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背诗:开始为了月薪五千,后来为了成就感
这个月背宋词,今天正好背到辛弃疾的《沁园春》——
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比较短的诗词,每天一首。长诗长文,视情况而定。
小区偶然认识一位大姐,我们平日爱好相似——跳绳,背诗。她有困惑,背完总是忘;和泡泡老师聊天,她也觉得,背诵比较难。
在坚持晨读背诵这条路上,有好几年时间,大学能背完《离骚》,去年背完《西厢记》中的曲目,还能背《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
经典诗文浩如烟海,背完不太可能,尽可能多地读、背,对个人的语感、知识的积累肯定大有裨益。“怎么才能背下来?”除了过目不忘的特殊本领以外,最接地气的方法莫过于四个字——熟能成诵。
每日诵读,确实有一些简单方法可以分享——
一篇现代文,只要阅读能力正常的人,都能顺利地从头读到尾。诗词歌赋年代久远,和现在语境不同,初读总会遇到障碍。就如辛弃疾的这首《沁园春》,第一遍读,会在哪些地方卡壳呢?
(在写此处时,专门找了几位老师试验,果然,遇到的障碍大同小异。)
检校长身十万松,基本都卡住了,读成了“校长”,正确读音是 jiǎn jiào cháng shēn shí wàn sōng。检校是审查核对的意思。
相如庭户,“相”一声四声分不清,文中指“司马相如”。
新堤路,,一读tí,正确读dī。
朗读时,有些本来认识的字,总读错。还有的字错很多年,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我一直读 zhà měng,直到有一天表妹提醒,才知道是zé měng zhōu。
扫清字词障碍后,反复读几遍,直到流利。
接下来再读几遍,大体理解意思。我一般在“古诗文网”查翻译,对照翻译读原文。基本两到三遍,不要翻译能理解大概意思。《沁园春》明白“上片写景,写了什么景;下片抒写感受”就行。
此时再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构想画面。“众山欲东”有一种山峦重叠,向前扑倒的架势;“缺月初弓”,一轮新月高挂天空。
“活在当下”,是指洗手的时候感受水的流动;吃饭的时候品味米和菜的滋味;读诗的时候思绪尽在字里行间。若某天早晨,边读边想着早餐吃什么、今天的工作计划、昨天那件闹心的事,不用说,保准记不住。
经历了前面两个部分,再读几遍,离能背诵就不远了。我采用背诵的方式是一句一句叠加背诵。第一句,读三遍,合上书背一遍;第一、第二句,读三遍,合上书背一遍……以此类推。
词上下两片,分两部分背;内容更长的诗文,划分成很多小部分,一部分一部分背完。每一部分过完,再从头到尾背一遍。遇到卡壳的句子,翻开书反复读,反复读。
合上书,能完整背完三遍,就算当天过关了。
背诵这件事,不复习,保证会忘。曾背完了《大学》《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平时没复习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蒋勋推荐的100首唐诗》前年背完,今年再读,好多忘了,又背一遍……
一般会定期复习。每天复习前一天背的内容;一个月抽出2-3天,专门复习这个月背诵的诗文。隔段时间,把以前背过的内容再拿出来读一读。
最近发现了一个复习巩固的新方法——
喜马拉雅听书APP上,可以上传自己的录音。每次背完一首词,就自己录音,上传。洗澡、做饭、开车时,反复听。新背的内容,单曲循环;熟练以后,从头到尾听。
定期复习,加上碎片时间听,不知不觉就背下来了。还有额外的收获,听自己的朗读,会注意发音不标准的地方,慢慢改变,普通话水平也有提高。
(喜马拉雅APP,上传自己的录音)
大学开始晨读,因为文学老师分享的一个小故事:某学姐,坚持大学期间每天背一首诗,毕业以后月薪五千。眼里顿时金光闪闪:我也要晨读!
同寝室女生,一同坚持,她读英语,我读诗。后来,她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湖南省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
某学期,老师要求课前每人朗读分享。我已背了一段时间诗文,想脱稿背诵。选定曹植的《洛神赋》,反复练习一月有余。上场前,紧张到不能呼吸。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曹植的《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背诵时的声音、姿态、眼神,已不记得;还记得,背诵完,同学们眼里闪着光;掌声雷动;老师大力赞扬。
从此,晨读伴随我。大学坚持了两年,工作以来也把晨读当成一个好习惯,刻意培养。我在践行“但以诗书教子弟”,也希望将来能影响自己的孩子。
不再是为了“月薪五千”,而是为了每一次背完,内心满足、口齿留香的成就感。
(今年背诗,每日如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