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人生的掌控感?
这是我的第366篇原创
1
什么是掌控感?
曾经看过一则心理学研究,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格,到一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拜访了已经迈上生命最后一段行程的老人们。
在拜访结束时,心理学家给每位老人送了一盆植物。
在这个研究中,他把老人随机地分成两组。
实验人员对其中一组老人说:
“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不用管它,我们的护士会每天给它浇水,你负责欣赏就可以了。”
对另外一组老人说:
“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需要去给这盆花浇水,如果你不浇水的话这盆花就会死掉。”
也就是说,对于第一组老人,这盆植物的生或者死由护士决定。
而对于第二组老人,这盆植物的生或者死由老人们决定,就这么一个细微的差别。
一年之后,心理学家回到这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来看看有多少老人已经去世了。
他发现那些由护士来浇水照看植物的那组老人,他们的死亡率是30%,和有没有送植物没有任何区别。的确,你不能指望送一盆植物,人家就会活得更长久一些。
但是,奇迹发生在自己能掌控植物生死的那组老人,这组老人的死亡率从30%下降到了15%,降低了整整一半。
当这个结果发表出来,大家纷纷表示不信,对一盆植物生死的控制,这是多么琐碎的毫无意义的事情,会有这么大的作用么?
会的。后来,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种族的实验都反复验证了这个结果。
当我们谈到长寿,生物学家会说是长寿的基因,医生会说是医疗手段的进步,营养学家会说是饮食平衡,不吸烟,少喝酒等等。
但是这些因素,都不如控制感的作用强。
几年前,曾在报纸上看到崔永元的访谈,当时他抑郁症刚痊愈,有这么几句话至今印象深刻:
“一个人一开始总觉得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也能改变这个行业,不能改变行业,也能改变这个部门,不能改变这个部门,总能改变身边的几个人,总是能改变的。
可是,后来发现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连我女儿我都改变不了,我开始绝望而沮丧”。
什么都改变不了,本身就是一种很无助的状态,因为他已经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感。
但相反,你再看看那些身居高位的企业家或领导人,年纪越大反而愈发精神抖擞,时时刻刻想着继续工作。
比尔·盖茨今年66岁,在1995年,他40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世界首富,按理说他早该退休了,实际上他依然在继续工作。
李嘉诚今年93岁,早在1999年就已经成为全球华人首富,现在依然担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的主席。
他们所积累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能花费掉的财富。那他们为什么没有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休,去过休闲的生活?
你可以说他们热爱工作,追求生命的价值。但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可不是少数。
在政界、商界和学界中,有非常多地位高的人,都不愿意退休,甚至不给钱,都愿意在自己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刻。
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他们无法舍弃这份掌控感。
可能你会问,到底是才是“掌控感”?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从追求控制、获得控制、到最后再失去控制的一个过程。
就像手持利剑纵马江湖的游侠儿,又有谁愿意轻易拱手让出自己打拼出的地盘?
越往后你会越来越清楚的发现,人生的主题就是追求控制感,而控制就是掌控和主持一切你能得到的主动权。
小到你愿意和谁一起吃饭逛街,大到你愿意和谁一起度过余生,唯如此,
你才能真正开启,以自己的方式过完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2
为什么我们要找到
人生的掌控感?
“如果看一场比赛,你究竟是喜欢看直播,还是看录播?”
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会非常直接回答:
“必须看直播。”
但是,你有没有想想为什么?
当你完全不知道比赛结果的时候,假设也没有任何人告诉你比赛的结果,这个时候,其实直播和录播是完全一样的,对不对?
即使知道了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看直播。
为什么?
道理非常简单,当你看录播的时候,虽然你不知道哪个队输哪个队赢,但是你知道比赛已经结束,已经有了输赢,这个时候,你对胜负没有任何控制感。
而当你看直播的时候,一切未定,你觉得你可以通过对着电视大喊大叫,为自己心爱的球队加油;你觉得你的声音能够通过电视传到现场,与现场的观众一起用加油去改变胜负。
这种控制感,你知道是虚假的,但是这种虚假的控制感,让你体验到了现场感,体验到了热血沸腾,而这种血脉喷张酣畅淋漓的感觉,是真实的。
所以,有没有控制感,对我们的情绪乃至是人生走向都非常重要。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你时常能看到很多人在失去掌控感之后,慢慢变得绝望、消极、颓废,甚至对人生失去了希望,所以以致于很多人出狱后选择自杀了此余生。
之前家境优渥的安迪,突然被投身入监狱之中,被冤枉、被强暴、被毒打、被侮辱,哪怕周围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了,只有他还在坚持自己的信念,想尽一切机会去改变这一切。
而瑞德在希望得到假释时,假释却一直被拒绝,当他自己放弃信念了才获得通过。哪怕是假释之后身体自由了,可是却一心想回到肖申克监狱,因为他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救赎,心还在牢里,只有读到安迪给他留下的那封信的时候,才得到了救赎。
同样都是身处监狱,你会发现两人的状态却又天壤之别。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像极了电影里的瑞德,当然,也包括我。
当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穿什么样的衣服,全部由父母决定,这个时候你没有任何控制感。
到了两三岁的时候,你喜欢把东西往地上扔,这并不是你“手欠”,而是你开始发现你的行动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你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控制了。
等你年龄再大一点,你的父母就开始真正头痛了,所以他们给这段时期取了一个专有名词——“青春期”。
父母要你往东走,你必须要往西走。并不是西边的东西是你想要的,你只是要逆反,你只是想宣称:
你们不能再控制我的行为,控制我的思想,从今天开始,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的行为和我的思想由我来掌控。
结果当你进入职场,你发现原来你什么都不是,只能从底层干起。
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所谓的掌控感,是需要靠自己一点点付出和努力而获得的。
于是,你开始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变成了一个小组长、项目经理、部门领导、公司管理人员等等。
你手下的人越来越多,你控制的资源也越来越大,你的控制感也就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你退休了,从掌控一切变成了护士掌控你的一切,人生于是不可逆地走向了低谷,最后结束。
掌握掌控感,其实也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才会发现自己的缺陷是什么,而自己的优势又是什么。通过不断对自己形成更完善的了解,最终找到一种和自己共生的不二之选。
这种选择的核心是对自己的一种相信,也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
3
如何找到人生的掌控感?
