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死磕宝黛爱情的薛宝钗,也值得敬服?
薛宝钗是位值得敬佩的女子
文:雪燕
少读红楼,爱听一些关于红楼梦的分析解读。这些解读对于薛宝钗最多的评价是,圆滑、世故,而对于林黛玉的评价却是恰好相反。天真烂漫的少时,多爱单纯善良的黛玉,而反感心机深厚的宝钗。然而,对于这本书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后,终于明白,其实薛宝钗是名副其实的“艳冠群芳”,堪当十二金钗之首。
其一,孝心可鉴,富有担当
薛宝钗由于父亲早逝,哥哥昏庸,故而早早的承担起家业,帮助母亲打理薛家。这些情节想必大家都了解,故不赘述。
从原文中看,宝钗时时刻刻是为母亲着想,为哥哥着想,也就是为薛家着想。作为一个母亲的女儿,书中对于宝钗如何维护母亲没有明说,但是薛姨妈的态度却足以证明宝钗是多么孝顺自己的母亲。
在第三十四回中,薛姨妈对宝钗说:“我的儿,你别委曲了,你等我处分他。你要有个好歹,我指望那一个来!”
要知道,在男权的社会中,向来是母以子贵。而薛姨妈却对宝钗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宝钗已然成为她的精神支柱,是一位比自己的儿子要强很多的孩子。
在五十七回中,薛姨妈用手摩弄着宝钗,叹向黛玉道:“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
做孩子的都明白,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往往是完美无缺的,而薛姨妈却在“别人家的孩子”面前如此明显的夸耀自己家的孩子。这足以说明薛姨妈对于宝钗是多么的疼爱,也反证了宝钗的确是处处维护着母亲,照顾着母亲。
而做为一位薛家的子弟,薛宝钗对于薛家的担当亦是重大,在第四回文中,一笔提到宝钗进京待选,从三十回因宝玉的“比杨妃言”而大怒来看,宝钗其实是十分想入宫成为妃子的。这样就能够像贾元春一样能够成为薛家的“靠山”,帮助薛家扫除多重障碍。
而在选秀失利后,薛家有意与贾家联姻,以挽救败势。薛宝钗在贾宝玉身上同样是做了很多的努力,有时甚至不顾闺中礼节,刻意的博取宝玉的好感。正如晴雯抱怨:“有事没事跑来坐着”。作为一位大家闺秀,宝钗应该是矜持的,应该是被追求的,应该是有尊严的。可是她不顾一切的频繁示好于宝玉,这背后一切,皆是为了薛家能够借力维持下去。宝钗的孝,已然到了舍己的境地。
其二,心胸广博,有容乃大
为了薛家大计,薛宝钗加入了“金玉良缘”的阵营中,可谓是义无反顾。
因为“金玉良缘”的言论和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薛宝钗能够嫁与贾宝玉的机会大大增加。
但是,贾宝玉心中只有一个林妹妹,心中容不下别的女子。所以薛宝钗最大的障碍,便是林黛玉。
在第四十五回之前,宝钗对黛玉的态度都是有敌意的,只是这种敌意没有在人前表现出来。但是在“金兰语”之后,读者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薛宝钗对于林黛玉的敌意逐渐的消退。一贯支持“金玉良缘”的薛姨妈居然对黛玉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而黛玉的反应亦很奇怪,她责怪的只是宝钗而无旁人。
聪颖的黛玉没有看错,是宝钗劝说薛姨妈退出“金玉良缘”,也是宝钗了悟了黛玉与宝玉坚不可摧的爱情而选择了成全他们。她将仇意转化为友爱,为黛玉解开心结,让孤苦的黛玉不再像从前一样的愁闷。
让朋友成为敌人很简单,可是能将敌人转为朋友,让敌人认可自己,却一定需要突破心结,拥有广博心胸方可做到如此。宝钗做到了,而且近乎完美。
其三,才学渊博,见多识广
薛林的才识之高,出于众姐妹之上,已有目共睹。大观园中姐妹联诗,向来是蘅芜君和潇湘妃子夺魁。
可是宝钗的才学不仅仅局限于吟诗作对,在知识涉猎范围上大大超出了黛玉的见识。
第四十五回中,宝钗劝黛玉说:“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
条分缕析,将黛玉的体质,用药的水平一一点出,甚至还建议黛玉以食疗抵药疗。不说她精通医理,起码是对医药有过研究,对普通的食材功效亦有所了解。
在第四十二回,宝钗将惜春绘画所需材料脱口而出,毫无半点犹豫思索,又将绘画之精髓,绘画之要点点明:“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露。”
绘画之精髓,不就是要寥寥几笔绘神,舍末逐本,分清主次,以次衬主吗?看来,除了诗词歌赋,医学医药,在绘画方面宝钗亦是有自己的见解,而非拾人牙慧,亦步亦趋。
在此之外,女红针凿,理财理家,更是不在话下。大观园中,唯有宝钗有如此的学识,有独到的分析,也只有宝钗见多识广,所学技能丰富。
因为这三点,我深深佩服这位薛家小姐。在薛家迫近暗夜之时,宝钗宛如一颗明珠为薛家照亮了方向。人有千面,不可唯一面而谈,宝钗固然是圆滑世故,固然是冷漠无情,可她身上的光点亦是不可以被淹没。如此身负才情,却又心胸广博,同时富有担当的女子,着实值得他人钦佩和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