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公司掀起拆分上市潮 抬估值、缓负债成效未必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将近10家A股医药公司申请拆分上市A股,即“A拆A”。不过,从各家公司的进展看,“A拆A”之路并不好走。相反,计划分拆子公司到境外上市的企业,IPO进度超过境内。(投资者网)
自A股上市公司被允许拆分子公司上市以来,已有近10家医药公司宣布将计划实施“A拆A”,但从之前拆分案例看,拆分上市未必如想象般美好
资本盛宴打开一道门缝,欲有多家公司进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将近10家A股医药公司申请拆分上市A股,即“A拆A”。不过,从各家公司的进展看,“A拆A”之路并不好走。相反,计划分拆子公司到境外上市的企业,IPO进度超过境内。
而论及拆分上市的意义,从过往医药公司的战绩看,其效果并未如市场预测般良好。拆分上市的热潮,是否只是一场资本游戏,还有待观察。
1
拆分上市热潮
2019年12月13日,《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正式发布。A股上市公司拆分子公司上市A股的热潮,拉开了帷幕。
在此之前,因为相关政策没有落地,资本市场从未有过“A拆A”案例。一家上市公司要拆分,无外乎两条路。要么A股上市拆分子公司到港股,要么港股上市拆分子公司到A股,即“A拆H”、“H拆A”。
这其中,医药行业都有典型代表。
“A拆H”的代表,当属复星医药(600196.SH)。1998年就上市的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众多,主营业务分为药品、器械、医疗服务等三大板块。2017年、2019年,复星医药先后推动旗下公司复锐医疗科技(01696.HK)、复宏汉霖(02696.HK)成功赴港上市。
“H拆A”的代表,当属微创医疗(00853.HK)。2010年上市的微创医疗,主营医疗器械,2019年成功运作旗下公司心脉医疗(688016.SH)登陆科创板。
“A拆A”的政策落地,如一道严丝合缝的门打开缝隙,一时间多家医药公司跃跃欲试,欲闪身进入。
今年2月,迪安诊断(300244.SZ)打响医药行业“A拆A”的第一枪。迪安诊断公告称,旗下主营临床质谱技术的子公司——凯莱谱将拆分到科创板上市。今年10月28日,迪安诊断宣布凯莱谱又进行新一轮的增资扩股,估值2.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9家医药公司宣布启动“A拆A”运作,另有3家计划拆分子公司境外上市。其中,辽宁成大率先突围,成功进入资本盛宴的大门。
今年9月,辽宁成大(600739.SH)控股的成大生物,通过科创板的上市审议。成大生物主营疫苗制品,拟募集资金20.4亿元。
不过,其他计划“A拆A”的医药公司,进展都相当缓慢。除长春高新的百克生物已被证监会受理外,华兰生物的华兰疫苗、天士力的天士力生物走在前列,但进度也只是辅导备案。科伦药业的川宁生物、丽珠集团的丽珠试剂、乐普医疗的乐普诊断,处于公开拆分方案的阶段,离公开子公司的招股书,尚有距离。
2
热门领域扎堆拆分
医药行业板块复杂,大体可分为药品、器械、医疗服务。其中药品可继续细分,衍生出生物药、疫苗、试剂、原中间体等。越是热门的细分领域,越能被分拆上市。
其中,试剂和疫苗正成为新的热点。
乐普医疗的乐普诊断、丽珠集团的丽珠试剂,都主营试剂产品,华兰生物的华兰疫苗、长春高新的百克生物、辽宁成大的成大生物,都主营疫苗产品。
截至今年上半年,乐普诊断的主营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23亿元、2.73亿元,2019年该数据为2.69亿元、3428.03万元;丽珠试剂2019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7.55亿元、1.2亿元。
论业绩,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爆发,医疗机构采购检测试剂的需求激增,因此各家试剂企业的业绩暴涨,进而助推其上市融资,继续做大业务。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疫苗板块。辽宁成大的成大生物率先过会成功,其主营兽用疫苗,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5.2亿元,同比涨幅达39.87%、62.11%。长春高新的百克生物主营水痘疫苗,今年上半年主营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92亿元、1.8亿元,同比涨幅达45.44%、78.51%。
板块内最受瞩目的华兰疫苗,主营流感疫苗,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8亿元、10.5亿元。
