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忆中秋
时令到了中秋,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这时正是一年秋季的中期。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经过了盛夏酷暑蒸笼似的潮湿闷热,人们极度渴盼秋的清凉。立秋以后,混沌沆瀣的天地像被盘古重又开辟,阳清之气逐渐上升,天清气朗云卷云舒。晴空朗月,秋虫啁啾,丝丝凉风拂过,带走夏日的聒噪;淙淙流水,叮咚清澈,像丝竹弦乐,袅袅不绝.......
秋天应该是四季中最充实最美丽的季节,果实累累,天高气爽。风景的色彩也由春天的稚嫩,夏日的浮浅而逐渐沉淀为浓郁、明丽。然而,秋天总归是萧瑟的,有人说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总是给人带来淡淡的哀愁。翩翩飞舞的落叶,不由得让人想起分离,缕缕愁绪印证了那句“多事之秋”的千古名言,深秋是容易弹拨人们心中那根悲伤的琴弦。
而时值中秋正是最美好的时节,就连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寄托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已经3个年头了,正好过了三个中秋节。记得第一次送她跨过国际机场的安检线,看她头也不回,我在心里抱怨“孩大不由娘”,心中升起丝丝落寞。老公说孩子是不敢回头,不想让我们看到她的脆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那个坚强的背影牢牢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每次想起,泪水都会模糊了我的双眼。她十九岁以前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第一次出远门竟然是一个人背着大大的行囊去异国他乡,前方的道路鲜花铺地抑或荆棘都是未知。如今三年过去,非常庆幸孩子已经顺利融入新的环境,学习、生活充实快乐,羽翼逐渐丰满。优异的成绩,自信的笑容,成熟的心智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慰藉。
尽管错过了三年的中秋团圆,但孩子都会送来温馨的问候。说她那边的月亮也很圆,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我们共同欣赏同一轮圆月。孩子说,月饼太甜了她不馋,只是中秋节的时候会想家。家是温暖的港湾,哪怕父母的臂膀不再坚强,也会为孩子撑起一片绿荫。翱翔疲惫时,家能令你安心休憩,梳理羽翼充实力量,抖擞精神重回蓝天。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带给人们一次次期待,一次次失落,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与传承。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祭月的主角月饼是不能少的,是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也象征着家庭团圆和睦。
如今月饼成为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馈赠佳品,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门派众多。清甜、鲜咸,蛋黄、腊肉等口味令人眼花缭乱,更有冰皮、水晶、莲蓉、紫薯、水果等创新产品与时俱进层出不穷,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回想我们小的时候物资匮乏,生活困难,月饼的品种只有酥皮、油皮几种,馅料以五仁、椒盐为多。因从小不喜欢吃甜食,对月饼的记忆极少极浅,印象中很少和人争食。哥哥姐姐他们对月饼的记忆比我丰富得多,三姐经常说,小时候每年中秋节都会给孩子们分几个月饼。她的不舍得吃,给比她小两岁的弟弟,但每次眼看着弟弟吃完,她就躲到一边偷偷地哭。还有一次多分了几个,她把月饼分别藏了几个地方,想和弟弟慢慢地吃。结果几天后忘了藏在哪里了,等再找到时月饼已经长了长长的绿毛不能吃了,后来她偷偷哭了好几天。
时间如白驹过隙,长姐已年逾花甲,最小的妹妹也已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以往的心酸都已成为甜蜜的回忆,如今兄弟姐妹常常聚在一起聊一聊过往叙一叙亲情,其乐融融。
家里老幺的原因,我从小受到哥哥姐姐太多的庇护,就连吃东西也比别人挑剔,打小妈妈说我“尖馋”。哥哥姐姐舍不得吃的月饼,在我这里就得不到青睐。从记事起生活逐渐有了好转,食品的数量和种类也丰富了许多。看别人吃月饼吃得香甜,我偶尔也会抠出月饼里的冰糖和果仁儿吃,还得很仔细地把青红丝剔除干净,啃啃外面的面皮,剩下的就全扔掉了,当然这些是不能让大人知道的。时至今日,我仍然只对伍仁月饼情有独钟,还是最爱吃外面的面皮。相比与别人喜欢薄皮大馅,我更钟情于皮厚馅少,看来人的根性是很难改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不盼望吃月饼,但对中秋节花好月圆,其乐融融的气氛还是很期盼。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中秋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在院子里边吃瓜果、月饼边赏月。孩子们快乐玩耍,大人们亲切叙谈,岁月静好的样子令人怀念。
在我的记忆里最怀念的是每到中秋节爸爸变戏法似的变出来的大西瓜,四十年前的水果没有现在这么良好的储存条件,过完七月十五以后西瓜就很少见了,但是每年中秋节父亲总能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有时候还会是黄瓤黑籽儿,吃一口沙棱棱的就像吃冰糖似的从心里往外甜。
父亲在湖滨工作多年,和基层群众关系和睦,回城以后,每到中秋当地的友人就会送来一些湖区的特产,有螃蟹、泥鳅、黄鳝等。这时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最钟爱的是那些像小碗似的大螃蟹,放在铁桶里划得桶壁嘎嘎地响,在上面扣上个大脸盆,如不压上重物,有时健壮的螃蟹就会从桶里顶盖而出,满厨房抓螃蟹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由于环境恶化,湖水受到污染,如今很少见到大的螃蟹了。看到现在市场上像小嘟噜似的蟹子,呵呵,一点也提不起吃它的欲望。
前几天老公买回几只螃蟹,现在看来不算小了,但相比以前还是小字辈,我凭着想象给他上了一节普及课。那时大的螃蟹上锅蒸熟,红彤彤的,脂满膏肥,令人垂涎欲滴。小一点的,一切两半,下油锅炸得酥黄,蘸着椒盐,风味别具一格。
如今时过境迁,岁月流淌,儿时中秋的记忆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又到一年菊黄蟹肥时,携一江秋月,遥看吴刚醉酒、嫦娥舞袖,丝丝金桂飘香化作淡淡的思念与牵挂,寄远方......
作者:王弘,山东博兴县人,公务员。滨州市作协会员。业余爱好摄影、旅行。喜欢文学,随笔记录身边的点滴,多篇文章获奖并在省市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