以前美国纽约的十字路口有很多按钮,人们过马路都要按几下这个按钮,指示行人走的灯才会亮。
后来纽约时报证实,早在几十年前,全纽约所有的按钮就都已经废弃不用了,而且大家也已经察觉到了。
但是,就算是知道这一点,纽约人还是习惯性地去按几下,好像按了,绿灯就能快点亮一样。这就像我们很多人坐电梯一样,一个开关键能习惯性重复按好几次,就好像这样电梯门能关得更快一样。
这就是人对掌控感的需求:
哪怕控制不了,也想控制一下。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找到人生的掌控感?
我和你分享我自己经常用到的3个方法,仅供参考:
1.尽量做好力所能及的任何小事
有时候,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挑一些自己能做的顺手,还能获得一些成就感的事情开始去做?
有一个说法,说一个上进的人,有几条悄悄超越别人的捷径,叫“早冥读写跑”,就是早起、冥想、阅读、写作和跑步。
其实,这都是别人看不见,但又能在暗处实质性地提升我们竞争力的几个方法,而且想要做好其中任何一件小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长久的坚持。
我自己觉得,其中写作是最重要的。
因为只要你在写作,你就不仅在创造和输出,而且是在倒逼自己的输入和自省。
当你完成这些小事,并养成甩不掉的习惯之后,你才能有更多的底气去寻求新的掌握。
2. 尽量控制好你的情绪和态度
就像我开车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有人不遵守规则超车加塞而愤怒,但过后当我到达目的地,或者下车后,完全不会在意之前谁别了我的车子。
很多时候,人的情绪往往受限于那时那地的一瞬间的影响,而恰恰也是某一瞬间的冲动和失智,我们才会常常看到各种悲剧的发生。
如果我们想要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请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一个很容易失控的人,往往来自他无法管理好自己,所以只能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威严,以此来控制别人。
而情绪管理好的人,往往拥有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而且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个地步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个时刻保持乐观积极情绪的人,天生就拥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在社交场合中会吸引别人靠近,赢得别人无条件的支持。
一个人的优雅,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掌控不了,我很难相信这个人能什么成就。
3. 尽量培养你的信念
古希腊有一个哲学流派叫斯多葛派,它的主张就是:
你要你的理性去克服对外在环境和依附或者厌恶,你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保持泰然自若,哪怕你的国家已经被征服、你正在遭受痛苦和折磨。
斯多葛派有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家叫爱比克泰德,他是奴隶出身后来被释放成了一个哲学家,他写过一本《爱比克泰德论说集》,在里面就回答过这个问题:
有些事取决于你,有些事则不然。
就像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身、容貌、背景,甚至是很多客观环境因素,但至少还有一点:
我们还可以控制自己的信念。
实际上我们对世界的发展只处于很有限的控制中,必须要学习接受这一点,不然就会面临各种负面情绪:生气、愤怒、害怕,让生活变更加难堪和不顺。
当你处于一些极端情况下,会学保持冷静,开始立刻关注当下能做的事情,并想办法开始改变情况,让自己多一点掌握的可能性,处于无法立刻改变的情况下,就只能等待时机,等待情况好转,积累能力,等待机会。
就像墨菲定律一样,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既然如此,做好一切防范和补救措施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苦苦哀嚎老天为何如此不公。
写在最后:
很多人都写过村上春树的作息习惯:
日复一日过着同样的生活,早起写作,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同时,他在每部小说写作的间隙会翻译文学大师的作品。
相信你也知道,能做到这样地步的人,人生的方向感和掌控感应该都不会太乱和太差。
找到人生的掌控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愈加漫长,需要你以一生为轴,以毅力为轮,也愿你在这条找寻之路上,留下属于你的坚实之辙。
那么,问题又来了,
是想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完一生,还是被这个世界乱哄哄的推着过完一生。
你会选择哪一个?
Ray先森(Rayzhang1993):《预期思维:让自己的未来更值钱》作者,36氪、领英、BOSS直聘等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和你分享职场工作及感悟,主要内容涉及:职场认知、个人成长、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