不过,今年8月华兰疫苗宣布研发的新冠疫苗开展临床一期试验,而国内部分药厂进入二期,甚至三期阶段。对此,《投资者网》就“新冠疫苗研发为何落后同行”向华兰生物求证,对方表示,因处于三季报发布阶段,不方便对外透露。
除此之外,药明康德旗下的药明巨诺,本月在香港上市,其主营的CAR-T疗法也是一条“网红赛道”。药明巨诺目前尚无药品商业化,今年上半年亏损6.5亿元,因此按照港交所未盈利生物公司的标准上市。
无独有偶,复星医药也拥有一家主营CAR-T疗法的子公司复星凯特。对此,《投资者网》就“复星凯特是否会被分拆上市”向复星医药求证,但对方未予置评。
3
目前成功者寥寥
虽然医药公司分拆上市的运作轰轰烈烈,但目前进展来看,成功者可谓寥寥。境内目前仅辽宁成大的成大生物过会,究其原因,各有不同。
今年10月,迪安诊断宣布凯莱谱进行新一轮的增资扩股。迪安诊断在2019年报中曾预测,凯莱谱2020年至2024年的收入增长率为200%、30%、20%、15%、10%,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当年报告,凯莱谱报告期内的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6166.72万元、1559.93万元。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凯莱谱营业收入、净利润为5689.56万元、155.73万元。这就意味着,凯莱谱的营业收入很有可能达不到迪安诊断的预期,甚至凯莱谱的净利润都会急剧萎缩。
凯莱谱差强人意的业绩表现,是否会影响其上市?对此,《投资者网》向迪安诊断电话求证,但始终无人接听。
除了子公司业绩差强人意或导致进展缓慢,还有母公司陷入危机,最终造成拆分计划泡汤的情况。今年8月。延安必康公告,因实际控制人被陕西证监局处罚,决定终止子公司九九久的拆分上市科创板计划。
以此来看,境外上市仍是一条快速道。今年6月,药明康德旗下的药明巨诺进行完1亿美元的B轮融资。两个月后,药明巨诺就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今年11月3日上市。
另一家推动子公司境外上市的复星医药也迎来好消息。复星医药在今年三季报中,透露旗下的Gland Pharma的上市申请已被印度国家交易所、孟买交易所原则性批准。2017年,复星医药以10.91亿美元收购该企业的74%股权,是当时国内药企最大的海外并购。
4
拆分上市是否有效果
扎堆拆分上市,在上市公司的账本里,显然利大于弊。
这笔账,很多机构做出不同解读。光大证券就在一份研报中认为,拆分上市的好处良多,包括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下降资金成本,以及延展业务范围。
抬估值、缓负债、拓业务,拆分上市的“利”可以被简单概括为这三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众多医药公司对拆分心向往之,那么分析先前有过拆分经历的上市公司,可以一探效果。
首先是抬估值。作为拆分界的前辈,复星医药和微创医疗并未实现市值的突飞猛进。
截至今年9月30日,复星医药、微创医疗的市值分别为1258.64亿元、487.8亿元。其可对比标的恒瑞医药、乐普医疗的同期市值分别为4766.52亿元、608.32亿元。
拆分的估值神话就此打破。复星医药作为庞大的集团,旗下业务众多,更适合拆分上市,但市场对其估值判断一般。微创医疗主营器械,逻辑是把细分领域,如心血管、心脏瓣膜、骨科等器械拆分装入子公司,然后分别推动上市。
对此,《投资者网》就相关问题试图向两家公司求证,但均未能取得联系。
其次是缓负债。复星医药和微创医疗在相关财务指标上的表现,也并未如机构认为那样。
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微创医疗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0.29%、56.77%。其可对比标的恒瑞医药、乐普医疗的同期资产负债率为9.99%、48.46%。
分拆上市能募集一笔资金,子公司并入母公司的报表后,母公司的负债率理应是降低。不过,复星医药与微创医疗曾先后有过大手笔海外收购,或造成负债率提升。复星医药的拆分与海外并购几乎同期;微创医疗的海外并购在前,拆分在后,但其海外并购共斥资超32亿元,而拆分上市募资规模为8.32亿元。
最后是拓业务。从这点看,复星医药和微创医疗的子公司上市后的业绩表现,相对还算理想。
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旗下的复宏汉霖因新药上市,实现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49%。旗下另一家复锐医疗科技,收入为7174万美元,同比下降16%。微创医疗控股的心脉医疗,同期实现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41.79%。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
(责任编辑:DF064)