

夏侯胜轻蔑的说:领导的话也不能都遵从,为人臣者,要有原则,要敢于直言而不是阿谀奉承。我只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弄死我我也这么说。

丞相蔡义一看,终于到自己表现的时候了,于是组织大家一起联名弹劾夏侯胜非议诏书、诽谤先帝,实属大逆不道!在大臣们纷纷在丞相的奏本上顶帖的时候,蔡义的副官,丞相长史黄霸却不签字。黄霸更耿直,说夏侯胜说的没错,自己不参与弹劾。

于是,丞相蔡义把黄霸和夏侯胜一起下狱。蔡义说夏侯胜和黄霸大逆不道,而“大逆不道”在当时并不是个形容词,而是死刑中的极品,相当于谋反,最起码也得夷三族。夏侯胜仗义执言,忠的是理。那么黄霸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如此慷慨赴难?

黄霸忠的是汉宣帝。忠为什么还反对汉宣帝?这里边学问大了。黄霸是个官迷,当然我说他是个官迷,并不是贬义。黄霸非常想当官,那是因为他自认为能当个好官,他是有政治理想的。那年头没有科举,想当官先炒作,把自己炒成大V,才能被朝廷发现,继而给个官当当。黄霸等不及炒作,简单粗暴的花钱买官,立志当个讲理的官员,成为了那个酷吏横行时代的一股清流。而且,这位黄霸君,是法家出身。等到汉宣帝继位之初,皇帝先把黄霸提拔到了中央。所以说在明面上,如果说汉宣帝有党羽,大家都会觉得是黄霸。

再回忆回忆,刘贺为什么被废?核心原因就是刘贺身边有自己的党羽。这是个机会啊,趁着大家反对夏侯胜,黄霸毅然决然的跟夏侯胜站在一起,目的就是告诉霍光:我和皇上不是一伙的,我跟夏侯胜一样,就是耿直。

这样,汉宣帝没有党羽了。也就是说,汉宣帝安全了。那么,夏侯胜和黄霸怎么办?夏侯胜保定必死之心,而黄霸知道谁也死不了。毕竟这二人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大V,既然对霍光构不成威胁,霍光也没必要杀他们。

儒家的夏侯胜重义轻生,讲究的是杀身求仁,舍生取义。而法家的黄霸懂的是揣测上面的意思,不会贸然捐躯。这俩人关进了同一间死牢,夏侯胜坐着等死,而黄霸等着大赦。百无聊赖中,黄霸提出要跟夏侯胜学《尚书》。夏侯胜没心情教课,马上就灭族了,他考虑的是怎么死才死的漂亮呢?在刑场上,最后的演讲说什么呢?而情知死不了的黄霸还指望这个机会进修呢,那个年头,学好《诗》、《书》、《易》,走遍天下也容易。所以黄霸用“朝闻夕死”的典故劝夏侯胜,给他讲讲《尚书》,要不也显得无聊嘛。这就是儒家和法家的区别,在理学大盛之前,真正的儒家只考虑“仁”、“义”、“理”。对于夏侯胜来说,死不可怕,死了成就一世英名。而法家擅长的就是媚上,揣测领导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同在一个监狱里的狱友,还是因为同一个事关进来,但是一个觉得必死,一个觉得必赦。

从霍光的角度讲,这俩货都是脑残,但是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犯不上杀他们。从汉宣帝的角度讲,很感谢这二位的唱反调,也不会杀他们。留着他们在狱中研究《尚书》两年,这两年原本不愿意和霍光冲突汉宣帝,突然把对霍光刻骨的仇恨埋在了心里。那么说汉宣帝为什么恨霍光?下节再聊。

点击查看

楚汉  吕雉  文帝  景帝  武帝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